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电解质钾(K^+)、钠(Na^+)、氯(Cl^-)、钙(Ca^++)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与标本采集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498份患者急诊电解质,对其中36份存在采集质量问题的患者标本及时重新抽血,用于复查。结果:36份不合格标本中,其中患者姓名与标本不符占8.3%(3/36);怀疑在输液处抽血,标本混有液体成份的占16.7%(6/36),K^+、Ca^++检测结果与重新送检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标本溶血导致K^+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占75%(27/36),K^+检测结果与重新送检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01)。结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全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医、护、技各方面互相协作,杜绝标本采集的缺陷,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采集的15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150份血液标本中共有出现6份检测误差,占4.00%,其中包括血液标本量造成的检测误差1份,占0.67%,采集体位、部位造成的检测误差2份,占1.33%,标本采集的时间造成的检测误差2份,占1.33%,标本放置时间造成的检测误差1份,占0.67%。结论: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送检时间和标本量均可以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证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确保血液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标本发生溶血对临床血生化检验的干扰.方法 以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体检者为主体,从中随机选出200例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标本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标本在溶血前后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酰转肽酶(GGT)、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钾(K+)、血钠(Na+)、氯(Cl-)、钙(Ca2+)等18项常用的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 溶血后血标本其血清LDH、AST、ALT、TP、K+、Na+、Cl-、Ca2+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溶血前正常血标本测定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血标本溶血后会对临床生化检验有着明显的干扰,临床检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避免采集的标本溶血影响医师的诊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归档病历220份,对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送检过程中可能影响标本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送检的主要因素。同时,成立持续质量小组,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痰标本的采集、培养、送检管理。结果:结果显示影响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的因素包括:痰培养采集流程不规范、护士未考虑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导致痰标本采集不正确、部分患者不能配合等。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呼吸内科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由77.6%上升至96.8%,标本留取天数由5.2天减至3.3天,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标本送检率,缩短标本留取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对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痰标本送检数、送检合格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活动前送检标本数为170份,标本合格率为68.24%,活动后检标本数为230份,标本合格率为85.22%,两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痰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分析情况,以及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3年169例尿常规检测患者,均进行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总结影响检测结果相关因素后,并分析原因后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结果:169份尿液检测标本中,不合格有24份,发生率为14.2%,其中标本污染为最常见,比率为41.67%,采集时间不当比率为20.83%,标本污染与其他相关因素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尿液常规检测质量控制主要是标本污染、采集时间和样本量,要从尿液采集、运送和仪器等方面综合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验中,检验标本的采集时间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不及时采集与送检与重新送检正确采集标本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正确认识标本时间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何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等对检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工作中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医生总是质疑检验人员,其实许多情况与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有关专业知识,在血液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有关。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做出合格检验结果,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时需要多次抽血,反复检验,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损失。笔者归纳和分析了本院临床存在的标本质量缺陷以及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影响因素,旨在为加强生化检验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前瞻性选取浙江省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2014年接收的520例患者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分析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送检时间、标本容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结果:520份血液标本中,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主要因素为采血部位、送检时间1小时、溶血标本,且和检验结果准确性存在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合理选择血液采集部位、控制采血和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能有效提高血液标本质量,提高生化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重视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管理,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浙江省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600例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00例为2015年2月送检标本。加强标本检测前质量控制后,选择2016年2月送检标本3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9.00%、标本运送率为99.67%,均高于对照组(P0.05);标本凝固率为0.67%,标本溶血率为1.0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本合格率为99.33%,高于对照组的95.33%(P0.05)。加强对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后,标本合格率有所提高。结论:重视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