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前对160例急诊科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选择160例患者(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科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急诊患者7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经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经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主观感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高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周保华 《当代护士》2014,(11):177-178
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对保障泌尿外科高龄手术患者临床安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0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诊治的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观察和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高龄手术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安全与患者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病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收治的2 57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10年6~12月收治的2 6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控、患者满意度、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控、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投诉率、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研究内科综合护理存在的风险特点及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大内科病区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15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本院大内科病区2008年1~12月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行一般性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护理风险事件频次减少,患者状况显著好转,临床无显著感染发生,用药错误现象减少,研究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3例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3例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310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64%,患者投诉率为0.96%,均低于对照组(3.23%,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投诉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2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急性胃出血常规基本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手法、服务态度、用药指导、事项说明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基于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医院门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接诊的400例患者其中,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未进行风险管理的200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行了风险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分别为4.0%和2.0%,而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分别为12.0%和15.5%,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5.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门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门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CHBL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记录统计,并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各项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分别为98.29分和94.32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9.43%,显著高于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 P<0.05)。结论 CHBLF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大大减少护理缺陷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李建群 《当代护士》2014,(9):179-18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关节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关节外科从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共收治患者48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2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5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 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12月门诊就诊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5月门诊就诊的5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投诉率、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84%)低于对照组(24.00%),观察组投诉率(3.92%)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16%)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可有效减少门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投诉率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分别为6.7%、11.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健 《全科护理》2015,(5):462-46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其对护理人员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本院普外科20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应用护士知信行问卷(KAP)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两阶段病人各200例(实施前为对照组,实验后为观察组)进行切口感染及满意度调查。记录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知识评分、态度评分及行为评分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投诉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病人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同时可降低术后病人切口感染率及投诉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对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研究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所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将395例胸外科患者依据是否接受风险管理分为研究组199例和对照组1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实施了风险管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护理风险事件、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方法,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环质控理念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机械通气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6例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循环质控理念下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护理风险发生率、投诉率、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舒适度。结果研究组VAP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护理风险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护理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循环质控理念下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投诉率,能够减少患者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1764例设为观察组,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1589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消毒隔离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叫后反应延迟、交班遗漏、发错药、药物外渗、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可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给予护理标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0例,观察组3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护理风险评估实施后6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组)和实施前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可以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