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考察维拉帕米对梭曼兔的毒代动力学及小鼠脑与膈肌分布的影响 ,探索维拉帕米对梭曼代谢解毒作用机制。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氮磷检测器测定兔静脉染毒后血中及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结果 :维拉帕米 (10mg kgim ,预给药 0 .5h) ,在中毒后 15 ,6 0 ,90 ,12 0 ,180及 2 4 0s可明显降低血液中游离C(± )P(_)梭曼浓度。维拉帕米使C(± )P(_)梭曼的CL由 (2 0 .8± 1.5 )ml (kg·s)显著增加到 (4 4 .3±7.0 )ml (kg·s) ;使AUC由 (2 .0 8± 0 .15 )mg·s L显著下降到 (0 .996± 0 .172 )mg·s L。维拉帕米预给药在小鼠皮下梭曼染毒后 30 ,90及 12 0s时 ,能使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由 74 .7,70 .5 ,88.7ng g降低到 4 1.1,39.0 ,4 9.3ng g。但在以上时间点对脑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维拉帕米能促进血中游离C(± )P(_)梭曼的消除 ,并降低靶器官膈肌中的分布 ,从而促进了梭曼的代谢解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 80 18对梭曼兔的毒代动力学及小鼠组织分布的影响 ,探索 80 18对梭曼代谢解毒作用机制。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氮磷检测器测定兔静脉染毒后血中及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 ;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结合 [3H]梭曼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与梭曼对照组相比 ,80 18(1mg kg ,im 10min预给药 )在中毒后 15s时能使梭曼浓度由 (5 3.6± 13.3)mg ml显著下降到 (2 6 .2± 9.6 7)mg ml。毒代动力学参数表明 :80 18使C(± )P(_)梭曼的CL由 (2 0 .8± 1.5 )ml (kg·s)显著增加到 (38.2± 15 .3)ml (kg·s) ;使AUC由 (2 .0 8± 0 .15 )mg·s L显著下降到 (1.30± 0 .5 6 4 )mg·s L。 80 18预给药在小鼠皮下梭曼染毒后 30 ,90及 12 0s时 ,能使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由 74 .7,70 .5 ,88.7ng g降低到 5 4 .5 ,4 5 .6 ,5 0 .0ng g,但在以上时间点对脑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 ,80 18能显著升高小鼠 [3H]梭曼皮下染毒 (0 .5 4 4GBq ,119μg kg) 0~12 0min后血浆与小肠中结合 [3H]梭曼的分布。结论 :80 18可能通过改变梭曼的分布 ,降低了血中梭曼的初始浓度而起到促进梭曼代谢解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梭曼异构体气相色谱分析及在小鼠脑及膈肌中的浓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灵敏、可靠的梭曼光学异构体气相分析方法以测定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梭曼的浓度。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实现梭曼 4个异构体的分离 ;用二异丙基氟磷酸酯作内标 ,测定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 )梭曼。结果 :梭曼 4个异构体在确定的气相条件下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C(± )P(- )梭曼在小鼠脑匀浆中及膈肌匀浆中 ,0 .5~ 10ng/ 2ml浓度范围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日间、日内精密度在 10 %以内 ,提取方法的回收率为 5 3.6%~ 60 .2 %。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考察了小鼠皮下染毒后 ,脑与膈肌中游离C(± )P( )梭曼的浓度 ,方法重复性好。结论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测定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 )梭曼的浓度 ,方法灵敏、可靠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系统检查的合理延迟时间及双通路注射对比剂法的可行性。方法:分为2个步骤研究:①随机选择无腹部及心血管疾患的患者53例,以3 ml/s速率注射造影剂20 ml,行同层动态扫描,计算腹主动脉、肝门静脉、下腔静脉、肝实质的对比剂时间密度曲线,及它们的相关性。②47例需门静脉检查的患者,行MDCT肝区移床式、动态扫描,在右肘部静脉及下肢静脉同时注入对比剂,对比剂总量1.5~2 ml/kg。扫描时使用对比剂自动示踪软件,设动脉血管阈值为120 HU启动扫描,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延时20.1±5.54 s行门静脉扫描,分别评价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显示率及程度。结果:①20 ml对比剂注射同层动态扫描肝门层面腹主动脉达峰时间为18.5±4.81 s,肝门静脉达峰时间是38.61±6.59 s,下腔静脉达峰时间是55.44±12.16 s,肝实质的达峰时间是56±5.7 s。②肝门静脉显示率达100%,肝门静脉主干等显示程度平均评分2.50~2.93;相关小分支静脉显示率为87%~98%,显示平均评分2.25~2.63。结论:MDCT右肘部静脉及下肢静脉同时注入对比剂,在动脉期扫描完成后,延时20.1±5.54 s行肝门静脉检查,肝门静脉系统成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常肝脏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增强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志愿者(60例)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0例),依据对比剂剂量、扫描时间,将正常志愿者分为常规组(A组)和大剂量组(B组),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C组)、大剂量常规扫描组(D组)、大剂量延时扫描组(E组),每组各30例。获得双期图像后,测量动脉期肝动脉CT值,门静脉期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实质CT值差值,并对双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A组与B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CT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上升,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 L/s时,正常人对比剂剂量为1.5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28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6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比剂剂量为2.0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33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7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6.
