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毒鼠强所致的临床表现,总结救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对1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追踪检查结果,理解酶学变化,治疗经过及转归。结果提示11例中,均在中毒后1d出现心肌损害,出现CK及CK-MB升高,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毒鼠强可致中毒性心肌损害,血液净化治疗为有效解毒方法,防治中毒性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李冬梅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0):120-122
重度毒鼠强中毒即频繁抽搐及意识丧失,间歇期小于10min或旱癫痫持续状态,伴昏迷、肺水肿、脑水肿或呼吸衰竭[1].急性毒鼠强中毒潜伏期短、发病快、早期死亡率高,在基层医院治疗毒鼠强中毒主要是对症和支持疗法.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在救冶毒鼠强中毒中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超负荷量应用镇静解痉药,血液净化及气管插管护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毒鼠强毒理学及其中毒解救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毒鼠强的中毒机理,解毒方法。方法对有关的文献中毒鼠强急性中毒及抢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洗胃,净化血液,二巯基丙磺酸钠,维生素B6等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毒。结论采用药物的综合利用,是有效的解除毒鼠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与既往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HP治疗后患者血液中的毒鼠强浓度明显减低,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天数的缩短,治愈率提高(血液灌流组治愈率87%,常规治疗组53%).结论 HP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较常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毒鼠强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属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剧毒急性杀鼠剂。据中国预防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报告,近年来,剧毒鼠药中毒人数有明显增多趋势,其中毒鼠强中毒占首位,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0倍。因无特效解毒剂,其病死率高达20%。为了减少病死率,提高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成功率,近年来我院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毒鼠强中毒2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德卫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80-1181
毒鼠强是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灭鼠剂,毒性强,降解慢。目前对毒鼠强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死亡率高。我院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毒鼠强中毒15例,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毒鼠强是一种剧毒灭鼠剂 ,近年本地区常因误服、自服及投毒中毒时常发生 ,中毒后常伴有抽搐、昏迷 ,可危及生命。以往临床上治疗常以洗胃、解痉等内科药物综合治疗 ,但往往治疗效果不佳 ,抽搐难以控制。我们在抢救毒鼠强中毒的过程中 ,观察了血液灌流 (HP)治疗毒鼠强中毒 39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对象选择我院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毒鼠强中毒病人 ,全部经血清毒物鉴定确诊为毒鼠强中毒 ,部分有明确服毒史 ,均经口服中毒致反复抽搐伴昏迷的病人 76例。施行血液灌流的 39例为血液灌流组 (HP…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洗胃及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小儿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氨)中毒病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7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近10年来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中毒患儿中治愈70例,死亡2例.全部有神经系统症状,血清酶学检查提示心肌酶谱改变31例,肝功...  相似文献   

9.
毒鼠强中毒112例临床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宁 《上海医药》2003,24(4):167-168
目的:通过对112例毒鼠强中毒病例的临床抢救,总结毒鼠强中毒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清除毒物,对症治疗,必要对血液灌注。结果:112例毒鼠强中毒病人中104例抢救成功,5例出现临床反跳,经再治疗转出院,1例,继发肾功能不全,我多次血透好转出院,2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紧急救助,急取时间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欣芳 《河南医药信息》2010,(23):120-121,123
目的通过对小儿血液净化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血液净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130例患儿中,男性7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为6.59岁,最小者4.5月。进行血液透析患儿50例,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5例。血液灌流吸附患儿60例,均为药物中毒。其中毒鼠强中毒41例,有机磷中毒7例,咳克敏中毒2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2例,苯巴比妥中毒4例,百草枯中毒4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儿16例,其中格林-巴利综合症10例,溶血性尿毒症3例(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肝炎2例,甲亢伴肝损害1例。连续性血液净化7例,心脏手术后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肺移植术后1例。结果130例患儿均成功建立血管通路,并完成相应治疗。中毒患儿经血液灌流治疗后恢复较迅速,毒鼠强中毒治愈37例,死亡4例(均为持续昏迷患儿),有机磷中毒7例均治愈,咳克敏中毒1例死亡,复方苯乙哌啶中毒1例死亡,苯巴比妥中毒4例均治愈,百草枯中毒4例均死亡。3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中有25例肾功能恢复,7例病情好转后回当地继续治疗(未能追踪结果),3例病情持续恶化死亡;1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于治疗后好转,其中2例已经在我科维持性透析8个月。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儿中,1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病情逆转,2例溶血性尿毒症治疗后较明显好转,1例治疗后血液系统检查好转,肾功能无明显恢复,急性重症肝炎2例肝功能恢复,甲亢伴肝损害1例病情恶化死亡。