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蓉萍  米建锋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180-118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合并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娩的57例乙型肝炎孕妇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7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阴性的孕妇做为对照组,观察2组新生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低出生体重儿数、产后出血孕妇数、孕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观察组为64.91%,对照组为1.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观察组为8.77%,对照组为5.26%,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43.86%,对照组为8.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孕产妇住院天数观察组为(8±3.2)d,对照组为(3±2.1)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宫内感染胎儿,增加产后出血量,延长孕产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梳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未采取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梳理(观察组),不同时间各随机整理300份孕产妇检查资料,回顾分析不同孕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情况、阳性检出率、随访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艾滋病、梅毒、乙肝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阳性产妇随访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艾滋病、梅毒、乙肝等阳性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梳理,能够提高孕产妇相关传染病检测率与随访率,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规划免疫后出生的儿童血清学状况,评价乙肝疫苗(HepB)接种效果。方法按照抽样方案要求,随机调查267名1~14儿童,并采集其血清进行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检测,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的检测。结果信阳市浉河区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2.25%,抗-HBs阳性率为89.14%,HBV感染率为28.84%,不同年龄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阳市浉河区通过14年HepB的接种,农村地区近90%的儿童产生了乙肝保护性抗体,可以有效阻断乙肝在儿童间的传播,但应提高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阻断母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和流行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不同地区孕产妇乙型肝炎(乙肝)检测、感染情况和时空分布,为制定乙肝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使用SPSS 25.0和Geoda 1.14软件,分析2013-2021年新疆孕产妇乙肝检测率、检测阳性率年度变化和检测阳性率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3-2021年新疆孕产妇乙肝检测率从93.68%提升到了99.99%,孕期乙肝检测率从69.33%提升到了99.40%,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从96.11%提升到了99.79%,孕产妇乙肝检测阳性率从2013年的2.60%下降到2021年的2.36%。 乙肝平均检测阳性率最高的3个地区分别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拉玛依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均超过了3.40%,较低的3个地区为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和阿克苏地区,低于1.70%。 Moran's I分析显示新疆孕产妇的乙肝感染未出现空间聚集现象。  结论  新疆孕产妇乙肝检测率保持较高水平,孕期检测率逐年上升;孕产妇乙肝检测阳性率虽略有降低,但未呈下降趋势 ,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呈区域随机性分布。应加强孕产妇人群的乙肝感染防控,进一步减少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产妇感染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现状,以便对孕前优生咨询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清溪社卫中心做乙肝两对半、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的孕产妇1203例。结果 1203例孕产妇中感染乙肝的有134例,占11.14%;梅毒抗-TP阳性有9例,占0.748%;丙肝(抗-HCV)阳性的有2例,占0.166%;艾滋病(抗-HIV)检测阳性者1例,占0.083%。孕产妇组与对照组的乙肝感染阳性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组与对照组的梅毒、丙肝和艾滋病抗体阳性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孕产妇中做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筛查,对预防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岛市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乙肝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总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3.73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4.019%,女性阳性率为3.283%,但是男女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69)。各年龄组中20岁组和81~9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936%和13.333%;61~7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低(2.278%)。但是各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26,P=0.065)。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中男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普遍高于女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应重点针对两个高感染率年龄组人群加强卫生监督,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进而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520例系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5项指标。并对86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PCR扩增HBV-DNA。结果在1520例孕产妇标本中有86例HBV感染,在感染的孕产妇中有22例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7%;18例HBeAg阳性,阳性率20.9%;64例抗-HBe阳性,阳性率为74.4%;2例单项抗-HBc阳性,阳性率为3.3%;2例全阴,占3.3%。PCR扩增HBV-DNA检测中HBV-DNA阳性有14例,阳性率为16.27%。结论孕妇携带的HBV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目前分娩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抗-HBV)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县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以防止由母婴垂直传播造成新一代婴幼儿感染 ,从而为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我站于 2 0 0 1年初开展对我县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行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取自综合性医院妇产科 62 6名孕产妇 ,产前进行检查血液乙肝二对半。用酶标法检测 ,试剂用山东省潍坊市 3V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酶免试剂盒 ,均在有效期内。62 6名孕产妇中城区 32 4名 ,农村 30 2名 ,共检出HBsAg阳性 92例 ,阳性率为 1 4 70 %( 92 /62 6)。其中城区孕产妇阳性的有 41例 ,阳性率为 1 2 65 %( 4 1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郑州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采取有效阻断措施,降低母婴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25036例孕产妇,采用ELISA法进行乙肝五项和梅毒抗体(抗-TP)检测,抗-TP阳性者加做TPPA和RPR滴度实验,用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036例孕产妇HBsAg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3.24%和0.58%。2013年-2017年度比较,HBsAg阳性率和抗-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7年度比较,只有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乙肝阳性率在30岁~34岁组出现高峰,而梅毒阳性率在40岁~48岁组出现高峰。结论郑州孕产妇HBV感染率呈逐年递增;抗-TP阳性率基本趋势是逐年递减。