种植性兔VX2肝肿瘤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种植性兔VX2肝肿瘤生长的自然血供特点。方法VX2瘤株接种于新西兰兔肝左叶,制成模型瘤兔15只,将其按瘤体直径分为3组:A组直径<2.0cm、B组直径2.0~3.0cm、C组直径>3.0cm,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VX2瘤兔的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瘤体供血情况,分析不同直径大小的瘤体血流分布及构成。结果A组的VX2兔肝肿瘤供血不丰富,肝动脉部分参与供血;B组的VX2兔肝肿瘤瘤内血流丰富,供血以肝动脉为主;C组的VX2兔肝肿瘤中心部出现坏死,瘤周血流丰富,供血以肝动脉为主。C组的VX2兔肿瘤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60.3±10.9cm/s)与A组(50.4±12.2cm/s)相比有差异(P<0.01),阻力指数(RI)(0.9±0.12)与A组(0.5±0.02)相比有差异(P<0.01);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及门静脉内径(D)各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种植性VX2肝肿瘤主要供血血管为肝动脉,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随肿块增大明显增加,多普勒流速曲线呈高速高阻型;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门静脉内径随肿块增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的DSA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SA在兔肝VX2移植瘤经门静脉阻断后显示肝动脉与门静脉的价值。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和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对照组,2周后分别行兔肝动脉与门静脉DSA检查。结果DSA在肝动脉分支的显示效果上较血管灌注好,实验组肝左外叶肿瘤组织可见少许肝动脉供血。肝左外叶门静脉分支结扎(PBL)者均能被DSA证实。结论DSA可直观地显示兔肝动脉与门静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在兔肝门静脉阻断效果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阻断对兔肝VX2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组(D组)各10只。所有实验兔均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VEGF的表达强度。结果A组左外叶肝组织部分呈凝固性坏死,HE染色呈均匀红色。B组兔左内叶明显萎缩,肿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制,其瘤体最大径平均为(2.55±0.46)cm,明显小于D组(3.59±0.37)cm(t=5.57,P〈0.001)。实验A、B、C组及D组的平均VEGF表达强度值分别为0.10±0.06,0.66±0.21,0.28±0.09和1.48±0.32。A组明显低于C组(t=5.07,P〈0.001),B组明显低于D组(t=6.38,P〈0.001)。结论门静脉阻断可使兔肝VX2移植瘤的VEGF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 IO)治疗梭曼急性中毒的机理。方法:建立兔急性梭曼中毒模型。10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UB IO治疗组及UB IO加常规治疗(复合治疗)组。观察14 d,检测兔血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兔血清NO及NOS水平分别为(8.38±3.40)μmol/L及(19.25±2.11)U/m l,中毒组中兔血清NO及NOS水平分别为(6.81±1.57)μmol/L及(17.46±1.12)U/m 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UB IO和复合治疗后,NO浓度分别为(7.88±2.05)及(8.03±2.46)μmol/L,NOS水平分别为(19.23±2.67)及(18.73±2.51)U/m l,与中毒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梭曼急性中毒后可使血清NO及NOS水平发生改变,此改变可能参与梭曼中毒的损伤,UB IO治疗对NO、NOS有极为有益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地治疗梭曼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5例腹部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模式(QC)、70keV单能量、最佳单能量模式进行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重建,比较QC、70keV和最佳单能量3组图像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T值、图像平均噪声值(IN)、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佳单能量组、70keV组、QC组肝总动脉的CNR分别为(24.55±10.86)、(18.12±8.32)和(11.64±4.6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16)、(4.04±0.30)和(3.62±0.35)分;门静脉CNR分别为(6.94±2.73)、(4.26±1.90)和(2.97±2.1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5±0.30)、(3.87±0.37)和(3.30±0.34)分 ;肝静脉CNR分别为(5.74±2.28)、(4.24±1.92)和(2.72±1.4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1±0.33)、(3.75±0.41)和(3.24±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能量组肝脏血管的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优于70keV单能量组和QC组。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能够提高肝脏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NR和SNR,从而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兔肝VX2移植瘤经门静脉阻断后显示肝动脉与门静脉血供改变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实验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实验B组)、阴性对照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D组各10只,分别行兔肝动脉与门静脉的MSCTA、DSA及钡剂血管灌注检查.