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宋全明  李海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67-1869
目的 探讨冰冻病理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和评估锥切组织边缘状态的作用.方法 对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CINⅢ),进行宫颈锥切术或者子宫切除术,采用冰冻病理检查方法对患者的锥切标本进行诊断,术中对保留的宫颈取材组织行切片检查,分析并比较冰冻病理与石蜡病理检查的结果,同时评估锥切组织边缘状态,考察组织切缘病灶残留情况.结果 ①所有病患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结果:2例宫颈浸润癌,29例CINⅢ,3例CINⅡ,2例CINⅠ.术后石蜡病理检查诊断结果:30例CINⅢ,2例CINⅡ,2例CINⅠ以及2例宫颈浸润癌.②锥切标本、锥切后宫颈取材组织的冰冻病理检查和术后宫颈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3例患者锥切组织边缘状态为阳性,接受子宫切除术以后显示有残留病灶.33例患者锥切组织边缘状态为阴性,接受子宫切除术以后均显示无残留病灶.结论 冰冻病理检查能有效诊断CINⅢ,并能够准确评估锥切组织边缘状态是否还有残留病灶.  相似文献   

2.
郝真  赵万成  杨清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276-3281
目的:通过对比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paraffin section examination,PSE)的一致性,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切除术的术前病理确诊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阴道镜活检病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和Ⅲ级(CINⅢ、原位癌)在我院行宫颈锥切术患者共454例,其中依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即刻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患者238例,另外216例为待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后再次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的一致性,以及对比锥切术后石蜡病理与再次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阴道镜活检与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11%(270/303),CINⅡ为63.33%(38/60),22例升级为CINⅢ;CINⅢ为95.47%(232/243),11例升级(9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2例升级为Ⅰb1期)。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53%(352/454)。CINⅡ为22.99%(20/87),67例升级(57例升级为CINⅢ,8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2例升级为Ⅰa2期);CINⅢ为 90.46%(332/367),35例升级(26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7例升级为Ⅰb1期,2例升级为Ⅱa期)。阴道镜活检对宫颈癌的漏诊率总体为9.91%(45/454)。宫颈锥切术中同时送冰冻病理患者303例,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8.12%(267/303)。CINⅡ为60.00%(36/60),24例升级(18例升级为CINⅢ,5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1例升级为Ⅰa2期);CINⅢ为95.06%(231/243),12例升级(9例升级为宫颈癌Ⅰa1期,2例升级为Ⅰb1期,1例升级为Ⅱa期)。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理对宫颈癌的漏诊率总体为5.94%(18/303)。宫颈锥切术中同时送冰冻病理患者303例,宫颈锥切术术中冰冻病理比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7.68,P﹤0.05)。待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后再次手术治疗的216例患者中,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癌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9.07%(214/216)。结论:阴道镜活检是初步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种方法;宫颈锥切术具有诊断与治疗的作用,术中冰冻病理(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FSE)能够提早发现部分微小浸润癌及浸润癌,但是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率。因此,建议对所有无生育要求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应先行宫颈锥切术,待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后再行子宫切除术,以达到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3.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Ⅱ级、Ⅲ级(CINⅡ,CINⅢ)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CINIⅠ、CINⅢ分别有22%、14%发展为原位癌或宫颈癌[1],因此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尽早发现及处理,对于预防和降低宫颈癌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患者要求尽量保留生理及生育功能,因此我们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1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Ⅱ级、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选择1种合理早期治疗方法,并评价其预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71例经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确诊:CINⅡ31例、CINⅢ40例(原位癌5例)。其中66例在阴道镜下活检,59例术前有宫颈细胞学检查者(CINⅡ24例,CINⅢ35例),均采用新柏氏液基薄层技术(TCT)和TBS报告方式,TBS报告以非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ASC)及以上级别者为细胞学异常,除外为细胞学正常,CINⅡ组细胞学检查异常22例(91.67%),CINⅢ组细胞学检查异常31例(88.57%)。合并其它妇科疾病21例(29.58%),其中合并子宫肌瘤13例(18.31%),子宫肌腺症4例(5.63%),卵巢畸胎瘤1例,卵巢黏液性囊...  相似文献   

4.
