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结果东莞市2008-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7例,年均发病率为87.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6.26/10万,2009年发病率为128.16/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59%;我市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为大朗镇(364.64/10万),最低为长安镇(34.0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22起,罹患率为0.48%~14.58%,时间集中在4-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是东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深圳市公明街道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9258例,年均发病率为214.64/10万(9258/4313263),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301.00/10万(2273/75516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90.38%,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0%;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村镇为将石、公明、上村、合水口、长圳。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96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64%。结论深圳市公明街道2005—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山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中山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中山市共报告幼托儿童传染病21种共13750例,平均发病率为36.98%o(13750/371818),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病种是手足口病(n=9085)、水痘(n=1862)、流行性腮腺炎(n=l491)和其他感染性腹泻(n=742)。性别分布显示男性发病率为47.19%。,高于女性的26.83%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4—7月和9—12月,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4.92%和31.26%。小榄镇报告病例数最多(占18.23%),其次分别是三乡镇、古镇镇和东凤镇。结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是2008—2011年中山市幼托儿童的主要传染病,是今后幼托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近3年内的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2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28/10万。2006与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3~8月为高发月,占全年腮腺炎报告发病总数的59.87%;病例主要为学生(38.84%)、幼托儿童(20.71%)、散居儿童(15.09%);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别比为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0754例,年均发病率79.02/10万,死亡35例,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乙肝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44%.年均发病率为63.78/10万。丙型肝炎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为4.03%,至2007年已升至10.67%。南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结论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形势严峻。在做好新生儿和低年龄组儿童甲、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2年河北省邢台市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2年邢台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河北省邢台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3例,发病率为8.35/10万.城镇人口发病率(0.99/10万)高于农村人口发病率(7.37/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73例(12.31%).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为0.17%.4-5月发病人数占全年患者总数的52.95%.5岁以下患者占97.47%.593份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阳性 436例,阳性率为73.52%,其中CoxA16阳性137例,EV71阳性228例,其他肠道病毒71例,分别占标本总数的23.10%、38.45%和11.97%.结论 邢台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4-5月为发病高峰.手足口病在短时期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林芝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林芝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林芝地区2008-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84例,无危重及死亡病例.全年除2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病.发病流行特征呈双流行高峰(4月-7月为主高峰,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9.32%;10月为次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39%).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计253例,占病例总数的65.89%.男女性病例数之比为1.45:1.不同年份间比较,男女性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x2=0.997,P>0.0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不同年份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x2=39.773,P<0.05).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致病病原体为科萨奇A16 (CoX16)与其它肠道病毒.2008-2012年出现手足口暴发疫情1起,累计11人发病.结论 林芝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密切关注流行季节(4月-7月)的疫情动态,高危人群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全有效的防控体系是控制我地区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广东省云浮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浮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10年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云浮市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为7262例,发病率为299.33/10万。其中城镇发病2938例,发病率为401.58/10万,农村发病4324例,发病率为254.45/10万,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P〈0.01);男性发病率为381.39/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8.86/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6047例,占83.27%,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散居儿童6050例,占83.31%;3-7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3699例,占病例总数的50.94%,10月份有一个次高峰,报告病例数664例,占病例总数的9.14%。结论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防控重点是5岁以内的散居儿童;开展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湖南省祁阳县2012-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影响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为调整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对2012-2015年手足口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祁阳县2012-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 430例,年均发病率80.90/10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分布在5-6月,占病例总数的44.99%.病例年龄最小的为3个月,最大的为17岁,0~5岁年龄组占发病数的94.08%,男女性别比为1.9:1.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1.05%.乡村高于城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病原体EV71、CoxA 16和其他肠道病毒同时存在,以EV71为主,占总数的50.49%.死亡病例2例均为EV71感染.结论 2012-2015年祁阳县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应重点加强对散居儿童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深圳市2004—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后流脑的流行特点,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2年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统计汇总后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4—2012年深圳市共报告40例流脑病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043/10万、0.187/10万、O.080/10万、0.066/10万、0.026/10万、0.026/10万、0.039/10万、0.029/10万、0.019/10万,发病特点呈常态散发,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节,病例主要以工人、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加强对流脑的预警监测和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对重点人群进行疾病干预,可有效防控流脑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黄石市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对2012年1—12月8957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石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从3月份开始增多,4—5月份急剧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月下降,11-12月病例数又出现轻微的抬升。发病集中在4—6月份,发病病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3。3岁以下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91:1.男性显著性高于女性(X^2=4.29,P〈0.05),且70%以上为散居儿童。病原学分析显示,2012年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导。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差异,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和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门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江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08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88.90/10万、185.35/10万、263.66/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蓬江区、鹤山市;2009-2011年共发生13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5岁以下病例占总数的93.15%(22430/2408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73∶1。结论江门市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别、年龄差异,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溪县2010年手足口病的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283例,报告发病率为25.87/10万,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1起。病例报告最多的是市级医疗机构,占48.1%。从发病到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46d。疫情呈散发趋势,构成比以龙涓(13.78%)和官桥(7.77%)较高,发病率以福田(110.10/10万)和桃舟(58.08/10万)较高,兰田构成比(0.4%)和发病率(3.83/10万)均最低。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0~3岁高发(84.45%),以散居儿童(89.00%)为主。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11和12月发病最少,9月最多,全年以4-5月和8-9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结论应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和群众防病及就医意识,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共报告病例10102例,2008年5~6月、2009年4~6月出现发病高峰,2008年12月出现小高峰;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83.76%,2~4岁最多占49.89%;性别比男:女为1.55:1;主城区发病高于其它地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44例,EV71阳性率52.91%;共报告10例以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3起,均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10起检出肠道病毒阳性,其中6起为EV71阳性。结论重庆市存在4~6月手足口病流行高峰;高危人群为2~4岁男孩;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托机构;EV71肠道病毒是该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山东省临沂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制定本地区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制定手足口病观察项目表,采集2012年4—9月山东省临沂地区142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果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临沂地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5月,以3岁以下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发病率男童多于女童,农村高于城镇。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皮疹等,重症患儿可发生多系统并发症。辅助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等特征。EV71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占重症病例的77.21%。结论山东省临沂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人群性及地区性。针对本地区流行病特点,制定区域特异性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亳州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7 088例,年发病率在69.79/10万至109.36/10万之间;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54.60%);性别比为1.84∶1,1~3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5.72%,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占70.67%。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3-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以EV71病毒为主,加强监测、宣传教育是减少手足口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出对策。方法对东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东莞市2009年和2010年分别报告手足口病9263例和22721例,发病率分别为127.34/10万和373.28/10万。5岁以下婴幼儿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91.68%和92.15%;散居儿童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8.26%和73.58%;男性分别占当年报告病例的65.29%和65.27%;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有2个发病高峰,前者为全年的发病高峰;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分别有49.30%和53.65%的病例由EV71引起,所有死亡病例均由EV71引起。健康人群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67%,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95.24%)。结论东莞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2014年北京市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北京市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北京市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7 440例,发病率为224.32/105,达到2008年以来报告病例数最高峰.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共35 126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4.04%.全市发病率较前一年上升37.43%.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区县为大兴区(405.75/105,6 100例)、通州区(355.60/105,4 544例)和顺义区(306.56/105,2895例).发病率性别比为1.35∶1(男∶女).患者以0~5岁病例居多(88.47%).病例主要为托幼儿童(42.09%)与散居儿童(50.00%).结论 在北京市夏季流动人口较多地区,5岁及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应针对该人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