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调控相关的基因c-IAP2、Bcl-2、STAT3、cyclinD1、PTEN、VEGF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从50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筛选出Survivin mRNA差异表达(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远端无癌组织)的32例癌组织及远端无癌组织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c-IAP2、Bcl-2、STAT3、cyclinD1、PTEN、VEGF mRNA在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这些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c-IAP2、Bcl-2、STAT3、cyclinD1、PTEN、VEGF mRNA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93.75%,78.13%、68.75%、65.63%、87.5%和84.38%;半定量光密度扫描结果显示,c-IAP2、STAT3、PTEN、VEGF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无癌组织(P均〈0.05);Survivn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c-IAP2、STAT3、PTEN、VEGF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食管癌组织中cyclinD1 mRNA的表达与c-IAP2、Bcl-2、PTEN mR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PTEN的表达与c-IAP2、STAT3、cyclinD1、VEGF mR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cyclinD1 mRNA的表达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Bcl-2、STAT3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 mRNA的表达则与食管癌患者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调控相关的基因c-IAP2、Bcl-2、STAT3、cyclinD1、PTEN、VEGF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官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关系.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宫颈癌组织(均为鳞癌),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 Ⅱ~Ⅲ)组织及16例正常官颈组织中Livin和Bc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Livin在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宫颈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与CINⅡ~Ⅲ级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CIN Ⅱ~Ⅲ级组织的表达与正常宫颈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的两种异构体α及β均同时表达.Livin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宫颈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65,P<0.05).结论 Livin的过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Livin与Bcl-2的过表达可能在官颈癌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vin和c-IAP2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ivin和c-IAP2 mRNA和蛋白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Livin、cIAP2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和c-IAP2 mRNA在60例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0.0% (54/60),在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为56.7% (34/6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ivin和c-IAP2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60例癌组织标本中Livin和c-IA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6.67% (52/60)和68.33% (41/60),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vin和c-LAP2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Bcl-2和Bax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宫颈癌组织及对照组宫颈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宫颈癌中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其中I期高于Ⅱ期,Ⅲ期均高于I期和Ⅱ期,P<0.01。结论:Bal-2和Bax基因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宫颈癌早期,Bcl-2主要抑制细胞凋亡,而Bax则在癌组织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APK基因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妇女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CINⅠ30例、CINⅡ/Ⅲ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APK蛋白表达;为了进一步验证DAP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10例、CINⅠ10例、CINⅡ/Ⅲ15例、宫颈鳞癌组织20例中mRNA的表达。[结果]DAPK的蛋白表达率在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分别为93.3%、83.3%、60.0%、33.3%,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P〈0.05);四组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90.0%、90.0%、46.7%、10.0%,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P〈0.05)。宫颈组织中DAPK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和宫颈病变程度成负关(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DAPK蛋白和mRNA水平均随病变程度加深而减少;DAPK蛋白检测可能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ivin和c-IAP2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ivin和c-IAP2 mRNA和蛋白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Livin、c-IAP2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和c-IAP2 mRNA在60例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0.0%(54/60),在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为56.7%(34/6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ivin和c-IAP2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60例癌组织标本中Livin和c-IA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6.67%(52/60)和68.33%(41/60),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vin和c-IAP2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L1 壳蛋白在维、汉族HPV阳性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300 例,维吾尔族妇女129例:慢性宫颈炎64例(49%),CIN1 24例(19%),CIN2/3 26 例(20%),宫颈癌15例(12%);汉族妇女171例:慢性宫颈炎83例(48%),CIN1 39例(23%),CIN2/3 39例(23%),宫颈癌10例(6%)。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维吾尔族妇女L1的表达阳性率为:慢性宫颈炎31%(20/64),CIN1 63% (15/24),CIN2/3 27% (7/26),宫颈癌中无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466,P=0.01) ,且随病变程度加重(CIN到宫颈癌),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汉族妇女L1蛋白表达阳性率:慢性宫颈炎39%(32/83),CIN1 59% (23/39),CIN2/3 26% (10/39),宫颈癌中无表达。维吾尔族妇女与汉族妇女同级别宫颈病变间L1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HPV L1 壳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CIN到宫颈癌),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标志物。HPV L1壳蛋白在维、汉族同级别宫颈病变间的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周园  杜丽辉  张娟 《肿瘤学杂志》2020,26(3):190-193