3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动向。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治疗318例CIN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近5年收治的CIN病例按年平均数计算(63.6例)为前15年(10例)的6.4倍。平均年龄提前6岁,宫颈原位癌提前8.3岁。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锥切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对照,诊断完全一致208例(65.4%),降级47例(14.8%),阴性11例(3.5%),升级52例(16.4%),包括CINⅠ、Ⅱ级升至CINⅢ级30例(32.6%);CINⅢ级升至早期浸润癌20例(8.8%)及浸润癌2例(0.9%)。CINⅢ级中宫颈原位癌治疗方式在3个阶段(1958~1983,1984~1998,1999~2003年)有明显变化,冷刀锥切的比例从3.0%增到42.2%,子宫切除从77.3%减至52.2%,子宫次广泛切除从27.6%降至4.4%,腔内放疗从28.5%减到零。结论近年CIN病例有上升现象,且有年轻化趋势。细胞学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 颈管刮术 病理不失为CIN的联合早诊方法。在CIN治疗中宫颈冷刀锥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和子宫切除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阴道镜活检后诊断为CINⅢ级患者306例,年龄25~62岁,其中首选行宫颈锥切术者177例;首选行子宫切除术者129例,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诊断和治疗CINⅢ级的差异。结果行宫颈锥切术的177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阴性为2例,CINⅠ级为8例,CINⅡ级为26例,CINⅢ级为97例,镜下浸润18例,早期浸润癌为26例。行子宫全切术的129例患者术后病检结果:阴性4例,CINⅠ级6例,CINⅡ级11例,CINⅢ级78例,镜下早侵13例,早期浸润癌为17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宫颈锥切术的177例患者有效随诊率为88.1%,显著高于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有效随诊率(71.3%)(P〈0.05)。在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调查上,宫颈锥切组明显优于子宫全切组。结论宫颈锥切是诊断和治疗CINⅢ级病变的合理方法,建议CINⅢ级患者可以先作宫颈锥切,切下宫颈组织作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程度,指导手术范围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是指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将CIN分为三级,CINⅠ级相当子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级相当子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相当子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或)子宫颈原位癌。CINⅠ、CINⅡ和CINⅢ发展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15%、30%和45%;甚至CINⅡ和CINⅢ可以直接发展为浸润癌,而不经过CIN(或原位癌)阶段,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10年左右,这将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时间。所谓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其关键也在于此期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探讨和评价P16的表达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慢性宫颈炎伴腺体鳞化、40例宫颈尖锐湿疣、3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型(CINⅠ)、25例CINⅡ、20例CINⅢ和30例宫颈浸润性鳞癌中的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40例慢性宫颈炎伴腺体鳞化中38例不着色,40例宫颈尖锐湿疣中34例呈局灶型着色,CIN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除3例 CINⅠ外,均为弥漫型着色。 结论: P16的着色可用于CIN与慢性宫颈炎伴腺体鳞化、尖锐湿疣之间的鉴别。在检查破碎小块组织和薄层上皮CIN病变时P16的表达可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病变HPV感染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HPV)感染与端粒酶活化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146例子宫颈病变应用TRAP-PCR银染定性及TRAP-PCR-ELISIA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PCR法检测HPV分型;其中子宫颈癌4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7例(CIN Ⅰ~Ⅱ级39例,其中子宫颈湿疣28例;CIN Ⅲ级8例),子宫颈炎56例(轻度子宫颈炎11例,中重度子宫颈炎45例),另取正常子宫颈标本10例做对照.结果 146例子宫颈病变标本中检测结果为:(1)端粒酶阳性率和HPV16/18型阳性率:子宫颈癌>子宫颈CIN Ⅲ级>CIN Ⅰ~Ⅱ级>子宫颈炎>正常子宫颈(P<0.05);HPV6/11型阳性率:CIN Ⅰ~Ⅱ级>CIN Ⅲ级(P<0.001).(2)子宫颈癌中端粒酶阳性率:Ⅰ期<Ⅱ期(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P<0.01);HPV16/18阳性率:Ⅰ期<Ⅱ期(P<0.02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P<0.05);子宫颈腺癌与鳞癌端粒酶及HPV差异无显著性(P>0.05).(3)端粒酶阳性值及HPV6/11、HPV16/18拷贝数:子宫颈癌>子宫颈CIN(CIN Ⅲ级>CIN Ⅰ~Ⅱ级)>子宫颈炎(P<0.001).(4)4例端粒酶及HPV均阳性子宫颈CIN Ⅰ~Ⅱ级病例经治疗后,端粒酶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及HPV拷贝数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6/11:P<0.01).结论 HPV感染尤以16/18型和端粒酶的激活与子宫颈病变恶变关系密切,其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诱发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在海口市中医院检验科行宫颈癌病变检查的220例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HPV感染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20例患者中,宫颈癌80例(36.4%),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0例(18.2%),CINⅡ级~CINⅢ级80例(36.4%)和慢性宫颈炎20例(9.1%)。宫颈癌、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和慢性宫颈炎患者HPV阳性率分别为100.0%(80/80)、75.0%(30/40)、95.0%(76/80)和30.0%(6/20)。宫颈癌患者HPV DNA水平显著高于CINⅡ~Ⅲ级、CINⅠ级和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Ⅲ级和CINⅠ级患者HPV DNA水平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检测可作为预测CIN和宫颈癌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杂交捕获法Ⅱ(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LCT)检测和HPV-DNA 二联检查的700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LCT、HPV-DNA 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在二联检查的700例患者中,宫颈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组HPV阳性率分别为67%、93.3%、100%和100%,均高于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组(NILM)43.6%(P<0.05).在三联检查131例患者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和浸润癌组HPV阳性率分别为71.8%、92.9%、100%和100%,呈明显升高趋势,均高于病理结果正常组(无高危型HPV感染的湿疣,炎症与正常组织)57.7%.在HPV-DNA 和LCT结果均为阴性的228例,活检未发现阳性病例(高危型HPV感染的湿疣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HPV-DNA 阴性、LCT阳性的133例,活检发现2例阳性病例;HPV-DNA阳性、LCT阴性的176例,活检发现9例阳性病例;HPV-DNA阳性、LCT阳性的163例,活检发现75例阳性病例;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高危型HPV-DNA HC2检测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