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老年病、艾滋病的增加,以及有创治疗的广泛应用,使得白色念珠菌感染性疾病不断增多,研究表明这与人体免疫力的下降以及相关医疗设备上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1])。生物膜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物体表面形成的由微生物的细胞及其分泌的聚合物所组成的多细胞复合体~([2])。生  相似文献   

2.
由于抗生素大量广泛使用导致腐生性酵母菌成为重要病原菌,且临床上不断出现新的条件致病性酵母菌,常对常规抗真菌药物耐药,故快速诊断、及早治疗颇为重要。临床分离的真菌60~80%为白色念珠菌,芽管试验作为快速鉴定方法虽已广泛应用。但该试验受多种试验条件影响,特异性不佳。本文作者介绍了应用胶乳试剂快速鉴定白色念珠菌及克柔氏老珠菌。作者共选322株酵母菌及酵母样细菌,这些菌株包括念珠首、隐球菌、地丝菌、酵母菌和拘于茵。以胶乳试剂Bichro-latexalbicans检查白色念殊菌,以krusei有色试验检查克柔氏念珠菌。Bichro试剂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和药敏测试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道标本1020株,对其检出的271株真菌进行5种常用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检测.结果 通过痰液涂片结合分离培养,菌种分布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9.6%.对5种常用药物(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除克柔念珠菌外,其他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唑类比较敏感,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结论 对痰液标本进行涂片和培养,发现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除克柔念珠菌外,其他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唑类比较敏感,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重视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测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和药敏测试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呼吸道标本1020株,对其检出的271株真菌进行5种常用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检测。[结果]通过痰液涂片结合分离培养,菌种分布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9.6%。对5种常用药物(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除克柔念珠菌外,其他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唑类比较敏感,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结论]对痰液标本进行涂片和培养,发现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除克柔念珠菌外,其他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唑类比较敏感,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重视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测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患者常见念珠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后,G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Compoct2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念珠菌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06株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占71.7%、热带念珠菌15.1%、光滑念珠菌4.7%、克柔念珠菌3.8%、近平滑念珠菌2.8%、其他念珠菌1.9%。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别为两性霉素B 92.1%、氟胞嘧啶93.1%、酮康唑90.1%和氟康唑96.0%。结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是引起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念珠菌,氟康唑对念珠菌治疗效果较好,Rosco纸片扩散法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临床医生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正确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地区医院感染酵母样真菌的种类、样本分布,及各菌种对常用药物敏感程度。方法:真菌培养采用常规方法,酵母样真菌鉴定卡进行鉴定,用ATB Fungus药敏板测定对六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出233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6.1%,热带念珠菌占18.0%;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相对高,克柔念珠菌对两性霉素敏感,对另几种抗真菌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非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有所增加;临床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13例病灶分泌物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确切的治疗药物。方法 收集113例真菌感染病灶分泌物标本,对其进行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3例真菌感染病灶分泌物标本中,白色念珠菌75株(66.4%),都柏林念珠菌29株(26.7%),近平滑念珠菌6例(5.3%),克柔念珠菌3例(2.7%)。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度较高,分别为94.7%和97.3%;两性霉素B对都柏林念珠菌的敏感率为93.1%;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近平滑念珠菌的敏感率均为83.3%;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对克柔念珠菌的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 加强用药前病灶分泌物的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 对100例AAD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比2组患者血钠、血钾、空腹血糖和清蛋白水平,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细菌培养检出白色念珠菌42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组血钠、血钾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而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白色念珠菌感染组的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而敏感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5);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而敏感率明显低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组(P<0.01)。结论 对于ADD患者,进行粪便培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念球菌尿路感染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尿液检验,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对念珠菌分别情况调查中,白色念珠菌65例(81.25%),其次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以及其他念珠菌。对老年念球菌尿路感染患者,必须及时做好实验室监测以及防治方案,这样才能够在一定长度上降低二重感染,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140株酵母样真菌分离鉴定及对氟康唑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根据不同念珠菌种合理选择抗真菌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传统手工法和科玛嘉(CHRomagar)显色培养法,药敏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 临床140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为61.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11.4%,光滑念珠菌11.4%,克柔氏念珠菌5.7%,高里念珠菌4.3%,其他念珠菌1.4%,酵母菌4.3%。四类标本中痰液检出82株(占58.6%),宫颈分泌物检出52株(占37.