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至汗液外泄失常的临床上常见病证。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措》中就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一般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丹溪心法》中说:“自汗属气虚,阳虚…,盗汗属血虚,阴虚。”但细究医史,结合临床可发现亦非尽然。正如《景岳全书·汗证》中说:“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现就白长川主任治疗上述少见汗证验案三则整理如下。1阴虚自汗 胡某,男,6…  相似文献   

2.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但《景岳全书·汗证》曰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1 ]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 ,既可单独出现 ,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汗证时 ,一定要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由于《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方严谨。笔者常用这些方加减治疗汗证 ,每获良效。现择病例几则介绍如下。例 1 ,王氏 ,女 ,72岁。 2 0 0 3年 5月 6日就诊。患者自诉近…  相似文献   

3.
盗汗非独阴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汗,指寐时汗出,觉时汗止之证。盗汗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虚证论治,尤责之于阴虚。关于这一点,历代医家也持不同的见解,如《丹溪心法·自汗》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相似文献   

4.
盗汗乃卧则汗出,醒则汗止。前人一般认为是阴虚所致,故多治以滋阴清热。但我在实习中观察到,盗汗阴虚者有之,阴不虚者亦有之,其重点不在阴虚与否,而在阴阳失调。证实了张景岳所云的:“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故对盗汗的辨治,须以辨阴阳为要则,以调阴阳为主法。  相似文献   

5.
<正>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即止的一种病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本证虽无性命之忧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而对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案而受到重视。盗汗一词最早见于《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盗汗也。"盗汗属阴虚之说大概起于明代时龚廷贤《寿世保元、汗症》日:"盗汗者寐中汗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因虚则生内热而阳气偏旺,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而卫表暂不密内热迫津外泄而盗汗。《丹溪心法、自汗》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自汗盗汗亦有阴阳之症不得自汗必阳虚盗汗必阴虚也。"出汗病机《素问、阴阳别论》已阐明"阳加于阴谓之汗。"吴鞠通云:"汗也、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相似文献   

6.
《中医杂志》2006年第5期专题笔谈一栏“仙鹤草治疗盗汗”一文,读后深有同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每遇盗汗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或在治疗盗汗罔效时,往往配合仙鹤草30-60g,效果甚佳。但仙鹤草用量必须在30g以上,最大剂量可用到90g,药量恰当,疗效显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中病。盗汗一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出现,也可为单一病理现象出现,一般认为盗汗属于阴虚,但也非必定阴虚,故《景医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故仙鹤草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盗汗证。病案举例:刘×,男,50岁,企…  相似文献   

7.
自汗、盗汗为临床疾病的常见症状。《临症指南医案·汗》指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阐明了治疗汗症之大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治疗自汗、盗汗分类较详,然其大法不外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肝泄热等法。未闻自汗有属阴虚,盗汗反属阳虚之说。 笔者曾医李姓患儿,双眼肌无力,上睑下垂,面色不华,形体瘦弱,动则自汗,舌淡红而脉细弱。初进补气升提、固表止汗之剂,如:参、芪、龙牡、浮麦之类,十余剂后无寸效。在技穷之后改用  相似文献   

8.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病劳》篇 ,系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等 7味药物组成 ,具有调和营卫、摄阴补阳 ,安神固涩的作用 ,仲景用于治疗虚劳病阴阳两虚而致“男子失精 ,女子梦效”之症。笔者根据小儿汗证无论自汗、盗汗多由表虚不固 ,营卫不和 ,阴阳失调所致 ,自 1 985年以来选用本方加白参治疗小儿汗证 60例 ,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0例中 ,男 4 1例 ,女 1 9例 ;年龄 1岁者 7例 ,2~ 3岁 38例 ,4~ 5岁 1 0例 ,6岁者 5例 ;发病时间最短者 1 0d ,最长者 2a。 53例以自汗为主 ,伴有盗汗 ,患儿面色…  相似文献   

9.
阴虚盗汗一名,见于《赤水玄珠·汗门》。其症见睡时汗出,醒时即止,烦热、口干、脉细数等。《中医名辞术语选释》认为其病机:“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或云:“阴不制阳,浮阳外越所致”但这并没解释清楚为什么偏偏在睡时“盗汗”,醒时何以汗止?按理说,昼为阳,夜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夜晚或睡眠时属阴,阴虚证在阴气盛时病症本应轻缓,何以在睡眠后阴盛时反而热迫汗出?而醒时阳  相似文献   