强化孕前及孕早期传染病检测,减少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人群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将2011-2015年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就诊的12 6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季度、年龄和性别患者间MP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MP的总感染率为33.88%,女性感染率(40.27%)明显高于男性(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主要集中在1~<14岁儿童及14~<40岁青年人群,其中1~<3岁幼儿MP感染率最高,达62.14%;全年中5、6月份春夏交替时节为MP感染的高峰期,2月份感染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5年MP感染率分别为10.98%、42.32%、37.53%、35.11%、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呼吸道MP感染存在性别、年龄、月份、季度和年份差异,应针对性的加强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323例母婴进行HBV标志物测定。结果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231例,感染率17.5%(231/1 323)。新生儿HBsAg阳性率9.5%(22/231),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97.0%(223/231);而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eAg阳性者80例,阳性率88.9%。结论该地区母婴HBV感染率比较高,乙肝阳性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能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洪  邓通洋  赵敏  姜米佳 《疾病监测》2014,29(4):291-293
目的了解浙江省瑞安地区流动孕产妇HBV、HCV、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为本地区相关部门制定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住院分娩的16 209名流动孕产妇,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筛查和相关确证试验。结果 16 209名孕产妇中,HBsAg阳性1038例(6.40%),抗-HCV阳性39例(0.24%),梅毒抗体阳性133例(0.82%),抗-HIV阳性8例(0.05%)。结论瑞安地区流动孕产妇以HBV感染为主,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户籍地孕产妇且低龄孕产妇阳性率也较高,应引起关注,建议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的携带率高达10%左右[1],有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健康妊娠妇女HBV感染率为25.29%[2],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3],其传播途径有3种:产前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11-2015年孕妇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市长寿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0 264例孕妇产前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临床资料,分析孕妇产前4项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结果 2011-2015年孕妇HBsAg阳性率分别为8.11%、7.34%、6.84%、5.94%、5.31%,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0.86%、0.82%、0.54%,0.52%、HBsAg和抗-HCV的阳性率均逐年降低;而2011-2015年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0.05%、0.10%、0.14%、0.17%,TP-Ab的阳性率分别为0.51%、0.63%、0.75%、0.86%、0.91%,抗-HIV阳性率和TP-Ab的阳性率逐年升高。结论加强孕妇的产前4项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降低母婴垂直传播风险,为临床的治疗和早期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完善公共卫生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给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亲新生儿免疫预防措施及远期保护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3年、2014年在本院定期产检并顺利分娩的120名伴有HBV感染孕产妇及其子女(120名)作为两组,对照组(2013年)给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预防HBV母婴传播;观察组(2014年)孕产妇、新生儿均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注射,预防HBV母婴传播,回顾分析两组新生儿HBV感染发生、抗-HBs阳性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出生时、出生1年后,观察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2.50%、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78.33%(P<0.05);观察组5年内加强接种乙肝疫苗率为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0%(P<0.05)。结论:同时给予HBV感染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均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注射预防HBV母婴传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发生风险,提高抗-HBs阳性率,获得理想远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阳性率、血清学模式以及弱反应检出率,总结该地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导出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为EXCEL数据文件,排除重复检测者,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2 247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12.06%,抗-HBs阳性检出率为64.9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为0.53%,抗-HBe阳性检出率为16.07%,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5.14%,共发现17种血清学模式。检测结果弱反应HBsAg占1.56%,HBeAg占2.76%。结论 12.06%的HBsAg阳性检出率证明该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人群中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共同模式。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模式的定量结果动态观察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极大,定量结果的变化与HBV感染机制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常晶晶  关健  马睿 《疾病监测》2024,(3):343-348
目的 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1年宁夏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12 h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完成全程乙肝疫苗(HepB)接种,全程HepB接种完成后1~2个月,采集儿童静脉血进行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开展免疫后血清学检测(PVST),并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105 9例乙肝暴露儿童,首剂HepB及时接种率、HepB全程接种率、HBIG接种率、HBIG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62%、100.00%、100.00%、99.72%;儿童HBsAg阳性率、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分别为1.32%、92.07%。孕产妇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是儿童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4.82,95%置信区间(CI):1.50~15.47];儿童月龄、孕产妇检测时期是影响儿童HBsAb阳性的主要因素,7~12月龄儿童HBsAb阳性率是12~18月龄儿童的3.83倍(OR=3.83,95%CI:2.36~6.21),孕早期和孕中期检测孕产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策略对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常规母婴同室护理的86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护理安全策略的94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总感染率为0.7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策略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到我院产前检查的887名孕妇进行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乙肝两对半检查,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所有待产孕妇的四项指标检测的结果总阳性率为2.09%,其中抗-TP阳性率为1.69%,抗-HCV阳性率为0.79%,HBsAg阳性率为5.86%,未检测出有抗-HIV阳性的孕妇。乙肝两对半指标检测结果中乙肝小三阳者为1.69%,乙肝大三阳者为2.37%,乙肝病毒携带者为1.69%。待产孕妇进行产前检测传染病血清学的八项指标,可预防传染性疾病经母婴垂直传播,降低婴幼儿或新生儿传染病的发生率,对妇产科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在山东省立医院医务人员中的感染情况,以确定预防措施,控制乙肝传播,保障职工健康。方法采用罗氏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3 431例医院职工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医院职工乙肝病毒感染率1.43%,男性感染率2.23%,女性感染率1.06%,男性高于女性。管理组和医技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科室。影研所和管理组免疫率最低,易感率最高。结论医院职工乙肝病毒阳性率较低,各科室间乙肝病毒感染率、免疫率和易感率均有一定差异。为进一步降低乙肝病毒发病率,应加强乙肝的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