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人棉尘暴露3年呼吸系统症状发生与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工人棉尘暴露3年呼吸系统症状发生与肺功能改变马庆晏李德鸿钟毓娜周晓燕陈巍棉尘病由棉花、亚麻和软大麻等粉尘暴露引起,严重者可致劳动能力丧失。研究发现在粉尘累积接触剂量与棉尘病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棉花纤维本身并非真正的致病因子〔1〕。该病的...  相似文献   

2.
棉尘病是工人吸入棉尘、亚麻尘或大麻尘后发生的一种慢性职业性肺部疾病。1713年Ramazzini首先描记了亚麻和大麻工人的咳嗽和哮喘。1877年Proust提出Byssinosis(棉生病)这一术语。随后,许多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对棉尘病的致病因子作了深入的探讨,但至今尚未完满解决。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革兰氏阴性细菌(GNB)内毒素和棉花自身的某些成份上。下面概述的是内毒素和棉尘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棉纺织厂车间粉尘浓度,细菌和内毒素浓度。同时检查工人机体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与细菌和内毒素有关。IgM、IgG、T-淋巴细胞酯酶、补体C_3显著增加,亦可能与内毒素相关。同时说明“棉尘症”发病机理不仅与内毒素有关,而且与存在于棉花植物的苞叶部分中的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退休棉工肺功能调查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100020)刘慕珍棉尘病是危害接触棉花粉尘工人健康的呼吸道疾病。经过多年研究,棉尘对接触者急性影响已得到公认,至今为止各国学者在棉尘对接触者的远期健康效应的看法仍有不同见解。接触棉尘究竟有否慢性不可...  相似文献   

5.
棉尘中的内毒素与棉尘症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尘中的内毒素与棉尘症发生的关系赖玉熔林炜过伟军叶贻彪柳朝长聂丽燕李恒光棉尘症是由于吸入某些植物性粉尘如棉花、软大麻、亚麻等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典型的症状为工人经过休假或周末休息后再回到生产车间几小时后,产生的一种特征性的胸部紧缩感。可伴有气急、咳...  相似文献   

6.
棉尘症的形成受其环境影响,Cinkotai等报道棉纱厂空气细菌菌落数达10~2~10~3cfu/m~3,并从棉尘中测出内毒素浓度。Haglind等作了三家棉纱厂细菌学调查,指出棉尘症的流行与空气传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棉尘程度相关。本文就棉尘症环境细菌学调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无锡市第七和第四棉纺织厂开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筒子、回棉车间的空气标本,以及两家工厂生产所用的原棉洋马527、精落二级棉及三级棉、车肚、破籽和二、三、四级棉的棉花标本。1·2 菌落计数及细菌总数测定  相似文献   

7.
肺功能测定对棉尘症诊断的探讨──附临床19例分析彭代茹,蔡淙滢贵州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550006棉尘症是吸入棉花、亚麻及软大麻等粉尘所引起的阻塞性气道病。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棉尘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国内对于这种病的调查及诊断报导极少,最近,...  相似文献   

8.
自发现棉尘病百余年来,人们对其病因仍不甚明瞭。目前一致认为棉尘病与接触棉尘有关,但致病因子显然不是棉纤维本身,而是棉植物的其他部分或外来污染物。对棉尘的病因学研究主要有三种假设:(1)组胺释放;(2)免疫学作用;(3)内毒素作用,这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9.
选择全国不同地区8个棉花实验室,对其101名棉检人员(观察组)和84名非棉检人员(对照组)进行了呼吸系统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变应性鼻炎、慢性咽炎、棉尘病、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棉检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38名棉工进行了呼吸道反应调查.并测定了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及内毒素浓度.发现前纺车间可吸尘浓度在O.18~1.62m g/m~3,内毒素浓度在94.91~2682.18ng/m~3,棉尘有关症状(包括棉尘病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和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均比对照组高,且与车间粉尘和内毒素浓度呈正相关.与5年前比较,可吸尘或内毒素累积接触量高的男、女工人FEV_1下降均较累积接触量低者明显。  相似文献   

