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口义齿易脱落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杜秋红 《口腔医学》2000,20(3):163-164
造成全口总义齿固位力欠佳易脱落的原因较多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认为因正中关系、上下颌的前弓区、上颌结节的平面间隙处及下颌舌两侧的翼缘区的后部基托伸展不足 ,而导致义齿固位力不足脱落 ,经过反复确定位关系 ,延长上述一处或两处后固位力明显增强 ,现介绍如下 :1 破坏总义齿的固位力的原因 : 破坏总义齿固位力的原因主要是正中关系的错误 ,当牙列缺失后口内失去牙列支持 ,能动的下颌可有前后、左右各种移位 ,为了使总义齿完成咀嚼等功能 ,这种义齿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上下颌关系位置上。否则 ,义齿戴入发生下颌后退、后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型托盘与传统托盘对下颌全口义齿印模的影响,比较义齿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无牙颌牙槽嵴条件较差病例进行两种印模方法制取下颌全口义齿印模,义齿戴入后对义齿的固位功能、黏膜情况,舒适性、咀嚼功能、食物嵌塞5项内容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例在舒适程度、黏膜情况、食物嵌塞、咀嚼功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固位功能方面改良型托盘组明显优于传统托盘组,P<0.05。结论:改良型托盘制取的印模显著提高了下颌全口义齿的吸附力,可以普遍应用于牙槽嵴或黏膜条件差的无牙颌修复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闭口式印模法在严重吸收下颌无牙患者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并对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40例严重吸收下颌无牙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闭口式印模法和传统开口式印模法,进行下颌总义齿修复。修复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修复效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改良闭口式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修复后患者在语言、咀嚼、固位及舒适性等方面的满意度与传统开口式印模法有显著性差异,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使用改良闭口式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更适合功能运动状态下的口腔环境,可以提高功能状态下的固位力。改良闭口式印模法可以作为严重吸收下颌无牙患者修复的常规印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因系统性硬皮病导致的特殊张口受限(小口畸形)患者取模困难时准确得到其口内模型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1例肯氏Ⅰ类下颌牙列缺损的硬皮病张口受限患者应用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导,结合传统印模方式的分段印模方案。根据其本身的左、右下颌牙列制作个别托盘后进行分段式取模,同时口内扫描取得上、下颌软硬组织形态数据。在获得各部分模型后,对下颌模型进行扫描和数字对齐,形成最终的牙列模型,并借助CAD/CAM技术设计制作最终的可摘局部义齿,同时结合文献对张口受限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诊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义齿固位良好,获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患者对该义齿的咀嚼效率等功能行使均满意。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结合传统印模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拟合可以准确地得到患者口内模型,为后续修复做好基础工作。然而患者下颌牙列前段无牙时该流程误差可能较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结论 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导,结合传统印模方式的分段印模方案用于修复张口受限患者的牙列缺损效果良好,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的临床评价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套筒冠义齿修复(6例患者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共制作套筒冠义齿12件,观察时间6—48个月,追踪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固位、稳定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否缓解;并通过X线片检查基牙牙周膜情况、基牙牙槽骨高度。结果:套筒冠义齿修复重度磨耗[牙合]后,患者自我感觉满意、能提高咀嚼效能,义齿固位稳定性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好,基牙牙周膜无明显异常,基牙牙槽骨无吸收。结论: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垂直距离下降的患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6.
陈婷  詹若军 《口腔医学》2012,32(1):62-63
[摘要] 目的 探讨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 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义齿,利用印模膏对义齿游离端组织面进行功能重衬。结果 88.89%的患者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 功能重衬印模方法 可作为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闭口式印模法在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模质量对全口义齿修复效果至关重要,除了材料本身的特性,临床实际操作情况(如牙弓外形,牙体解剖以及印模制取等)也对其精度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无牙颌条件较差时,义齿边缘伸展、系带缓冲义齿组织面与组织的密合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义齿的最终修复效果。笔者对21例上下颌牙列缺失且有旧义齿的患者,利用旧义齿做个别托盘,采用闭口式印模方法制取印模,制做全口义齿。观察复诊次数、舒适度和固位力,对闭口式和开口式印模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全口义齿改良式印模法的临床应用。方法:5例下颌牙槽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口角炎反复发作,其旧义齿牙列磨损严重,戴用时稳定性差。本文根据日本学者阿部二郎提出的下颌吸附性义齿理论与临床操作新要求,来介绍改良印模法制作下颌全口义齿的过程。结果:下颌全口义齿可通过改良式印模法实现义齿边缘的完整封闭,增加义齿固位,提高患者咀嚼效率与生活质量。患者评价较满意。结论:改良印模法应用于下颌牙槽嵴低平无牙颌患者,可明显增加义齿固位力。  相似文献   

9.
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牙列缺失患者行下颌半口义齿和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主观感受。方法 对16例戴用下颌半口义齿后又行下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采用自拟修复前初诊问卷和种植修复后问卷调查,由患者本人就诊时填写。结果 种植固定义齿与下颌半口义齿在舒适、功能、固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牙列缺失患者行下颌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较下颌半口活动义齿修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获得高质量的义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讨论总义齿在制作中,合理地排牙,形成上下颌良好的咬合关系,基托伸展范围的选择,以及基托磨光面的处理等工序的制作规范。以往总义齿强调排在牙槽嵴顶,主要考虑机械力学和杠杆作用,近年来认为托牙外形应符合肌肉功能,按自然牙列的位置排牙,即义齿中立区的观察是符合口腔卫生环境的,过去强调口腔组织适应义齿,现在强调义齿应符合口腔组织,不需组织适应义齿。本文对11名无牙颌患者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按上述原则制作,临床固位效果好,除1例因牙槽嵴极度吸收,固位欠佳外,余均取得良好固位。  相似文献   

