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开拓间隙后多颗相邻埋伏牙自行萌出并结合正畸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6例多颗相邻埋伏牙的年轻患者,共计17颗埋伏牙,通过正畸开拓并保持足够间隙,等待埋伏牙部分萌出后再结合正畸牵引治疗。结果所有埋伏牙部分萌出后再行正畸导萌,17颗相邻埋伏牙中,有11颗埋伏牙通过开展间隙自行萌出;5颗埋伏牙再进行外科开窗—正畸联合导萌术,均被顺利牵出,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1颗牙根弯曲畸形的中切牙被拔除,矫治结束后保持间隙行修复治疗。平均疗程为20个月。结论在多颗相邻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只要正确判断埋伏牙的位置,适应证选择合适,耐心观察等待埋伏牙萌出,可以减少开窗的次数和简化正畸牵引的难度,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及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易位于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的骨内埋伏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为易位埋伏尖牙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闭合式牵引手术.局麻下在牙槽嵴顶进行翻瓣手术,暴露埋伏牙唇面,粘托槽,复位粘骨膜瓣,缝合,牵引.结果:牵引萌出的牙齿牙髓活力正常,牙周情况良好,牙龈形态美观.结论:易位埋伏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方法。方法:32例患者42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然后根据上颌埋伏牙的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分析其阻生的原因,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埋伏牙的牙冠,粘接托槽,再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上颌埋伏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牵引42颗,成功41颗,失败1颗;成功者全部回复到牙列上,整个疗程6~15个月不等。7颗移位阻生牙,除2颗回复到正常位置外,其余5颗均易位排列在牙列上。对埋伏阻生牙的牙髓活力测定结果:4颗牙髓坏死,牙体变色,22颗牙髓活力减低,余均正常。结论:选择良好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足够的间隙、适当的牵引力,只有通过从上颌埋伏前牙的位置关系,分析其阻生的病因,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和正畸牵引导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前牙。  相似文献   

4.
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减阻助萌法、外科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法和拔除法等。减阻助萌法仅适用于正位埋伏且尚具有萌出潜力的牙齿,其预后一般较好。外科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法是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治疗埋伏牙的方法,外科手术暴露方法主要有开放式导萌法和封闭式导萌法。其中,封闭式导萌法的效果更好。正畸牵引中支抗的设计、牵引的位置和方向以及牵引的力值大小最为重要。拔除法和其他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较少采用,主要是用来治疗弯根埋伏牙。  相似文献   

5.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28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0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埋伏牙中,1例已牵引萌出,因间隙不足,家长拒绝拔牙而未排齐;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28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4.5个月,最长为10个月,最短为1个月;28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4颗唇侧出现1 ̄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结论:治疗的时机、合理的矫治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支抗和炎症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大型颌骨囊肿伴埋伏牙病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大型颌骨囊肿伴远端埋伏牙病例应用开窗减压手术治疗,术中保留累及恒牙,术后配戴囊肿塞治器。术后第1、3、6个月,之后每半年随访,拍摄全景片,观察囊腔减小程度及新骨形成情况,择期正畸牵引或外科辅助正畸牵引埋伏牙复位。结果:16例患者开窗减压术后随访1~5.5年,平均随访3年;囊腔均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愈合良好,因囊肿而远端异位的牙齿均可自行复位至接近正常位置。替牙完成后配合正畸牵引或外科辅助正畸牵引,正畸疗程平均2年。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正畸联合治疗为颌骨囊肿伴埋伏牙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的临床治疗分析,探讨弯曲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26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弯曲牙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4例埋伏牙中,成功17颗,占65.4%;效果一般6颗,占23.1%;失败3颗,占11.5%;24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7.5个月,最长13个月,最短3个月;26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3颗唇侧出现2~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3例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其中2例被迫拔除,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选择良好的适应证、准确的定位、足够的间隙、适当的牵引力、支抗和有效控制炎症,循序渐进是治疗埋伏弯曲牙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通过外科导萌和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颗上颌埋伏尖牙利用固定矫治器为其提供间隙,通过翻瓣去骨显露埋伏牙牙冠,再牵引入牙列。结果:26颗上颌埋伏尖牙排入牙列。结论:外科正畸联合方法是可靠的上颌埋伏尖牙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畸牵引治疗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受力分析,探讨倒置阻生上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9颗无萌出能力上颌埋伏倒置阻生牙作牵引治疗前的受力分析,进行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19颗埋伏牙中,治疗成功13颗(占68.4%),一般4颗(占21.1%),失败2颗(占10.5%);19颗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6.5个月,最长12个月,最短3个月;19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验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2颗唇侧出现2mm和3mm的牙龈退缩,1颗出现1mm的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的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1例因牙根严重弯曲,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被迫拔除,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结论:准确的定位、恰当的牵引方向和位置、适当的牵引力将直接决定埋伏倒置阻生牙的移动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应用固定正畸方法进行矫治的临床疗效,探讨埋伏阻生前牙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58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进行矫治,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对埋伏牙进行牵引。其中20颗进行开拓间隙使之自然萌出,38颗进行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矫治。结果:55颗阻生牙矫治后牙髓活力正常、未见埋伏牙及邻牙牙根吸收、牙周组织正常。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有3颗牙治疗失败,总体成功率94.8%。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开拓间隙或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导萌埋伏阻生牙,可有效保存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相似文献   

