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逄秀凤  陈建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8-139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逄秀凤  陈建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8-1390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不同。方法:随机选择240例各类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模型,利用激光扫描方法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及全牙Bolton值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安氏Ⅲ类Bolton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应进行Bolton分析,尤其对于安氏Ⅰ类及安氏Ⅲ类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背景:上下颌牙量间的协调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Bolton指数分析是评估牙量是否协调的重要方法。目的:分析兰州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分布情况及差异。设计:调查分析。时间及地点:调查于2007—05在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口腔实验室及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医院口腔科完成。对象:选择2004—01/2006—12正畸科就诊患者共352人,男105人,女247人,年龄11~38岁。其中安氏Ⅰ类170人,安氏Ⅱ类109人,安氏Ⅲ类73人。方法:选择352例不同类型错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量和全牙量。主要观察指标: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结果:前牙及会牙BoRon指数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聒畸形患者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安氏分类错聒畸形患者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均值为Ⅲ类〉Ⅰ类〉Ⅱ类。结论: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正畸前应行Bolton指数分析。  相似文献   

5.
背景:上下颌牙量间的协调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的基础,Bolton指数分析是评估牙量是否协调的重要方法。目的:分析兰州地区各类错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分布情况及差异。设计:调查分析。时间及地点:调查于2007-05在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口腔实验室及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医院口腔科完成。对象:选择2004-01/2006-12正畸科就诊患者共352人,男105人,女247人,年龄l1~38岁。其中安氏Ⅰ类170人,安氏Ⅱ类109人,安氏Ⅲ类73人。方法:选择352例不同类型错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前牙量和全牙量。主要观察指标: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结果: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安氏I类和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安氏分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均值为Ⅲ类>I类>Ⅱ类。结论:不同错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正畸前应行Bolton指数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各类错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分析,了解其地区分布特点。方法选取错畸形患者初诊模型180副,按照安氏分类分为三组,测量模型、计算各组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及牙量不调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错组前牙及全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超出中国人Bolton指数平均值2倍标准差范围为牙量不调,各错组牙量不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量不调普遍存在于各类错畸形患者中,Bolton分析应成为正畸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表现,从而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各种牙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年龄12-49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进行分析研究,对BOLTON指数异常及各种牙异常,如畸形侧切牙、缺失牙、多生牙、阻生牙、易位牙、扭转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发生率为50.00%。前牙BOLTON指数不调者占42.16%,全口牙BOLTON指数不调者占41.18%。上颌畸形侧切牙者占25.49%,缺失牙者占10.78%,多生牙者未见,阻生牙者占3.92%,易位牙者占2.94%,牙齿扭转约90°者占7.84%。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人牙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矫治过程中更要关注上颌畸形侧切牙与下切牙缺失以及BOLTON指数不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评估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随机选择75例恒牙初期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X线头颅侧住片,测量其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之间均存在相关性;4项测量指标变异程度不同,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变异系数分别为0.66,0.44,0.09和0.05.结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在评价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时具有一定准确性,而APDI值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占所有错牙合畸形的1/3[1],包括牙、牙弓、颌骨及颜面的前后关系不调,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颌后缩[2],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靠后或下颌骨发育不足,因此,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骨继续发育并刺激颞下颌关节改建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较为理想的矫治方式[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和错牙合畸形的联系和有效预防矫正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121例错牙合畸形患儿为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期121例正常牙合关系儿童为对照组,分析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以及预防矫正措施。