10.
呕吐一症,临证宜辨其部位、审其证机而立其治法,《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论》)对此论述颇详。其论潜蕴呕吐之证虽不离乎胃,但其机亦不尽在胃。以下将《论》中有关呕吐证治的论述归纳为八法,以冀医者临床辨证运用之。 1.汗之以和胃气 呕吐由太阳之邪内逼使胃气失和降所致者,其治必以汗法。因太阳统营卫,胃既为卫之本,又为营之源。营卫虽由太阳所统,但与胃之关系尤切。倘若邪犯太阳,营必为其害,营卫受邪势必影响胃气和降,呈现胃气不降之上逆证。如《论·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如《论·第3条》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麻黄汤主之。”汗之若表邪罢,则营卫和而呕自止矣。  相似文献   

11.
邹澍宣  罗洋 《开卷有益》2008,(12):31-31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证。汗证包括自汗与盗汗。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一、治疗原则治疗本病当辨证施治,分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自汗多因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多汗症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病,多发生于,2~6岁体质虚弱的儿童,故又称“虚汗症”。一般虽有阴虚者盗汗,气虚者自汗的说法,但小儿的盗汗、自汗多由表虚不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或脾胃湿热所致。中医治疗小儿多汗症的辨证施治,一般可分为下列四型: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作用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机理在于调和营卫。然其调和营卫 ,是通过不同途径达到的。就此 ,分述以下。1 调节营卫之性卫属阳 ,营属阴。“阴者 ,藏精而起亟也 ;阳者 ,卫外而为固了。”根据阴阳属性 ,卫气宜温宜固 ,营气宜养宜敛 ,阴阳互根 ,故应平调之。故桂枝汤方中 ,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博学多才,医理精通。他不仅对“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和重视温补、强调滋阴等有独特的见解,而且对女科也有极为精辟的论述。兹就《景岳全书·妇人规》有关诊治崩漏的学术特色探讨如下,以就正于同道。张氏谓“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认为崩漏的主要病机是“阴虚阳搏”,“故凡阳搏必属阴虚,络伤必致血溢”,且“五脏皆有阴虚,五脏皆有阳搏”:心阴不足,则心神不宁而血无所主;肺阴受损,则气短而逆乱,血无所从;脾阴不足,则意不宁静而血无所统  相似文献   

15.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阉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以自汗、盗汗多见,不问朝夕,动或不动,醒时汗出,名日自汗;睡时出汗,醒后则止,名日盗汗. 1 证候特征 汗证的中心证候即是汗出异常.目前尚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评定.白昼时时汗出,动则尤甚并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者称为自汗;若兼汗出恶风,体弱,面色少华,多是肺卫不固;若局部汗出,甚至半身汗出,兼恶风,周身酸楚,是为营卫不和而致.  相似文献   

16.
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表现有黄疸、胁痛、肝脾肿大和腹胀等证。在我诊治的急性肝炎患者中,除见上述证候外,大多还伴有盗汗现象(包括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此症因文献较少谈及,且与《伤寒论》中“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之论有出入,故特提出以资参考。《临证指南医案·汗门》谓:“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由是推之,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盗汗  相似文献   

17.
张丽莉 《健康之路》2016,(4):224-225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桂枝与芍药等量相配,收散相得,解肌发表而不致营阴外泄,调和营卫。生姜、大枣益脾和胃。甘草甘平用以调和中气。证乃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吴谦等《医宗金鉴》"凡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桂枝汤主之。"桂枝汤可用于感冒、痛经、颈椎病、肩周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妊娠呕吐、病后及产后低热等,证属营卫不和者。后世徐彬《金匮要略论注》曰"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正如柯琴所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伤寒论附翼》)笔者从桂枝汤加减变化应用于临床生益于此较多,现将自己一点理论学习与临床心得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汪机的人体营卫阴阳观可从以下几点理解:1阴阳有时指代的是营卫两者,卫气属阳,营气属阴,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中的阴阳指的正是营卫;2营气、卫气同属一气,两者相对而言互为阴阳,但营气之中还可再分阴阳;3气血本一物,异名而同类,人体各经分受,各有气血多少之别,且营气之中兼有气血;4"阳常有余",无待于补,常言补阳补气,实则补营之阳、营之气;5"阴常不足"指营常不足,补阴实为补营,包含补营之阴和营之阳。如此一来,营中包含气血阴阳,故人身之虚皆营虚,补虚即要补营。而气血阴阳双补,以参芪为要,参芪温补的特性充分体现了固本培元、顾护脾胃之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蔡小媚 《西部医学》2014,45(3):38-39
<正>汗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表现不同分为自汗和盗汗,临床亦见自汗和盗汗兼有,多属气阴亏虚。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汗证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儿科汗证诊断标准。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  相似文献   

20.
盗汗是指寐而汗出、寤则汗止的病证。历代医家多从阴虚论治,目前教材亦独论阴虚。但临床上盗汗并非全属阴虚,如仅仅从阴虚论治盗汗,则无异于以偏概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论述,盗汗总体上是以"营卫不和"为主。临床上通过滋阴、清热、和解少阳等治法,营卫可达到"和谐"的状态,则盗汗自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