摘 要:[目的] 评价宫颈癌组织中YB-1、miR-29a、Nek2表达与细胞增殖、侵袭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取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YB-1、miR-29a、Nek2、细胞增殖基因和细胞侵袭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YB-1 mRNA、Nek2 mRNA表达量为(1.52±0.36、1.96±0.35)高于癌旁组织(1.00±0.10、1.00±0.13),miR-29a mRNA表达量为(0.98±0.10)低于癌旁组织(1.06±0.23)(P均<0.05)。癌组织细胞增殖基因YAP1 mRNA、Piwil2 mRNA、EZH2 mRNA、PKCε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癌组织细胞侵袭基因Rab11 mRNA、TUG1 mRNA、Gli1 mRNA、FoxM1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结论] YB-1、Nek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iR-29a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基因相关,其表达异常可促进细胞增殖、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联合TRAIL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xl表达的影响。方法:50μmol/L RES、100ng/ml TRAIL及二者联合分别处理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 time PCR检测Bcl-2、Bcl-xl和Mcl-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xl、Bcl-2和Mcl-1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RES、TRAIL均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且联合组抑制率高于单独处理组(P<0.05)。RES、TRAIL单独或联合能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6.34±0.34)%,(43.52±0.99)%和(73.60±2.80)%,与对照组的(4.13±0.2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MCF-7凋亡影响不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RES联合TRAIL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Bcl-xl mRNA表达,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ES联合TRAIL能抑制Bcl-xl蛋白的表达而对Bcl-2和Mcl-1抑制不明显。结论:RES能增强TRAIL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敏感性,这可能与二者抑制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抑制物2(TFPI-2)基因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 探讨其甲基化水平变化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收集维吾尔族妇女慢性宫颈炎、宫颈内瘤变(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Ⅰ/Ⅱ/Ⅲ和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 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和RNA, 设计TFPI-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片段特异性PCR引物及RT-PCR引物, 应用Sequenom Mass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平台和半定量RT-PCR技术, 对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组织DNA进行甲基化水平定量分析。   结果   分析Sequenom MassArray质谱数据, TFPI-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片段(目的片段)甲基化水平定量差异显著(P < 0.05)。分别对TFPI-2的单点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差异进行分析, 可见TFPI-2基因的目的片段的CpG-1、CpG-6、CpG-7、CpG-8、CpG-9和CpG-11等六个CpG位点甲基化率在肿瘤与正常对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并且两个CpG位点相关性很密切(r < 0.5、P < 0.01);半定量RT-PCR鉴定结果表明, TFPI-2 mRNA表达水平在宫颈炎组增高, 在CINⅠ/Ⅱ/Ⅲ组降低, 而在宫颈鳞癌组最低, 宫颈炎组与宫颈癌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说明该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下调伴随着宫颈病变进程。   结论   维吾尔族宫颈癌细胞内的TFPI-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与该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密切关联。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TFPI-2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其基因的转录水平(mRNA)下调的重要原因, 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预警指标, 为该基因甲基化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南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SATB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0例(150例维吾尔族、150例汉族)妇女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的表达。结果: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之间SATB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INⅠ组与慢性宫颈炎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SATB1在维汉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SATB1的表达不存在维汉民族差异性,表明在南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SATB1的表达具有共同性,无民族间基因背景差异。SAT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提示SATB1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及其癌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进一步研究可能对宫颈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 E6/E7的表达,研究其相关性,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方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及27例宫颈癌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HPV16 E6/E7、Survivin、TRAIL的表达.结果:HPV 16 E6/E7基因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呈增高趋势;TRAIL基因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HPV16E6/E7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宫颈癌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RAIL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E7基因与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Survivin mRNA与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PV16 E6/E7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HPV16 E6/E7、Strvivin、TRAIL基因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以上基因对于临床上对宫颈癌做出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新疆地区尤其是新疆南部维吾尔族高发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表达及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并初步研究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宫颈鳞癌差异表达的miRNA,预测并分析靶基因功能。