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体会吴祥德,耿翠芝,王桂兰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25%,发生胰瘘后死亡率可高达60%。因此,防止胰瘘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问题在于院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空肠再吻合方法的选择及操作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空肠“浆肌袖”与胰腺端端吻合防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19例体会河北唐山开滦矿务局总医院(063000)汪俊棠,杜春渊,王丽华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R)后的严重并发症,为防止PDR术后发生胰瘘,我们自1989年6月至1993年4月于PDR术中应...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年来由于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术后并发症率仍很高。胰瘦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死亡率达50%[1]。主要是由于胰瘘可造成腹腔内严重感染和大出血。因此防止胰瘘的发生是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留胰腺的大小、质地,胰管的直径、以及胰液排出量与胰瘘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残留胰腺质地柔软、胰液分泌率相对高而且通过未扩张胰管时易引起吻合口瘘,因此残胰可分为正常、柔软、脆弱而且胰管未扩张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方法。方法 在复习有关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报告。结果 胰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仍以胰肠(胃)吻合重建为主,胰管结扎及全胰切除术的应用已越来越少。围术期应用生长抑素以预防胰瘘的发生尚无定论。结论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发生胰瘘的14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共发生术后胰瘘14例,发生率18.4%。该14例胰瘘患者中1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有效率为85.7%,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死亡(7.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恰当处理是减少术后胰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院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和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5.9%,胰瘘病人的死亡率为20%,胰瘘的治愈率为80%。术中胰腺残端及胰肠吻合口的正确处理是防止胰瘘发生的关键。胰瘘的治疗主要依靠腹腔有效通畅的引流,全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的应用等综合手段。生长抑素对术后胰瘘的治愈起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预防程云霄吕忠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和十二指肠某些疾病的重要术式。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胰瘘。自1994年以来,我们在浙医大附属二院专家指导下,在技术上稍加改良,试行13例术后无胰瘘发生,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  相似文献   

8.
本组1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后发生胰瘘24例。对可能影响胰瘘发生的10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者,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血清总胆红素≥120μmol/L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缺乏综合措施及术者经验不足是胰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目的地控制这些因素将有助于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胰瘘风险预测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系统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疾病相关因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病理类型等)及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吻合方式、胰管引流等)。胰瘘风险预测系统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预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胰腺质地软、胰管直径小;胰瘘风险预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助于术后胰瘘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共发生术后胰瘘11例,发生率15.5%。该11例中术后出现胰瘘者有4例死亡,病死率为36.3%,发生术后胰瘘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出现胰瘘的患者(36.3%vs.5.0%)(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白蛋白水平、术后岀血和感染为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感染(OR=6.917)和术后岀血(OR=3.947)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术中严密止血,术后预防岀血、感染是减少术后胰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管引流管、空肠袢引流管的双管引流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预防价值。方法 3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均采用双管引流方法来预防胰瘘。结果全部病例无吻合口胰瘘发生,其他并发症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双管引流方法可有效防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组有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PPPD只要操作得法,可避免术后胃潴留,胰腺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10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结果术后共出现胰瘘11例(10.4%),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三种吻合方式胰瘘发生率分别为9.6%、12.9%和8.7%。术后平均胰瘘持续时间为(14.7±4.5)d。所有胰瘘患者均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抑制胰腺外分泌治疗。结论防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是改善胰肠吻合口的质量和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有助于胰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素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八肽 (又称 Octreotide奥曲肽 ,商品名善宁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抑制胰液的分泌、预防和治疗胰瘘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 :1990年 1月至 1995年 4月收治的 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未应用生长抑素八肽 ;实验组 :1995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 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八肽 0 .1m g,每 8h皮下注射一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 Child术式。结果 对照组术后胰液分泌为 2 35 .5 3± 111.77ml/d,实验组术后胰液分泌为 133.0 9±112 .35 ml/d,实验组术后胰液分泌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对照组术后发生胰瘘 4例 ,未应用善宁治疗 ,死亡 3例。实验组术后发生胰瘘 3例 ,常规应用善宁治疗 ,无死亡病例。结论 善宁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抑制胰液分泌、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和治疗胰瘘疗效可靠 ,能够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2.7%(19/1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与患者年龄大、高胆红素、胰腺质地软、胰管直径大、手术时间长有关(P0.05),而与性别、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等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手术时间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密切相关,丰富的外科经验及熟练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胰瘘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采用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改良组)和传统胰空肠端侧吻合术(传统组)两种术式,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改良组4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0.4%),其中胰瘘1例(2.1%);传统组3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36.7%),其中胰瘘5例(16.7%),1例死于术后胰瘘并发腹腔感染、出血。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低,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胰肠吻合瘘(以下简称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预防PD术后胰瘘一直是外科医生重视的课题。我院自1982~1995年共行PD41例,术后均无胰瘘发生。现将预防胰瘘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胰头及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41例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经验。结果:癌肿切除率为17.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8%.手术死亡率为14.6%。而1990年后仅发生2例且无胆、胰瘘发生,亦无死亡。结论:应用胰肠、胆肠吻合口处双管减压引流,防止了术后胰、胆瘘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预防张志伟蔡中瑞何柏威周庆华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国内统计资料其发生率为4%~15%〔1〕。我院近十年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3例,其中胰腺癌14例,出现胰瘘4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癌8例,发生胰瘘4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寿才灿,胡立明,赵永明作者自1968~1995年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0例,术后无胰瘘发生。1.临床资料:本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42岁~72岁,平均56岁。病程10天~30天不等。临床多数(92例)有进行性或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