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法在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1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采用弹力绷带改进方法包扎,对照组用弹力绷带传统方法包扎,比较两组病人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止血有效率97.6%,对照组止血有效率8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手部肿胀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方法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并能减轻术后手臂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法在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1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采用弹力绷带改进方法包扎,对照组用弹力绷带传统方法包扎,比较两组病人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止血有效率97.6%,对照组止血有效率8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手部肿胀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弹力绷带包扎方法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并能减轻术后手臂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弹力绷带和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8月386例在我科行冠心病诊断及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2例)和对照组(194例)。实验组的病人采用棉质加厚的弹力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照组的病人采用普通绷带"8"字法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包扎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都行砂袋压迫穿刺处,患肢制动12 h卧床休息24 h既可拆除包扎。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不同包扎方法中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及两组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弹力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术后不良反应较普通绷带包扎明显减少,舒适度明显增加,经济实惠方便,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或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介入术后分别采用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观察出血性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皮肤受损、病人不适感指标.[结果]3组发生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包扎组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制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型弹力绷带包扎法固定牢,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经济实用,是较为理想的包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弹力绷带局部松解时间的研究,减少患者手腕部加压包扎的不适。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为包扎后予床边应用弹力绷带松解时间提示牌,分别予30min,1h,2h,4h松解绷带,12h拆除绷带;对照组予传统法加压包扎2h,4h松解、12h后拆除绷带。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弹力绷带松解时间提示牌,并按照提示时间予定时松解弹力绷带,减少患者手腕部不适感且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止血贴包扎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包扎,术后12h后可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包扎法,术后24h拆除绷带,可下床活动.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穿刺处血肿,观察组1例出现伤口渗出现象.观察组皮肤过敏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肢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便秘、尿潴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止血贴包扎安全、可行,且能减少患者腰酸背痛、尿潴留、便秘,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肝癌行介入冶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照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加沙袋压迫止血。并对两组并发症及自觉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自觉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后仅予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优于沙袋压迫止血,有助于提高肝癌介入冶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赵晓玲  唐元英  高冬梅  李婷  蔡微 《护理研究》2009,23(7):1755-1756
[目的]观察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或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介入术后分别采用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牢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观察出血性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皮肤受损、病人不适感指标。[结果]3组发生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包扎组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制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型弹力绷带包扎法固定牢,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经济实用,是较为理想的包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时间。方法:选择我院3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例。两组在术后行徒手压迫止血20min后,应用弹力绷带8字交叉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绷带;对照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12h、支架植入术后24h后拆除绷带,观察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渗血、血肿、皮下淤斑、假性血管瘤等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冠脉造影术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弹力绷带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动脉垂直压迫包扎法在直接动脉穿刺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直接动脉穿刺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实施包扎540例次,实验组采用手指垂直按压结合胶布包扎,对照组采用弹性绷带直接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假性动脉瘤和血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应用改良动脉垂直压迫包扎法能有效减少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包扎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苏中英  陈梅 《全科护理》2021,19(26):3666-3669
目的:观察改良止血法在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止血法,即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压式气囊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病人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止血法较传统压迫止血法能减少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P<0.05).  相似文献   

12.
汪子玲  晁群  陆文艳  贾晨  李芸   《护理与康复》2021,20(10):62-65
目的 观察3M弹力绷带联合不同敷料对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的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经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90例,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造影结束后A组仅采用3M弹力绷带包扎;B组采用3M弹力绷带加3M透明敷料包扎;C组采用3M弹力绷带加3M液体敷料包扎.比较三组患者舒适度、疼痛程度、皮肤瘙痒情况、皮肤损伤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C组患者在舒适度上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疼痛评分、局部瘙痒情况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动脉穿刺处周围皮肤采用3M弹力绷带辅以3M液体敷料包扎可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疼痛感及局部瘙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的效果。方法将300例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法,对照组采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法,比较两组加压包扎止血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手部缺血;观察组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指发绀或肿胀、手部胀痛、患者舒适度及SpO:值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ZXD-2加压包扎止血效果好、并发症低,患者痛苦少、舒适度高,临床应用安全,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处理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648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24例、传统组21 3例和止血器组211例,3组分别采用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法、传统的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法和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法。观察3组的徒手压迫时间、止血费用、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在制动时间及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改良组和止血器组较传统组减少了徒手压迫时间,传统组和改良组较止血器组降低了患者的止血费用。结论 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减少了徒手压迫时间,同时降低了患者的止血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郑明霞  游桂英  秦容  辜桃 《华西医学》2011,(12):1887-1888
目的研究弹力绷带"8"字包扎法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后伤口出血或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0年1 6月收治的600例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试验组(3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心功能、有无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术中肝素使用量、术后人工压迫止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观察出血或血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血或血肿发生率9/300(3%),试验组出血/血肿发生率2/300(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后,用弹力绷带"8"字包扎法包扎伤口能降低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弹力粘贴绷带用于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伤口压迫效果的观察。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介入科行起搏器植入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弹力粘贴绷带固定压迫伤口,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沙袋压迫伤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舒适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伤口出血、囊袋血肿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在肩背疼痛、排便困难、尿潴留、排尿困难、入睡困难等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粘贴绷带加压包扎压迫取代沙袋,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洪先娣 《护理学报》2013,(20):36-3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改变加压包扎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7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根据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采用早期改变加压包扎,即术后2 h拆除腕关节处第1层弹力绷带,术后6 h拆除其余弹力绷带,改用普通绷带轻度环形加压包扎,松紧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术后24 h拆除;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包扎法,术后2 h根据患者手部胀痛情况松解第1层弹力绷带,术后24 h拆除其余弹力绷带。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皮肤过敏伴水疱、患肢肿胀、手指麻木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出现皮肤过敏伴水疱形成、患肢肿胀、手指麻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改变加压包扎安全、可行,且能降低皮肤过敏、水疱形成,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智能可控气囊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智能可控气囊胸带包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拔管时间、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智能可控气囊胸带加压包扎在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弹性绷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卧床体位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术后采用低过敏弹性粘贴固定绷带包扎穿刺点,术侧肢体可微弯曲,取抬高床头15~30°或任何舒适卧位交替,术后4h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采用弹性绷带包扎穿刺点,并且用1kg砂袋压迫6h。术侧肢体伸直平卧8h后下床活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除恶心及食欲差外,其他不良反应皆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故实验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总体而言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的护理方法缩短了患者手术后卧床时间,减少了术后不适及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动脉压迫止血带在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手法压迫结合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带用于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中止血,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直视下有效止血、操作简便、节时省力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止血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