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老年烧伤患者高热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往往超过39℃.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特殊处理,体温达39.5℃以上称为高热,可给予相应处理,使体温降至正常范围.老年烧伤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若高热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1].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68例老年烧伤患者,其中有4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现就老年烧伤患者高热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干预治疗。方法:选取2010~2011年该院的112例老年心血管患者来进行研究,为患者提供宣传教育、治疗、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心血管患者接受预防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发症几率相比以前降低了很多,而且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血压也更加稳定。结论:老年心血管患者接受临床预防干预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对睡眠情况、血压情况、心理状态等起到了调整作用,临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林琼 《大家健康》2016,(3):170-171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干预治疗.方法:选取2010 ~2011年该院的112例老年心血管患者来进行研究,为患者提供宣传教育、治疗、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心血管患者接受预防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并发症几率相比以前降低了很多,而且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血压也更加稳定.结论:老年心血管患者接受临床预防干预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对睡眠情况、血压情况、心理状态等起到了调整作用,临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两院19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资料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HRV分析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比较查体者有和无心血管事件组各时域和频域参数有无差别。结果有1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心血管事件组),180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无心血管事件组),有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HRV各参数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一般老年冠心病患者如HRV明显降低,则易于发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临床对心血管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案制定及其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资料主要选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年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以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差异以每组100例将其分为A组(常规抗心血管心力衰竭方案治疗)和B组(常规治疗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影响。结果:经心血管心力衰竭相关疗效判断依据评估后提示A组患者有18例判定无效,B组有4例判定无效,经统计结果表示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心力衰竭是对老年群体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对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但要考虑临床干预效果,同时对于患者身体承受能力也需要有所评估,除对症心血管心力衰竭治疗外与左卡尼汀相联合能够明显提高疗效,保障老年患者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开展CQI期间坚持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23例,对比观察开展CQI前后患者的营养、炎症、透析充分性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CQI后患者营养及透析充分性指标水平明显提高,炎症指标水平明显降低,腹膜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实施CQI,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炎症状况,增强透析充分性,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与预防。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接诊的1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仔细分析这些患者的症状与预防的措施,进而探析临床实践。结果:这1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在进行多项的有效干预措施后,临床症状,如血压、休息情况等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地干预措施,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恢复有着比较好的作用,免疫机制得到显著的恢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狂澜焦躁的情况得到改善,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00例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失眠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对此类患者应当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饮食因素等都有导致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出现失眠情况的可能性。要在掌握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失眠原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消除一切因素对患者睡眠质量造成的影响,降低失眠率,减少失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冠心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统计43例老年冠心病血液透析患者在不同的血流量和不同超滤量条件下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与40例非冠心病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老年冠心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冠心病老年血液透析组患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滤量>500 m l/h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超滤量≤500 m l/h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流量>250 m l/m in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的患者,但通过控制超滤量、血流量及添加一些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年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加强护理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在血液透析诱导期加强护理,给予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并加强观察监护,做出正确护理处置;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经验护理,结束透析诱导期后对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并根据结果评价其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对其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长老年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媛  王文  刘力生 《循证医学》2006,6(6):340-343
目的综合分析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大型临床试验,探讨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老年高血压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降压治疗以及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对老年人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总死亡的影响。结果纳入7个试验研究,共32527例患者。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总死亡率、显著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降压程度基本相同。不同类型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恰当的降压治疗是有益的,降压治疗的益处更大程度取决于降压的程度,而不是所用药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李宁坠 《中外医疗》2014,33(1):67-67,69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例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有62例,占25.8%,感染部位多为消化道、泌尿道、下呼吸道及上呼吸道。结论导致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比较多,而疾病因素、生理因素、住院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种常见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收治的25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记录发生心血管事件。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37例,219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 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为年龄、高LDL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左室肥厚。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要有效改善预后,需对这些危险因素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探讨红细胞冷凝集患者的血常规标本的处理办法.方法 对一例红细胞冷凝集患者37℃水浴前后血常规结果的比较分析.结果 红细胞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有直接的影响.结论 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结果有直接的影响;37℃水浴30分钟后上机可以完全清除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在老年腹腔镜手术充气中对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38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乌拉地尔组.在气腹建立前1 min,乌拉地尔组经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间断记录各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充气后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明显,乌拉地尔组充气后心血管反应相对稳定.结论:乌拉地尔能有效预防老年腹腔镜气腹建立期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过度的时期,老年人(≥60岁)科学用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在年龄增大以后,在心血管器官组织上面呈现出结构与功能退化的现象,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还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加强研究,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的药效学影响、老年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特点等方面开展分析,力求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接受心血管手术的老年患者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后进行血液透析是正确的吗?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对1991~1994年间苏黎世大学医院的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47例心血管手术后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进行了评估。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心血管手术后进行血液透析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确定影响患者存活的因素。研究人员发现总的死亡率是70.2%,但受患者年龄的影响。在60岁以下的患者(9例)中,死亡率是556%;在60~69岁的患者(19例)中,死亡率是57.9%。然而,在70岁和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9例)中,死亡率增加至89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严重创伤后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创伤骨科患者中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并发症组及无心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法对严重创伤后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相比,心血管并发症组患者主要集中在腕关节骨折、肘关节骨折、肋骨骨折以及肩关节骨折患者,脊柱骨折、骨盆骨折、髋关节骨折、下肢骨折并发症相对较少;心血管并发症组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症状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相比,患者例数相对较多(P0.05),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患者均多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P0.05)。结论老年创伤患者在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与患者手术类型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研究证明患者如若有两种以上心血管类疾病或其他内科疾病,其在围手术期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6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6例,无不良事件10例。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阿司匹林服药史、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风险评估与危险因素控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用药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展开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60例患者均接受临床药师精细化的用药教育和指导,常规组60例患者均告知遵医嘱或使用说明书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常规组,前者完全依从率也远高于后者,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后者,两组上述指标数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精细化的用药教育能够改善疗效和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