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们应用WesternBlot法、组织原位分子杂交、细胞生长曲线和DNA合成等技术,检测9例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和20例乳腺癌标本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研究其生物学作用。结果:①在乳腺癌细胞株中,雌激素受体阴性(ER-)者,分泌大量的IGFBP-3,而雌激素受体阳性(ER+)者不分泌IGFBP-3;②在乳腺癌病人标本中,ER(-)者IGFBP-3mRNA的定量表达明显高于ER(+)者(P<0.005);③IGFBP-3能明显增强乳腺癌MCF-7细胞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所致的细胞生长和DNA合成作用。结论:我们认为IGFBP-3基因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多肽、受体和结合蛋白在免疫调节和免疫发育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mRNA水平观察正常成人和新生儿淋巴细胞静息和PHA刺激不同时间IGFs及其受体,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在静息和活化的成人和新生儿淋巴细胞均有IGF-Ⅰ、IGF-ⅠR、IGF-ⅡR、IGFBP-2、3、4、6基因表达,并随PHA刺激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有所变化;IGFBP-5mRNA在活化的淋巴细胞表达;IGF-Ⅱ、IGFBP-ⅠmRNA仅在新生儿淋巴细胞检测到。结论IGFs可能通过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食物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结合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营养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的影响。方法:检测限制食物50%的幼年大白鼠,并以随意进食的同龄大白鼠作对照。血清IGFⅠ和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GFBP3、IGFBP4与IGFBP2、IGFBP1分别采用Westernligandblot与Immunoblot方法测定;肝脏的IGFBPsmRNA采用Northernblot方法测定。结果:食物限制组的体重、身长的增长以及食物效益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GFⅠ(P<001)和血清IGFBP4(×61%,P<005)也同时降低。而血清IGFBP1(×344%,P<001)和肝脏IGFBP1、IGFBP2mRNA(×420%、×370%,P均<001)明显升高。结论:①食物限制可导致血清IGFⅠ和IGFBP4降低,可能与儿童生长障碍有关;②增加的IGFBP1可能是IGFⅠ活性抑制因子;③IGFBP2可能有异常代谢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s)水平在儿童肾病综合征(NS)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放射法和放射免疫法对20名NS患儿,即NS活动期组(NSA组,n=11)和NS缓解期组(RE组,n=9)进行了血清IGFⅠ和IGFBPs水平测定;并以同年龄组正常儿童(NC组,n=10)作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NSA组血清IGFⅠ、IGFBP3明显下降(P<001),IGFBP1和IGFBP2均明显升高(P<001);RE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1、IGFBP2和IGFBP3均可恢复正常;NSA组血清IGFBP3与白蛋白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76,P<001)。结论:NS活动期存在着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但缓解期可完全恢复正常;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可能与NS患儿生长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曾伟光  邝建  陈亮  陈红梅  杨华章 《广东医学》2001,22(12):1131-113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中成骨细胞功能及其与血清IGFs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IGF-1、IGF-2、IGFBP-1及IGFBP-3的水平,并测定6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平均PICP为(93.86±8.19)u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的(141.14±6.34)ug/L,同时血清 IGF-1Xi IGF-2水平降低,IGFBP-1水平升高(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C肽呈正相关(r=0.404,F=5.642,P=0.011),与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C肽和IGFs(IGF-1+IGF-2)是血清PICP水平的主要相关因素(r=0.652,F=11.084,P=0.001;B常数=16.449;BC肽=34.995,t= 2.221,P= 0.034;BIGFs=0.050,t=3.741,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Ⅰ型胶原合成速率、成骨细胞功能较正常人降低,可能与患者胰岛功能降低及IGF系统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肝癌(HCC)中IGF-2表达特性及与其“基因印迹”状态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blot、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合PCR、RPA等方法对17例HCC和6例HCC细胞系进行了IGF-2基因表达,启动子特异性等位基因的表达和IGF-2“基因印迹”状态变化的研究。结果HCC中IGF-2表达为多样性(低表达,近似正常表达和过度表达)和胚胎性(启动子P3、P4重新活化和表达);1例HCC中IGF-2双等位基因表达来自于P3“基因印迹”的丢失。结论在IGF-2过度表达的HCC中存在功能性的IGF-2启动子特异性的“基因印迹”丢失现象。IGF-2异常表达与其启动子调控失序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GF-Ⅰ水平,与45例正常人作比较,并分析不同心衰程度间血清IGF-Ⅰ水平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血清IGF-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凡衰程度间血清IGF-Ⅰ水平差异显著(F=19.29,P〈0.01),且随着心衰的加重而降低(P〈0.01)。结论:IGF-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对高浓度葡萄糖的腹膜间皮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在上清中加入83.3mmol·L-1葡萄糖和不同浓度IGF1或EGF,培养24、48和72h后,测定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率和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50μg·L-1的IGF1作用72h后,83.3mmol·L-1葡萄糖溶液中培养间皮细胞的3HTdR掺入率较高糖抑制组增加(75±15)%(P<0.01),作用24h,上清中LDH水平较高糖抑制组减少(34±8)%(P<0.01);EGF对高糖细胞毒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IGF1能拮抗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IGF—I,EGF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病理时期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生长激素(GH),病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肝病患者肝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通过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activehepati-tisCAH)、肝炎后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不典型肝细胞增生(dysplasialivercellDLC)患者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GF-I)和IGF-a受体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观察,结合不同肝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背景资料,探讨IGF-及其受体基因在肝细胞癌变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试图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2.