11.
冯莉  马松波  唐兵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9):574-575
目的 观察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利用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6例埋伏尖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4例行牙槽外科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8~12个月后萌出。牙髓活力正常,牙龈形态美观,牙周情况良好。结论 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12.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尖牙埋伏阻生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方法。方法:20例患者28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先用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初步排齐牙列后,再局部间隙扩展,采用外科闭合式助萌技术,暴露埋伏尖牙牙冠,粘贴托槽,再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24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有4颗尖牙因横位阻生和根冠成角采用外科拔除。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联合治疗,能有效矫治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下颌尖牙埋伏阻生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探讨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外科手术暴露部位及正畸牵引导萌方向。方法对2003—2007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5例患者的6颗下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然后根据尖牙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粘接托槽,再选择不同方向和方法对其进行牵引导萌。结果6颗埋伏尖牙均经牵引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分析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部位和正畸牵引导萌方向,可有效地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治疗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992—2008年我科室诊治的埋伏牙患者90例共97颗分为两个治疗组,都采用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治疗法:1992—2000年治疗组,采用普通X线片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诊治埋伏牙患者48例,共51颗;2000—2008年治疗组,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诊治埋伏牙患者42例,共46颗。结果 对比1992—2000年治疗组,2000—2008年治疗组中,采用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治疗法的成功率更高。结论 采取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极大提高闭合式外科导萌加正畸牵引法治疗埋伏牙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正畸治疗埋伏牙的手术暴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埋伏牙矫治结束时 ,能获得正常的牙周附着。方法 :对 18例埋伏牙进行外科—正畸治疗 ,手术暴露的方法有环切导萌术 ( 3例 )和翻瓣导萌术 ( 15例 ) ,术后正畸牵引矫治埋伏牙。结果 :埋伏牙入牙弓排齐 ,但牙周附着情况翻瓣导萌者较环切导萌者好。结论 :埋伏牙矫治后的牙周附着 ,翻瓣导萌术优于环切导萌术 ,但术中需注意清除萌出道障碍 ,保守处理牙囊壁 ,牢固粘贴托槽 ,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舌弓在矫治下颌埋伏牙中的作用.方法 5例下颌埋伏牙患者均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配合戴入改良舌弓,利用改良舌弓位于舌侧不锈钢丝上的附钩,将埋伏牙牙冠朝向正常的位置方向牵引,直到接近其正常的位置.采用直丝弓技术排齐牙列,调整咬合关系.对治疗后牙齿的松动度、牙髓活力等进行观察.结果 5例下颌埋伏牙均被牵引至牙弓的正常位置,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周附着良好,无邻牙和埋伏牙牙根吸收.结论 改良舌弓在矫治下颌埋伏牙时,在矫治力方向设计和支抗控制方面有独特优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手术导萌与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埋伏牙阻生形式复杂 ,为了保留埋伏牙 ,使其复位 ,其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暴露牙冠 ,然后进行正畸牵引法治疗。张隆祺等认为翻瓣导萌在牙周附着方面优于环切导萌。我科将上述两法联合应用 ,治疗 13例 2 2颗埋伏牙 ,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5例。最大年龄 2 3岁 ,最小年龄 9岁 ,平均年龄 13.5岁。埋伏阻生牙 2 2颗 ,其中中切牙 6颗、侧切牙 2颗、尖牙 8颗、前磨牙 6颗。其中 7颗腭侧阻生、3颗横位阻生。上颌阻生 11例、下颌阻生 2例。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1 治疗方法①术前摄X线定位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诊断中的作用及采用不同牙槽外科开窗术牵引矫正埋伏牙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30例34颗拟牵引矫正的埋伏牙的曲面断层片及CBCT在牙冠定位、牙根情况及萌出间隙等相关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20例患者选择闭合式牵引导萌术,10例选择牙龈环切术开放牵引导萌,比较治疗结果。结果:在牙根弯曲情况、根尖孔闭合情况及萌出间隙测量方面CBCT优于曲面断层片(P<0.05)。治疗后7~9 d,选择牙龈环切术的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冠伸长,牙龈外形欠美观,牙槽嵴高度降低等牙周附着不足等并发症。选择闭合式牵引导萌术,术后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牙龈外形。34颗牵引矫正的埋伏牙中成功26颗(76.47%),一般8颗(23.53%),无失败病例。结论: CBCT能精确显示埋伏牙位置、形状、与邻牙关系等,采用外科手术闭合式牵引导萌术可达到更好的牵引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观察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前、后牙根形态的三维变化,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的时机.方法:对10例经曲面体层片确诊的上颌埋伏中切牙拍摄CBCT进行精确定位,进行外科开窗和正畸牵引萌出,排齐牙列,治疗后拍摄CBCT图像对牵引效果和牙根发育进行评估.结果:10例埋伏上颌中切牙均成功牵引到位,牵引前牙根已发育完成的4例埋伏牙牙根形态未发生变化;而牵引前牙根未发育完成的6例埋伏牙在治疗过程中牙根继续发育,弯曲度和长度均有改善.结论:埋伏上颌中切牙在牙根尚未发育完成前进行牵引萌出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柏宁 《口腔医学》2011,31(12):763-765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尖牙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患者的25颗上颌埋伏尖牙进行治疗。首先用直丝弓矫治器拓展埋伏牙的间隙;随后根据患者的年龄、根尖的发育程度、埋伏牙的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采用不同的导萌方法。9颗上颌埋伏尖牙应用正畸助萌法进行治疗,16颗通过外科翻瓣导萌术进行治疗。结果 25例埋伏牙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尖牙及邻近侧切牙牙髓、牙周正常,但正畸助萌法导萌的尖牙牙龈形态更佳。结论正畸助萌法矫治上颌埋伏尖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