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EPO)、骨髓象、肾功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腺嘌呤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 4组 ;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Hb、HCT、EPO水平、骨髓象、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变化。结果 :中西药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提高肾性贫血大鼠的Hb、HCT及EPO水平 ,且中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时 ,3组治疗组均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另外 ,中西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均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大鼠肾功能 (P <0 0 5 )。结论 :自拟生血方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肾性贫血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生血汤辅助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84例(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生血汤辅助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rh EPO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rh EPO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P 0.05)。结论自拟益气生血汤辅助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显著,能提高Hb、HCT水平,减少rh EPO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的轻、中度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归脾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一组为单纯用EPO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补充铁剂、以及降压、护肾排毒等对症治疗,尿毒症患者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予EPO 4 000 U皮下注射,每周2次,并口服归脾汤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单纯用EPO 4 000 U皮下注射,每周2~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两组治疗3个月后,Hb、HC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较单用EPO长期疗效更好,作用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自拟生血方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生血方对肾性贫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诱导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给予自拟生血方灌胃,以当归补血汤为对照组,疗程1个月,观察该方治疗前后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结果:经自拟生血方治疗后,肾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上升,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生血方能明显改善肾性贫血,与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改善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生血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血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已确诊的肾性贫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用生血宁片合rHuEPO,对照组单用rHuEPO。治疗8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贫血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可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纠正贫血提高肾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2)
目的考察生血宁片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41例),实验组给予生血宁片,对照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疗程12周。然后,监测EPO用量、Hb水平、铁代谢指标(SI、SF、TSAT、TIBC)、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8、10、12周后,2组Hb水平显著高于筛选期(P0. 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12周后,2组SI、SF、TSAT显著高于筛选期(P0. 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8、12周后,实验组EPO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2组血常规参数无明显变化,并且未发现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生血宁片可维持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铁代谢指标,减少EPO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并发肾性贫血(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CKD 3~5期并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常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静脉补充蔗糖铁,口服叶酸、腺苷钴胺,CKD 5期患者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芪归升血汤口服。2组均治疗12周,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2组Hb、HCT、SF、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并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药芪归升血汤治疗CKD 3~5期并RA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10):1369-1370
目的:观察增血汤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增血汤联合EPO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EPO治疗,观察总体疗效情况及Hb、Hct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3.8%,对照组治愈率为77.5%,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b及HCT值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Hb值经4周治疗后有明显提高,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经8周治疗后Hb及HCT值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增血汤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具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血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性贫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患者采取生血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亚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平均达到了(33.92±4.42)%,血清铁蛋白为(264.5±92.3)μg/L,红细胞压积(30.82±4.13)%,血红蛋白(99.3±8.6)g/L,促红细胞生成素则为(75.06±8.22)IU/kg,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血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综合疗法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更为显著,并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细胞及血生化指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配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和EPO;对照组单用EPO。观察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水平(RBC)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Hb、RBC、Hct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b、RBC、Hct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配合EPO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RBC、HCT水平,改善患者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东  马辰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37-740
 目的介绍药物体外肝代谢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及基因重组P450酶系、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及器官组织切片法等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介导药物体外代谢酶系的研究是药物体外肝代谢的研究热点,其在新药研究与开发及正确指导临床合并用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WWOX基因体外对肺癌细胞耐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WWOX对肺腺癌细胞耐药性影响,初步探讨WWOX逆转肺腺癌细胞耐药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紫杉醇(TAXOL)诱导肺腺癌细胞株构建A549耐药细胞亚株(A549/T-)。采用腺病毒包装系统AdMax重组腺病毒Ad-WWOX-IRES-EGFP。感染Ad-WWOX-IRES-WWOX的A549/T细胞为A549/T+组,感染Ad-IRES-EGFP的A549/T细胞为A549/T-组,和非耐药A549细胞共3组。3组细胞分别经TAXOL、顺铂(DDP)作用12,24,48,72 h,检测3组细胞生长抑制率、药物的IC50值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结果在含3 g/L及30 g/L的TAXOL培养基中,0.25 g/L及2.5 g/L的顺铂(DDP)培养基中,A549/T+组24 h及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与A549/T-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549/T+组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549/T+组24h及48 h细胞生长抑制率与A549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549/T+组细胞IC50较A549/T-组低,和A549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 g/L及30g/L TAXOL和0.25 g/L及2.5 g/L DDP培养基培养48 h后A549/T+细胞Bax相对值、Bax/Bcl-2比值均明显高于A549/T-组(P均<0.05);A549/T+细胞Bcl-2相对值比值均明显低于A549/T-(P<0.05);A549/T+细胞与A549细胞Bax相对值、Bcl-2相对值、Bax/Bcl-2比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WWOX显著诱导了肺腺癌A549/T+TAXOL耐药株的凋亡,提示WWOX有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逆转肺癌细胞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7,(3)
目的分析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灌胃原儿茶酸-0.5%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该成分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粪便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中,分别发现了9、4、1个原儿茶酸代谢产物,而粪便中未发现。结论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吸收入血代谢,不经粪便原形排出。  相似文献   

20.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