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口腔不良习惯总发生率上,两组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中61.98%(75/121)Ⅰ类牙合畸形、17.36%(21/121)Ⅱ类牙合畸形、20.66%(25/121)Ⅲ类牙合畸形。结论:Ⅰ类畸形是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造成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类型,早期纠正患儿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减少错牙合畸形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左侧方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法评价(牙合)垫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常(牙合)40例(对照组)以及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40例(试验组),其中应用(牙合)垫治疗1个月者10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左侧方运动中左右侧髁突最大空间位移[(12.19±2.12)mm和(13.36±1.3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8.89±1.51)mm和(9.87±0.57)mm],P<0.05,非工作侧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位移量[(3.07±0.64)mm和(8.18±0.5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1.57±1.02)mm和(6.21±0.42)mm],P<0.05和0.01;髁突位移5 mm时左右侧矢状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e inclination,SCI)分别为(56.94±6.26)°和(60.64±8.04)°,左右侧水平髁道倾斜度(transverse condyle inclination,TCI)分别为(14.39±6.19)°和(15.21±6.89)°;均大于正常组[(45.27±6.53)°、(43.17±4.53)°、(3.01±1.39)°和(2.82±1.32)°,P<0.05和0.01.而在治疗前后工作侧及非工作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验有明显差异.验垫治疗在1个月期间并不能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错(牙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为12.81%。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早期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将影响患儿的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以及对患儿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上颌骨和(或)下颌骨生长发育出现异常是导致骨性安氏Ⅲ类反牙合的主要病因。有研究显示,42%-63%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存在上颌后缩,所以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应及早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但是矫治效果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正畸固定矫治中出现的黏膜损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正畸固定矫治患者137例,其中Ⅰ类错(牙合)59例、Ⅱ类错(牙合)45例、Ⅲ类错(牙合)33例,记录矫治中出现黏膜损害的部位并分析其原因.结果137例中有76例(55.5%)出现黏膜损害,其中Ⅰ类错(牙合)患者出现黏膜损害38例(64%),Ⅱ类24例(53%),Ⅲ类13例(39%),Ⅰ类错(牙合)的黏膜损害主要集中在尖牙、双尖矛区,Ⅱ、Ⅲ类错(牙合)的黏膜损害主要集中在前牙区.磨牙区的黏膜损害和错(牙合)类型无明显相关.造成黏膜损害的因素王要有托槽、颊管,结扎丝及弓丝等.结论不同类型的错(牙合)其黏膜损害部位有所不同,而造成黏膜损害的病因亦有不同,处理方法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口内力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伴前牙拥挤患者用Nance托配合Ni-Ti螺簧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结果所用病例后牙远中关系和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Ni-Ti螺簧配合Nance托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翁曙萍 《临床医学》2005,25(2):74-75
目的利用口内力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伴前牙拥挤患者用Nance托配合Ni-Ti螺簧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结果所用病例后牙远中关系和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Ni-Ti螺簧配合Nance托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口内力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方法 安氏Ⅱ类错牙合伴前牙拥挤患者用Nance托配 合Ni-Ti螺簧推磨牙远中移动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结果 所用病例后牙远中关系和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  Ni-Ti螺簧配合Nance托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不同的错[牙合]的Bolton指数分析,比较上下牙量不协调在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中发生率,了解Bolton分析在正畸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的重要作用,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根据国内傅民魁等统计,安氏Ⅱ类错(牙合)在混合牙列期发病率25.77%, 恒牙初期的发病率19.41%[1].  相似文献   

19.
背景:口腔常用的矫治器对早期错牙合畸形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其中对矫治器分类、作用机制、适应证等方面研究都有很大进展. 目的:对国内外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常用矫治器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3-01/2011-10关于矫治器治疗错牙合畸形的文章,在标题和中以“安氏Ⅲ类,早期治疗,矫治器”或“Class Ⅲ malocclusion,early treatment,orthodontic devic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治疗的36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临床常用的矫治器主要有功能性矫治器,矫形矫治器以及广泛应用的机械性活动矫治器,经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其矫治器治疗早期错牙合畸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错牙合畸形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深覆(牙合)是临床最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也是矫治较困难的一种畸形.严重深覆(牙合)患者,由于前牙垂直覆盖较大,常造成前牙托槽粘着困难或频繁脱落[1];一些后牙萌出不足或严重锁(牙合)的患者,甚至无法进行托槽的粘着及带环的制作;此外,如Angle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的矫治,按一般固定矫治技术必须分两步进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