方法:采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对5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阳性的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宫颈鳞癌进行miRNA筛选,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初步验证,并检测及分析在83例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应用targetscan、miRwalk、miRanda及Pictar四种软件预测其靶基因。结果:新疆南部维吾尔族HPV16阳性宫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18个,对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138和miRNA-720进行了初步验证并预测靶基因,预测两者共同的靶基因是EZH2;与40例正常对照相比,miRNA-138、miRNA-720在83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均表达下调(P<0.05);下调的miRNA-138、miRNA-720与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有关(P<0.05),但与年龄、宫颈壁累及范围及HPV16感染无明显关系(P>0.05);miRNA-720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有关(P<0.05)。结论:miRNA-138、miRNA-720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中均表达下调,两者共同的靶基因是EZH2,可能与宫颈癌的侵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评价沉默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 35,IL-35)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运用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干扰技术下调IL-35的表达,将转染shRNA的肺癌细胞分为shNC组和shIL35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和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 实验分别检测Cyclin D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利用shRNA下调A549、H1975细胞中IL-35的表达后,与shNC组相比,shIL35组OD值降低(t=8.452、8.064,P均<0.05),细胞凋亡率增加(t=5.745、4.334,P均<0.05);Cyclin D1、Bcl-2 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下调(t=4.866、2.806、4.224、7.683,P均<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IL-35的表达,可通过下调Cyclin D1、Bcl-2基因表达水平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为临床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放射线治疗宫颈癌诱导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方法利用Ir192源对2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腔内后装治疗(观察组),术后取病理标本蜡块,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并与28例单纯手术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对比中,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在观察组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ax基因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呈无相关性(P>0.05).结论Bcl-2和Bax基因的不同阳性表达说明宫颈癌组织在放疗中表现部分程序化凋亡,与宫颈癌的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研究检测宫颈癌尾型同源盒基因2(caudal-related homeobox 2,CDX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诊断为宫颈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组织中CD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CDX2 mRNA的表达量。根据TNM分期选择治疗方案,记录无瘤生存期、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甲基化率为70.0%(35/50),对照组为20.0%(10/50) (P<0.05)。观察组中随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增加,组织学分级越低及病灶越大,甲基化越高(均P<0.05)。观察组CDX2 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随TNM分期增加、组织学分级越低及病灶越大,CDX2 mRNA表达越低(P<0.05)。观察组甲基化阳性者无瘤生存期缩短,复发率和死亡率增高。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灶大小、CDX2 mRNA和甲基化是宫颈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宫颈癌CDX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增加,CDX2蛋白表达降低,导致患者无瘤生存期缩短,复发率和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是在病毒、真核生物、哺乳动物等多个物种中广泛存在的进化高度保守的一类抗细胞凋亡调节因子,目前共发现IAP家族中有XIAP、c-IAP1、c-IAP2、NAIP、Apollon、Livin、Survivin、ILP-2等8个成员,其中Apollon、Livin、Survivin、XIAP是其中的主要成员,抑制细胞凋亡作用较强[1].Apollon在人体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本文就Apollon基因生物特性、组织表达及功能以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与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浸润性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38例,并收集正常宫颈组织32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R-2、MMP-2、IGF-1和VEGF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ER-2、IGF-1、MMP-2和VEGF的mRNA表达水平在宫颈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ER-2、MMP-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中的表达亦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GF-1在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MMP-2、IGF-1和VEGF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Bcl-2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之一,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报道结果至今不尽一致。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Bcl-2在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30例宫颈组织包括24例慢性宫颈炎、16例低度宫颈上皮内肿瘤、24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6例宫颈浸润癌进行检测,确定染色强度,计算阳性率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按照上述病变顺序,bcl-2染色阳性率分别是75.0%、68.8%、62.5%、65.2%,经,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cl-2在宫颈肿瘤中的表达改变不明显,在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水通道蛋白3(AQP3)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浸润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QP3在82例宫颈癌、3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和42例正常宫颈中的表达。  结果  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组织中AQP3 mRNA和蛋白均表达,蛋白水平表达有差异(P < 0.05),而mRNA表达无差异(P>0.05)。AQP3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05%、27.78%和42.68%,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QP3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 < 0.05),与宫颈癌大体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  AQP3在子宫颈鳞癌疾病发生、肿瘤生长和局部浸润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