连续性血液净化死亡3例,分别为心脏手术后2例,肺移植术后1例,余4例患儿病愈出院。结论由于小儿自身的生理特征,使小儿血液净化的实施困难较大,对血液净化技术要求较高;但通过适当的临床措施,血液净化成为临床相关疾病救治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5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抢救成功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急性毒鼠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ATI)的认识,提高急性毒鼠强中毒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毒物鉴定证实的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的中毒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中毒途径为胃肠道中毒。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潜伏期短,多在进食毒物后当时至1小时内发病。本组中毒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损害为主。主要中毒症状为头昏、头痛、乏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等,2例3次突发强直性惊厥、呼吸心跳骤停。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脊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但最终需要对残余食物、呕吐物,血液、尿液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出毒鼠强方能明确诊断。主要抢救措施为清除消化道内毒物(洗胃、催吐,导泻、利尿),抗惊厥、解毒及对应支持治疗等。经积极抢救51例无1例死亡,救治成功率100%,全部患者随访24个月均未发现后遗症。结论:急性毒鼠强中毒是临床急危重症,及时发现送诊,及时组织快速有效抢救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丁培志  孙伟生 《江西医药》2006,41(3):154-155
毒鼠强是一种高效、巨毒、惊厥型杀鼠剂。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后遗症大。我院对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治疗毒鼠强中毒恢复期3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通过高压氧疗法探讨毒鼠强中毒恢复期患者的疗效,32例病人常规高压氧治疗4个疗程,结果相关症状均有好转,结论提示该疗法对毒鼠强中毒恢复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血液毒鼠强成分亦有促进排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登攀  叶怀庄 《江西医药》2006,41(5):255-25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5年8月应用HP治疗急性毒草鼠强中毒病人9例,并用定量方法分析并动态观察HP过程中患者血中毒鼠强的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HP前病人血中的毒鼠强平均浓度为34.08μg/ml,而HP后的平均浓度为20.87μg/ml;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并全部存活。结论HP治疗能清除体内的毒鼠强.临床诊断不能够单纯凭借血中毒鼠强浓度进行诊断、治疗,应该结合临床症状统一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6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其中应用洗胃、口服漂白土及导泻剂等抢救23例(非血液净化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和透析抢救40例(血液净化组),比较2组治愈率。结果血液净化组治愈率为67.5%高于非血液净化组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中中毒6h内净化者治愈率80.8%高于中毒6h后净化者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洗胃、口服漂白土及导泻剂的治疗基础上,尽早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是抢救百草枯中毒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和价值.方法:6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其中应用洗胃、口服漂白土及导泻剂等抢救23例(非血液净化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和透析抢救40例(血液净化组),比较2组治愈率.结果:血液净化组治愈率为67.5%高于非血液净化组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中中毒6h内净化者治愈率80.8%高于中毒6h后净化者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洗胃、口服漂白土及导泻剂的治疗基础上,尽早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是抢救百草枯中毒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6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组后分别给予血液灌流、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其3月内疗效。结果血液灌流组39例患者中死亡28例,好转11例,有效率为28.20%;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组30例患者中死亡14例,好转16例,有效率53.33%。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有效率较血液灌流有效率高(P=0.034)。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是比血液灌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我院一批次收治了60例毒鼠强和氟乙酰胺混合中毒患者,我们对其中16例危重患者采用重复性血液灌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血液灌流的操作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诊断为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中毒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一般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清醒时间、停止抽搐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及停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钙蛋白I、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液灌流对急性毒鼠强中毒有确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朱青  宗伟钧  范吉辉  纪杨 《淮海医药》2008,26(2):131-13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疗法对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重度中毒的患者,根据病情及毒物清除效率分别选用血液灌流(HP)、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及HP串联CVVH治疗。结果1例毒蛇咬伤伴MODS开始血液净化的时间太迟最终死亡,1例百草枯中毒伴ARF、ARDS、MODS好转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93.9%。结论血液净化技术是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重要措施,一般首选HP,对伴有MODS的患者选用CVVH或HP串联CVV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