Down综合征是以智能和生长迟滞为特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的生长激素水平基本正常,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低下。此类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3岁期间生长发育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和IGF1的基因表达均转为生长激素依赖性过程。本文16例年龄6~9个月的Down综合征患儿,接受了18~36个月的生长激素治疗(每日0.1u/kg)和观察。经5天治疗,血IGF1即明显增高;治疗12个月后,伴随生长速度的明显增加(身高SDS由-1.8升至-0.9),血液IGF1浓度由36.9±4.2ng/ml增至111.0±10.0ng/ml(P<0.001,n=16),达正常水平;血液IGF结合蛋白1(IGFBP1)浓度由68.1±7.4ng/ml增至127.0±17.8ng/ml(P<0.05,n=8);脑脊液中IGF2浓度在治疗前后无变化,而IGFBP2的浓度明显减低。本组资料表明,Down综合征患儿早期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使生长迟滞改善,并伴随血IGF1和IGFBP1水平的升高和脑脊液中IGFBP2水平下降;生长激素对智能低下的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促许旺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方法。方法 将原代大鼠许旺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3H-TdR渗入等方法,观察IGF-1对许旺细胞的作用。结果 IGF-1能使培养的许旺细胞增殖加快,提前进入平台期。许旺细胞的增殖与IGF-1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同时IGF-1的作用并不导致许旺细胞的肥大。结论 IGF-1对许旺细胞  相似文献   

14.
郑雪玲  赵英恒  李瑜元 《广东医学》2000,21(11):927-929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关系,评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结合蛋白-3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患者65例,按Child-pugh分级法将其分为A(17例),B(20例)和C(28例)三组;对照组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IGF-I和IGFBP-3水平,同时测定肝功能。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IGF-I和IGF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在大鼠睾丸中的基因表达。用15%~60%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可将粗制间质细胞分成三条带,IGF-ⅠmRNA主要位于富含Leydig细胞的组分(带3)中,带1和带2组分几乎不含IGF-ⅠmRNA。Leydig细胞IGF-ⅠmRNA具有碱基从0.8~7.5kb的多种型,在25~55日龄大鼠中均存在IGF-ⅠmRNA,用Klinefelter等方法高度纯化Leydig细胞,发现大多数IGF-ⅠmRNAft于这些Leydig细胞中,而在整个睾丸组织或其它间质细胞检测不到IGF-ⅠmRNA。大鼠予以生长激素(GH)后,Leydig细胞中IGF-ⅠmRNA增加2倍以上,提示Leydig细胞中的IGF-ⅠmRNA亦依赖GH,Leydig细胞产生的IGF-Ⅰ在睾丸中可能具有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16.
NIDDM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血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35例)比较,血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FBG及FINS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A1/APOB及IS显著降低。IS与TC,TG,LDL-C,APOB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AOA1及APOA1/APOB呈显著正相关。提示NIDDM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且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们应用WesternBlot法,组织原发子杂交,细胞生长曲线和DNA的合成等技术,检测9例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和20例乳腺癌标本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的重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研究其生物学作用,结果:(1)在乳腺癌细胞株中,雌激素受体阴性(ER-)者,分泌大量的IGFBP-2而雌激素受体阳性(ER^+)者不分泌IGFBP-3;(2)在乳腺癌病人标本中,ER(-)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扩散因子( H G F/ S F)、转化生长因子β( T G Fβ)在结核性胸腔积液( T B P E)中的表达,寻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标记。方法:用 H G F/ S F E L I S A 药盒和生物法测定32 例胸腔积液中 H G F/ S F和 T G Fβ水平,并对 T B P E组中10 例病人同时作血清 H G F/ S F、 T G Fβ检测。结果: H G F/ S F在 T B P E中为7.5±7.3 ng/m l,高于非 T B P E的0.98±0.88 ng/m l( P< 0.05)。10 例 T B P E者的胸水和血清 H G F/ S F含量分别是10.9±6.6 ng/m l和1.9±1.7ng/m l( P< 0.002)。 T G Fβ在 T B P E中含量为27.3±11.1 ng/m l,高于其在血清中的含量3.9±3.3 ng/m l( P< 0.001),也高于对照血清的1.87±1.05 ng/m l( P> 0.05)。结论:在 T B P E中存在高水平 H G F/ S F、 T G Fβ。这可能与结核性肉芽肿形成有关,可能在促进胸膜纤维化及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衰老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增龄对血清甲状腺激素(TH)及胰岛素样生长-1(IGF-1)的影响及用小剂量TH治疗健康老人,观察其血清TH及IGF-1水平的变化。方法:把不同年龄的成年人分为青壮年组、老年前组及老年组,分别检测其TH、IGF-1、肝功能及心电图。并对老年组用小剂量TH治疗。每天服甲状腺片10mg,连服6个月,分别于第3和第6个月后再复查以上检测指标,同时观察有关衰老症状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如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或)人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Qu肝细胞癌(HCC)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树Qu按不同处理分为A(HBV+AFB1)、B(HBV)、C(AFB1)、D(空白对照)4组。各组动物定期肝活检;存活动物于实验160周时处死。各次活检以及处死的动物肝组织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IGF-Ⅱ蛋白表达的检测,并辅以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