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子表面特异性透明质酸酶(PH-20)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单链膜蛋白,特异性分布于精子头部浆膜和顶体内膜,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受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鉴于PH-20在精子表面的特异性分布及其在受精中的作用,PH-20作为免疫避孕候选疫苗对象一直受到关注.继续深入研究PH-20的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全面揭示精卵结合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2.
精子特异性透明质酸酶PH-20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子表面特异性透明质酸酶(PH-20)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单链膜蛋白,特异性分布于精子头部浆膜和顶体内膜,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受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鉴于PH-20在精子表面的特异性分布及其在受精中的作用,PH-20作为免疫避孕候选疫苗对象一直受到关注。继续深入研究PH-20的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全面揭示精卵结合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精子抗原为基础的疫苗开发代表了一种大有希望的避孕途径。精子抗原在避孕疫苗开发上的应用在于其精子特异性,参与人类生育,并可在生殖道局部产生足以能够终止受精的抗体应答的免疫原性。几种涉及生育的精子表面抗原已被鉴定。例如:乳酸脱氢酶(LDH)-C4,兔精子自身抗原(RSAs)、PH-20,SP-10,HSA-63,受精抗原-1(FA-1),FA-2,卵裂信号蛋白-1(CS-1)。综述这些抗原对开发免疫避孕疫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Primakoff小组在抗精子免疫避孕方面取得的新成果。他们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找到了豚鼠精子表面的一种重要分子——PH-20。顶体反应前,PH-20分布于精子头后部;顶体反应后,大量分布于顶体内膜。未见豚鼠体组织中有PH-20存在。针对抗原PH-20的某些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地抑制豚鼠精子与具透明带的卵融合。当用纯化的PH-20主动免疫,两性豚鼠均达到完全避孕。这些研究有力地证明,抗精子免疫避孕很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的精卵识别是受精中一个复杂的、关键性的步骤,它涉及生殖的普遍规律性和种属特异性,其中精子膜成分可能与卵细胞透明带蛋白或糖基交替进行连续性识别。详细阐述精子膜与识别相关成分如:sp56、β-1,4-半乳糖转移酶、p95、顶体素原、PH-20、受精素β、精子粘连素、甘露糖等糖基受体,RSA及其作用机制,对受精秘密的揭示、避孕疫苗的研制及对生育率的控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的精卵识别是受精中一个复杂的、关键性的步骤,它涉及生殖的普遍规律性和种属特异性,其中精子膜成分可能与卵细胞透明带蛋白或糖基交替进行连续性识别.详细阐述精子膜与识别相关成分如:sp56、β-1,4-半乳糖转移酶、p95、顶体素原、PH-20、受精素β、精子粘连素、甘露糖等糖基受体,RSA及其作用机制,对受精秘密的揭示、避孕疫苗的研制及对生育率的控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已经知道用完整精子细胞提取物免疫雌、雄性动物能引起不育,因而可用决定性的精子抗原发展避孕疫苗。本文报告用豚鼠精子蛋白 PH-20免疫雌、雄豚鼠获得100%有效避孕效果。PH-20的分子量为64KD,位于豚鼠精子浆膜和顶体内膜上。作者分别用5、10、20、30和50μg亲和层析纯化的 PH-20免疫了25只雌性豚鼠,分别注射免疫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1个月。对照组36只雌豚鼠同时接受无 PH-20的免疫注射。在第一次注射后约2个月将两组豚鼠与同一群雄性豚鼠在一起喂养,任它们交配。结果有25只 PH-20免疫雌鼠无一只产仔。对照组36只雌鼠,34只(94%)产仔,  相似文献   

8.
精子与卵母细胞的结合是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决定性的步骤。配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精子浆膜表面特异性受体和卵子透明带(ZP)糖蛋白有关。 本研究是一项体外试验,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抑制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将活动的精子细胞(10~7个/ml)置于37℃下、5%CO_2大气、改良的Tyrode培养基中孵化。部分精子经盐水处理(对照组),另部分经不同温度的GnRH拮抗剂处理(实验组),然后每份精子行半透明带结合试验  相似文献   