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氟康唑热带念珠菌敏感率为100%,白色念珠菌敏感率为74.4%,高里和光滑念珠菌都有一定的耐药率,而克柔氏念珠菌耐药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国外研究报告,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它在NICU的感染率、感染范围及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1])。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脑膜炎和败血症,治疗不及时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不同之处.方法 分别采集VVC患者和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76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60株(78.94%),光滑念珠菌6株(7.89%),热带念珠菌5株(6.57%),克柔念珠菌5株(6.57%),与VV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的念珠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最高,其次为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RVVC组与V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色念珠菌,但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RVVC致病菌株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标本中的念珠菌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症在住院病人的真菌感染中最为常见.念球菌属中,除白色念珠菌外,其它菌种如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等也具有一定的致病力。笔者曾用TTC-沙氏培养基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念球菌,除可分辨出同一份标本中存在的两种以上的念珠菌外,还可以简化鉴定过程,节省实验材料,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标本同时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SDA)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进行培养,SDA生长的酵母菌经ATB仪鉴定菌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根据菌落颜色直接判读.结果1874份标本经SDA培养出白色念珠菌412株,热带念珠菌167珠,克柔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54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符合率为白色念珠菌100%,热带念珠菌97.6%,克柔念珠菌96.7%,光滑念珠菌97.4%.69份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其中41例(59.4%)在SDA上很容易漏检,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一目了然.结论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明显促进对混合念珠菌感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5.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标本同时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SDA)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进行培养,SDA生长的酵母菌经ATB仪鉴定菌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根据菌落颜色直接判读。结果 1874份标本经SDA培养出白色念珠菌412株,热带念珠菌167株,克柔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54株;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符合率为:白色念珠菌100%,热带念珠菌97.6%,克柔念珠菌96.7%,光滑念珠菌97.4%。69份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其中41例(59.4%)在SDA上很容易漏检,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一目了然。结论 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明显促进对混合念珠菌感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引起女性真菌性阴道炎真菌的分布及药敏检测。方法对常规涂片检出的酵母样真菌用科玛嘉念球菌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通过形态学和API20AUXC真菌鉴定条进一步证实,APIFungus3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320份标本中共检出71株酵母样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占71.8%,热带念珠菌占16.9%,光滑假丝酵母占5.6%,葡萄牙念珠菌占2.8%,克柔念珠菌占2.8%;念珠菌敏感性较高的是两性霉素B 100%,氟胞嘧啶94.4%,敏感性稍低低的药物是氟康唑81.7%,伏立康唑84.5%,伊曲康唑81.7%。结论酵母样真菌在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的分布已发生变化,白色念珠菌比率下降,非白色念珠菌比率的增加,部分难治性真菌性阴道炎可能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酵母样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敏感性很高外外,其他有所降低,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小檗碱对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样本的56株念株菌(白念珠菌23株、光滑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小檗碱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50)分别为32、16、8、4和16μg/mL,对白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念珠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对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对敏感及非敏感光滑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小檗碱对临床常见的5种念珠菌(包括非敏感光滑念珠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非白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8.
念珠菌其生物学分类属于真菌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隐球菌目、隐球菌科、假丝酵母菌属.本菌属有81个种,其中常引起人类疾病的有11个种,如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克柔念珠菌(Candida krusei)、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足放线病菌属、镰刀菌属、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耐药株等引起的感染。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酶升高、幻觉、视觉异常、头痛及皮疹等。这些反应多属于轻度,严重反应停药较少见。因此多数认为使用伏立康唑较安全。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伏立康唑致心律失常加重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育龄女性感染性阴道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为临床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疑似感染性阴道炎生育年龄的女性(18~4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Nugent评分对BV(BV)进行诊断,细菌培养检测念珠菌感染,涂片检查滴虫病。结果共28.9%(110/380)的人群为女性阴道炎症状阳性。表现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异常96.4%(106/110),外阴瘙痒或刺激17.3%(19/110)、恶臭4.5%(5/110)、腹部疼痛2.7%(3/110),排尿困难0.9%(1/110)。最常见的病因为念珠菌感染30.0%(33/110),其中54.5%(18/33)为白色念珠菌,45.5%(15/33)为非白色念珠菌(NAC)感染。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包括光滑念珠菌10例,热带假丝酵母3例,克柔念珠菌2例。BV和滴虫病分别占17.3%(19/110)和1.8%(2/110)。念珠菌感染与白带异常(P=0.001)和外阴瘙痒/刺激(P=0.007)存在相关性。结论非白色念珠菌也有很高的检出率,因此建议念珠菌感染后进行微生物学筛查,更新病原菌种类,以确保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