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对照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下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心衰患者的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随着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增加而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LVEDD和LVESD均缩小,LVEF明显提高,6-MWT明显增长,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CHF患者血浆BNP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对341例CHF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CHF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不同心功能患者之间的血浆BNP含量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2、+0.54和+0.60,P均〈0.01)。结论:BNP是评价CHF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328例慢性心衰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水平的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不同心功能患者之间的血浆BNP含量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1、0.55和0.59,P均〈0.01)。结论BNP是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4.
纪东华  宁国贤 《医学信息》2019,(14):156-157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6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加服美托洛尔,观察组加服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半年后临床疗效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9%,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能够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血清NT-proBNP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MA)测定119例高血压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晚期速度峰值(A)比值,比较不同NYHA、LVEF、LVMI分级下NT—proBNP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kNT-proBNP水平为3.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2(P〈0.001),不同NYHA、LVEF和LVMI分组下的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T—proBNP诊断高血压患者心衰的AUC^ROC为0.863。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T-proBNP浓度与NYHA分级、LVMI、体重指数(BM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581,P〈0.001,r=0.437,P〈0.001及r=0.352,P〈0.001),与LVEF分级、E/A比值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361,P〈0.001和r=-0.62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强的预测因子(HR=3.392,P〈0.01),并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可用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且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慢性肾炎患者尿液中血清B型钠尿肽(B-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慢性肾炎分为CHF组和CHF合并慢性肾炎组。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尿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肾功能指标、尿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HF合并慢性肾炎组患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BNP水平明显高于CHF组,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明显低于CH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合并慢性肾炎组患者左心房直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右心房直径(right atrial diameter,RA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水平明显高于CHF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水平明显低于CH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合并慢性肾炎患者的BUN、SCr、BNP与LAD、RAD、LVESD和LVEDD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GER水平与LAD、RAD、LVESD和LVEDD负相关,与LVEF正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炎患者尿液BNP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对189例AMI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AMI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随着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梯次增高,致使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的血浆NT-proBNP含量也呈现出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39、+0.36和+0.41,P均<0.01).结论: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是评价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free fat acid,FFA)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Copeptin、FFA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N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Copeptin、FFA、LVEDD、LA、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I级心功能患者Copeptin、FFA、LVEDD、LA、proBNP水平显著低于III级、IV级心功能患者,II级心功能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III级、IV级心功能患者(P<0.05);将LVEDD、LVEF、LA、proBNP作为因变量,将血清Copeptin、FFA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Copeptin、FFA和LVEF之间均呈负相关(r=-0.815,-0.735,P<0.05),Copeptin、FFA和LVEDD、LA、proBNP之间均呈正相关(r=0.611、0.582、0.722、0.685,0.972、0.813,P<0.05);Copeptin诊断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AUC为0.889,95%CI为0.829~0.949,FFA诊断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AUC为0.973,95%CI为0.943~1.000,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AUC为0.982,95%CI为0.960~1.000,单独检测分别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798、3.253,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1.85%、94.16%。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Copeptin、FFA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促使疾病进展,且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脑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脑钠肽治疗。连续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压(R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WP、RAP、CVP和LVEDD以及LVESD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LVEF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而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水平变化较对照组治疗后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重组脑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CHF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Ⅳ级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人选者分为左心室正常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mm)和左心室增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mm),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LTB4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CHF组患者血清LT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Ⅳ级的血清含量均高于Ⅱ级(P〈0.01),左室增大组较左室正常组LTB4血清含量显著升高(P〈0.01),LTB4的血清含量与CHF患者的严重程度及心脏左室增大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LTB4是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CHF相关的非创伤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真武汤加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用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于入院当天和入院第90天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计算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并抽血检查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均显著缩小(均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均P〈0.01),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用药后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1。结论:西医常规药物加真武汤加味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和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心功能、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64例65岁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d),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与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与BNP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CO与血浆BNP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NT-proBNP、血压、心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V)、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心率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能够进一步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对其心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丽君 《医学信息》2018,(8):131-133
目的 探讨螺内酯联合曲美他治疗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疗效及其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联合曲美他嗪20 mg tid服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D)、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结构功能指标及BNP变化水平。结果 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6MWD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BNP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及LVEDD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LVESV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螺内酯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同时改善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及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单胺氧化酶变化情况及单胺氧化酶对老年心力衰竭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60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412 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组,心力衰竭I级31例、Ⅱ级78例、Ⅲ级182例、Ⅳ级12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老人6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血清单胺氧化酶及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对比;同时比较收缩性心力衰竭者与舒张性心力衰竭者单胺氧化酶及浓度变化,研究单胺氧化酶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相关性。结果 单胺氧化酶对照组与心力衰竭I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Ⅱ~Ⅳ级组单胺氧化酶、NT-proBNP、Hs-CRP均高于心力衰竭Ⅰ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性心力衰竭平均MAO、Hs-CRP、NT-proBNP、LVEDD 较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平均LVEF较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单胺氧化酶与LVEF 呈负相关(r=-0.647,P<0.05);与LVEDD 呈正相关(r =0.726,P<0.05)。结论 单胺氧化酶能较好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