9.
睾丸中形成的精子,由于射精与精浆接触时,发生各种机能的、形态的、生化的特异变化。精子表面存在的精子膜抗原或物质(Substances)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对受精有重要意义。这些物质之一是与伴刀豆球白A〔ConcanavalinA(Con A)〕特异结合的受体。精子面的ConA受体之研究很少以人为对象,与男性不孕的关系的报告尚未见到。作者的研究目标是:具有受精能的正常精液中精子与确认不孕症的精子减少症,无力精子症的精子表面ConA受体的分布区域、状态、区别,即在电子显微镜上形态相同的精子在生化上、质的方面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0.
精子与透明带(ZP)相互作用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旨在探讨精子与ZP作用异常在少精症不育男性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精子与透明带(ZP)相互作用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旨在探讨精子与ZP作用异常在少精症不育男性的发病率。方法:精液来自72例少精不孕患者,排除精子密度<4×106/ml或总活动度<20%的标本及圆细胞>?06/ml的标本。用上游法选出活动的精子,用受精培养液上游精子和精液分别涂片评估精子形态。按WHO标准评估精子的密度和活动度。然后选取体外受精(IVF)后48~60h无原核或未分裂的卵母细胞,其中>50%有一个或少数精子穿透ZP。研究显示在精子-ZP结合和ZP诱导顶体反应(AR)中<10个精子穿透ZP的卵母细胞与无精子穿透的卵母细胞相似。因此排…  相似文献   

12.
蛋白激酶C(PKC)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生长、增殖、分化与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研究证明,PKC亚型存在于精子和卵母细胞中,参与受精过程。因此,了解PKC的生理作用对探讨弱精子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精子顶体反应是自然受精起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多种精子膜蛋白和卵子透明带糖蛋白参与。这些蛋白一方面通过精子膜跨膜信号传导引起精子的顶体反应,另一方面,也为精子穿过透明带及精卵融合等提供必要的条件。精子顶体反应过程中涉及多种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如G蛋白耦联的信号传导、受体酪氨酸激酶(RTK)途径等。研究精子顶体反应过程中相关分子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受精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哺乳类动物精子膜上存在着2+,Na+,K+和Cl-等诸多的离子通道,这些离子通道在精子成熟、获能、顶体反应等一系列受精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离子通道在精子膜上的分布不同,并且在精子的各种生理活动中起的作用也不同.其中Ca2+及其通道更被认为是触发受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对精子膜离子通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能对受精机理有更深的了解,而且在避孕药物研发的思路上还可能有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近年已知,透明带糖蛋白ZP,中的多糖残基与精子表面互补性ZP结合蛋白的结合,在受精期间配子细胞的相互作用中起决定性作用。精子表面ZP结合蛋白对ZP的结合表现如植物血凝素样或酶与底物样的亲和性。单体岩藻糖抑制大鼠和豚鼠精卵细胞的相互作用,依聚岩藻糖(fueoidan)处理后的人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受到抑制,但单体岩藻糖不具有这种作用。是否是因为依聚岩藻  相似文献   

16.
附睾不仅是一单纯的精子输出管道,而且具有赋予精子生育能力的作用。未成熟精子在附睾尾端获得使卵受精的能力,附睾管收缩促进精子转运,这一过程受雄激素控制。附睾合成和分泌的某种蛋白质,能促使精子和卵子结合,此外附睾还具有贮存精子的功能。通过控制附睾功能可达到节育目的,其途径如下:(1)干扰精子在附睾中逗留。(2)应用干扰附睾管腔精子的药物。(3)促使附睾功能衰退。(4)干扰附睾对精子的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体外受精(IVF)中,精子形态正常率与受精间存在正相关,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由于IVF所用精子远多于与透明带结合的精子,提示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可能存在某种选择过程。不同观点的产生可能与卵细胞质量、精子的其它特征和精子形态分类标准有关。为了解精子形态影响受精过程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精子顶体反应是自然受精起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多种精子膜蛋白和卵子透明带糖蛋白参与.这些蛋白一方面通过精子膜跨膜信号传导引起精子的顶体反应,另一方面,也为精子穿过透明带及精卵融合等提供必要的条件.精子顶体反应过程中涉及多种细胞信号传导的过程.如G蛋白耦联的信号传导、受体酪氨酸激酶(RTK)途径等.研究精子顶体反应过程中相关分子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受精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鉴定精子特异蛋白的目的是阐明其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将其作为有效调控的靶点.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生成后,虽然形态上已成为蝌蚪状,但并不具备运动和识别卵子并使其受精的能力.精子必须经过附睾内的加工才能成熟,即精子的附睾成熟.该过程主要是修饰精子膜表面的蛋白,随着精子在附睾管腔中的运行,某些蛋白被移除或结合其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皮附睾穿刺取精(PESA)和短时受精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接受治疗的20对夫妇(282个卵母细胞)。20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采用PESA治疗,女方一半卵子行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另一半卵子和PESA精子行短时受精,4~5 h后,机械性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再决定是否行补救ICSI(RE-ICSI组)。结果短时受精组PESA精子消化了颗粒细胞,但没有第二极体,因此行RE-ICSI。RE-ICSI和ICSI两组的受精率、2PN卵裂率和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经离心的PESA精子能消化颗粒细胞,但没有受精能力,因此可以替代合成的透明质酸酶使用。两种方法结果相似。使用PESA得到的精子和短时受精加上RE-ICSI是治疗男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