11.
棉尘对棉纺厂工人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庆晏  李德鸿 《卫生研究》1998,27(3):158-160
对1990年招收的一组棉纺厂新工人129例(失访19例,实际调查110例)分别于暴露前,暴露10周及1年时进行了随访,研究棉尘接触与症状发生、肺功能改变及气道反应性的变化,及与特异体质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班后FEV1的下降幅度在10周及1年时均较小,棉花抗原皮试阳性者稍大于阴性者。气道反应性在10周时增强,1年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皮试阳性者增强尤为显著。咳痰及胸部紧束感等症状随暴露时间延长逐渐增多,而干咳和鼻腔刺激症状等在1年时比10周有所减少。提示呼吸道炎症反应随棉尘暴露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棉花抗原皮试阳性者反应更重。  相似文献   

12.
<正> 无腺体棉籽仁蛋白质含量丰富,不含色素腺体,不含或含有很少量的棉酚,因此提油后的饼粕或棉籽仁粉很可能成为动物饲料和人类食品中一种有营养价值的蛋白质来源。从七十年代起,我国棉花育种工作者开始了自己的无腺体棉育种工作并已育出适合我国自然条件的无腺体棉品种,有些品种已开始示范、推广种植。为了使无腺体棉籽及其产品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得到充分利用,促进无腺体棉花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我们对本国培育的主要无腺体棉品种的籽仁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棉尘接触工人与正常人肺功能比较研究,发现长期接尘可致FEV_1%下降,FVC、MMF、V_50几乎不受影响。吸烟对FEV_1%下降起明显促进作用。分析认为主要与棉尘性状有关。工人接尘浓度多年来一直在3—10mg/m~3之间。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棉尘危害的调查日渐受到重视.为了探讨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我们于1985年5月对哈尔滨市某棉制品厂,进行了棉尘危害的调查.该棉制品厂,主要产品是生活用棉和民用被套.全厂分梳棉、絮片和被套三个工序.接尘工人  相似文献   

15.
西文对南宁棉纺厂进行了劳动生学和棉纺工人“棉尘症”的调查,并对劳动性质、强度相仿的缫丝厂工人为对照。结果表明,车间棉尘浓度最高为5.59mg/m^3,棉尘症患病率2.9%,棉工肺功能急性改变与对照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为探讨棉尘症的病理改变,本文又选用了大鼠,进行动物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棉尘所致职业性肺疾患,早在18世纪就为人们所述及。我国50年代就开展了棉尘症的调查,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我们于1988~1990年对湖南四大棉纺厂进行了棉尘职业危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 于生产过程中工人操作点的呼吸带高度测定棉尘  相似文献   

17.
棉花和亚麻纺织厂工人的棉尘肺特征是周末或休假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呼吸功能缓慢降低和胸闷,继后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反应与车间空气中的粉尘量有关,并发现有明显的剂量-反应相关;然而,有的学者认为其病因不是棉  相似文献   

18.
食用棉油引起的棉酚中毒调查周干华,解治平,周远培(湖南省安乡县卫生防疫站415600)1993年1~8月,我县官档镇6个居民村先后发生因食用粗制劣质棉油引起的棉酚中毒事件。现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有中毒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棉尘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某棉纺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观察组为某棉纺厂接触棉尘的作业工人,并根据其作业场所的不同棉生浓度,分为A、B两组。观察A组124人,男  相似文献   

20.
朱婷 《中国社区医学》2001,(4):86-91,26
本文以1946年-1948年美棉大量输入的历史现象为考察对象,研究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原料供给问题,以及国民党政府部分经济政策与棉纺织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原料奇缺是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而美棉大量输入,则是国民党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最重要对策。本文通过梳理美棉大量输入的条件和原因,美棉输入的途径、数量和分配方式等史实,分析研究美棉输入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和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