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十多年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的各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发现了许多疾病可导致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而且发现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作为许多疾病诊断、治疗及愈后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介绍血液流变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研究血液流动和变形及其与血管相互作用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密切关系。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通过动态地监测和研究某些疾病过程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发现它可作为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3.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15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两组异常参数及疾病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组的红细胞变形系数、血细胞聚集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组使用改善血液黏滞状态药物,红细胞变形系数升高。血液黏稠度下降。结论高黏滞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密切联系。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聚集性异常是心脑血管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使用改善血液黏滞状态的药物。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4.
637例中、老年干部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莎萍  尤东 《重庆医学》2006,35(2):152-15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防治老年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637例中、老年干部进行健康体检,检查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高血压、冠心痛、糖尿病、高血脂、肺心病的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随年龄增加,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2)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增加;(3)疾病组与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各疾病组的改变无特异性。结论老年性痰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密切相关。定期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血液流变学检查,在临床应用发展很快,其检验结果虽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但并不失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又能导致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危害性大:所以通过血液流变学中的参数指标及早发现隐患,了解疾病进程,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广泛。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质量控制方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狄海蔚  郭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998-999
血液流变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大量文献及资料研究血液流变学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但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本文测定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从而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畅脉饮治疗80例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患者,临床观察显示其在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治疗原发疾病方面,均具明显效果,是经济、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异常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而血液流变这微循环的异常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基础之一,因此控制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异常改变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一条重要途径。方法;从1996年6月于1998年6月我们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了3000余例人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异常改变的相关因素调研工作。结果:吸烟、过度食肉、过度食盐、摄入蔬菜不足及肥胖等可致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的异常改变,且男性较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血液流变性是保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以维持其正常代谢活动的重要条件,血液流变学异常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是很多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及病理生理过程。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机制与血流缓慢和/或血液黏滞性升高等血液流变学异常密切相关。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是反映血液流变学的综合性量化指标,围手术期的应激、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的变形及流动特征.以及血液与微小血管组织相互作用的宏观效应。当妇女进入绝经期或卵巢功能不良时,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而行雌激素补充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ERT)则可以降低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目前对其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但在绝经后常常伴随有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异常。现结合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将雌激素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分析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前言自1966年冰岛国际血液流变学会议召开以来,血液流变学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业已证明,血液流变性异常与心血管、脑血管、肿瘤、血液病、以及中医瘀症等多种疾病有关。而许多疾病的病理问题,又不能直接于人体进行研究,必须首先通过动物体上的探索。为此,在研究人体有关血液流变问题的同时,开展对动物血液流变性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障碍,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血液流变学不仅对疾病的发病学研究,而且对疾病的诊治、预后以及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征特别是对肺心病病人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裴家祥 《吉林医学》2011,(36):7678-7678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0例临床已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异常组与40例经体检为健康人群的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疗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致残率及病死率相当高。随着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的深入,发现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1,2]。我院1998~2000年对64例脑梗塞患者使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有效率达96.9%,并发现血流变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粘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粘血症、高凝血症、红细胞聚集症、高脂血症及高浓稠血症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五大因素即五大血症,血液流变学用于临床的指标很多,但概括起来就使血液粘滞性、凝固性、聚集性、脂质性、浓稠性五种指标。血液流变学的五大血症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为血液流动性的粘滞性、凝固性、细胞的聚集性与变形性、血脂的异常性和浓稠性以及与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故五大血症的异常可能成为许多疾病的基本原因,因此,五大血症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对许多临床疾病,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主要谈谈高粘血症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血流液变学与儿科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广 《广西医学》2001,23(3):544-547
血液流变学 ( 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凝固性、血细胞间聚集性及粘弹性的一门学科 ,近 2 0年来广泛应用于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 ,近几年来儿科在免疫、泌尿及新生儿疾病等方面不断出现有关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报道 ,现就血液流变学在儿科的应用综述如下。1 血液流变学的发展概况及基本概念  “流变学”一词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Binghan于2 0年代提出 ,此后又出现“生物流变学( Biorheology)”的概念 ,血液流变学正是在生物流变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重点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变特性。按研究水平 ,血液流变学可以分为宏观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对100例单纯Ⅱ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慢性病患者与10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Ⅱ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慢性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出项不同程度的异常,尤其是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病程和疾病的发展呈正相关.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可能导致糖尿病不断发展,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对糖尿病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监测作用,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有效预防及减少其慢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血管、血液组成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边缘学科,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其中全血黏度值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性的参数,也是反应血液黏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1].在大面积人群普查中,可能检出一些表面健康但血液黏度或其他血液黏滞因素升高的人,从而对癌症、心脏病、外周动脉疾患、异常血红蛋白病及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做出早期判断,发现机体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血脂异常与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干部体检中无重要脏器疾病的异常脂蛋白血症病例 6 0例 ,对照组 32例 ,分别检查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结果 :异常脂蛋白血症组血液流变多项主要指标及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态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血脂异常是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探讨老年人的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增龄的关系。方法:测定60岁以上老年人与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各150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比较两者异常的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老年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相对增高,提示对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有利于老年人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