11.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应用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 ,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拴体拴道式、插销式及根面磁性精密附着体 ,为 11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 11件精密附着体义齿 ,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 0 5~ 2年 ,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 ,固位稳定性强 ,咀嚼功能好 ,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 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牙列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的可摘局部义齿数字化修复流程。患者因张口受限,传统托盘取模难以完成,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获取口内软硬组织数字化印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制做诊断义齿,使用诊断义齿制取闭口式精印模及确定咬合关系,选择性激光打印技术完成金属支架制作,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本病例对于张口受限、小口畸形的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修复流程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磁性附着体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附着体作为修复中的一种特殊固位装置 ,我们对 5例特殊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了修复。这些病例用常规可摘义齿修复固位困难或无法固位 ,采用磁性附着体可摘义齿修复后 ,获得了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使用材料Z 2型闭合磁路磁性附着体 ;义齿基托、人工牙材料同常规义齿1.2 临床资料用常规方法修复固位困难 ,甚至无法固位的患者 5例。其中Ⅲ度深覆牙合且余留牙严重磨损 2例 (均为上颌牙列缺损 ) ;2例上颌游离端缺损 ,只剩下 2~ 4个前牙 ;1例下颌一侧后牙全部缺失 ,另一侧 75缺失 ,且牙槽嵴低平。1.3 应用方法1.3 .1 将设计安放磁性…  相似文献   

14.
铸钛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下颌多牙缺失后采用铸钛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牙列缺损病例,采用铸钛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随访1、3、5年。结果:2例游离端缺失,对颌天然牙伸长的余留天然牙病例,3年后余留牙松动脱落,修复体无法固位而失败,其余病例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铸钛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各类牙列缺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全口义齿修复中,常见一些患者的牙槽骨严重吸收萎缩,致使用常规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稳定与支持作用差,达不到恢复咀嚼、语言和美观的功能要求。这种情况在无牙下颌更为常见,也更明显。如何解决下颌总义齿固位不良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笔者近年来采用舌翼制作下颌总义齿的方法,修复治疗全口牙列缺失并且下颌齿槽  相似文献   

16.
牙列缺损在临床上常采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在上颌牙列缺损的患者,修复后戴入局部义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但修复后引起患者下颌前伸的临床报导并不多见。我们在临床上曾遇到二例患者上颌局部义齿修复后引起下颌前伸。现报导如下: 例1,患者女,因缺失,在我科门诊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戴入义齿后,出现明显的下颌前伸而复诊要求处理。检查:义齿固位良好,无早接触:患者讲话时可见明显的下颌前伸。去掉义齿后,上述症状消失。曾  相似文献   

17.
治疗有牙列缺损的下颌骨折,通常使用的金属丝牙弓夹板,有缺牙处形成支撑袢,固定不够牢靠。为改进这类病人的治疗方法,作者使用义齿夹板:由塑料基托、人造牙和金属丝唇弓组成,操作步骤:在传导麻醉下使骨折片复位,用弹性印模材取上下颌牙列和牙槽突印模,制石膏模型,取正中(牙合)关系,上(牙合)架。在模型上的有牙区制备带挂钩的金属丝唇弓,在缺牙区制备固位器并选好人造牙,用快凝塑料制作基托把唇弓、固位器和人造牙连结在一起即成义齿夹板,戴入口内,调整好  相似文献   

18.
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口义齿的固位是否良好,关系到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恢复.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很多,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试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作一浅析.1.准确的印模是取得良好国位的首要环节1.1 选用合适的托盘:首先须了解义齿基托应覆盖的范围.唇(颊)、舌侧应达到粘膜转折处;上颌基托应包过上颌结节,后缘盖过腭小凹;下颌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2/3,舌侧后缘应伸展至舌翼区后部.经常容易忽略的是上颌结节颊侧、下颌舌翼区下后缘和下颌磨牙后垫区,此区在防止义齿水平移位和保证边缘封闭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取印模时一定要将其范围取够.其次,必须选择大小形状合适的托盘,托盘过大、过小、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印模的准确性.试合托盘时,托盘距牙槽嵴应有3-5mm的距离,边缘至粘膜反折处也应有2—3mm的距离.托盘边缘不够长时,可用蜡片加长,并在口内调整边缘形态,形成系带切迹.有时可用旧义齿作托盘取印模,边缘不足之处用蜡进行修整.在没有合适的无牙颌托盘及旧义齿时,必须采取二次法取模,并在取初模时作好肌能修整.  相似文献   

19.
吴洁  柳麟翔  夏露  吴凤鸣 《口腔医学》2009,29(3):163-164
目的应用磁性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损,探讨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Magfit磁性附着体,为12例牙列缺损患者制作磁性附着体固位可摘义齿。结果随访1~4年,12例患者中,除1例基牙松动度增加外,余11例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义齿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无牙颌因牙槽骨吸收,牙槽嵴低平,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往往达不到可靠的固位和稳定,尤其是下颌义齿固位不良更为多见,其中多数下颌骨体中段颌骨的高度与宽度尚可以满足种植体植入,通过少数种植体辅以杆卡、磁性或球帽等附着体即可达到理想的固位与稳定。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不同类型附着体在下颌覆盖种植总义齿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口腔临床工作者修复下颌牙列缺失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