结果 肝动脉的DSA检查成功率为85%,明显低于MSCTA检查(100%)( P<0.05),但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其他检查方法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MSCTA检查对Ⅲ级以上肝动脉分支的显示率(40%)明显低于Ⅰ、Ⅱ级肝动脉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70%) (P<0.05),同样也明显低于DSA和血管灌注的Ⅲ级以上肝动脉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88.24%和75.77%)( P<0.01).在门静脉各级分支的显示方面,MSCTA、DSA和血管灌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A 可无创直观地显示兔肝动脉与门静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在兔肝门静脉阻断效果的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触发阈值及延迟时间.方法 将120例未患影响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患者按触发阈值100 HU、120 HU、140 HU、160 HU、180 HU、200 HU分为6组,每组20人,分别对肝动脉行智能追踪技术(SureStart acquisition)法、门静脉及肝静脉期采用动脉扫描结束后间隔20 s、40 s时延迟成像法行上腹部的多期扫描,进行不同血管的三维重建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当触发阈值为120 HU肝动脉优良率最高(95%);当时间间隔为20 s时门静脉的优良率最高;当时间间隔为40 s肝静脉的优良率最高.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建议的扫描条件为肝动脉触发阈值120 HU,肝动脉成像后间隔20 s及40 s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成像可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热碘油栓塞兔肝VX2瘤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只载VX2瘤兔,随机分为3组A组37℃生理盐水,B组37℃碘油,C组60℃热碘油,经股动脉穿刺、兔肝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瘤血管床,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应血管的多普勒参数行比较.结果 与A,B组相比,热碘油灌注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最明显(P<0.01),阻力指数增大(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显示热碘油组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均明显减弱,部分消失(P<0.05).结论 热碘油栓塞可更有效地阻断兔肝VX2肿瘤供血,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肝脾动脉双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为了明确碘化油肝动脉栓塞与脾动脉栓塞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以狗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经麻醉后切开狗的腹腔,从肠系膜静脉插入导管至门静脉,测得正常值后,阻断脾动脉测压,然后插导管至肝动脉灌注碘化油,并观察门静脉压力。我们测得狗的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79±0.32mmHg,阻断脾动脉2分钟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1)。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3ml 时门静脉压力上升,但差异无意义(P>0.05),灌注至5ml 时门静脉压力进一步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6.5ml 时门静脉压力差异更加显著。实验证明阻断脾动脉能降低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碘化油能使门静脉压力上升,并与灌注碘化油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单层动态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灌注与未行肝移植且无肝脏病变者进行比较。方法 :对 3 0例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动态单层CT扫描 ,对照组为 2 0例无肝脏病变者。单层动态CT扫描选取肝门 (包括肝、门静脉、主动脉和脾 )的层面。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 40ml,注射流率3ml/s ,注入对比剂后 ,每间隔 1s扫描一层 ,共扫描 3 5层。通过每一层面选定的ROI测量CT值 ,绘制出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出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灌注值。同时对 12例围手术期后 ( 2~ 3个月 )、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也进行了动态单层CT扫描。结果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及对照组肝动脉灌注分别为 0 .2 7和 0 .16ml/min(P <0 .0 5 ) ;门静脉灌注分别为1.3 1和 1.13ml/min(P >0 .0 5 ) ;全肝灌注分别为 1.68和 1.2 8ml/min(P <0 .0 5 ) ;平均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0 .19和 0 .13(P <0 .0 5 )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后 ( 2~ 3个月 )肝动脉及门静脉灌注分别为 0 .16(P <0 .0 5 )和 1.2 1ml/min(P <0 .0 5 ) ;全肝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分别为 1.2 0ml/min(P >0 .0 5 )及 0 .13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内肝动脉灌注和全肝灌注、肝动脉灌注指数明显增加 ,但门静脉灌注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大鼠肝门部胆管上皮细胞的增生改变情况.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肝总动脉结扎+胆管再通组(B组)及部分门静脉动脉化+胆管再通组(C组),每组10只.A组仅游离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不做其他处理,B、C组进行相应的处理.于造模后1个月,取大鼠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的改变,随后处死大鼠取肝门部胆管,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胆管上皮细胞核增生情况和肝门部胆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各组大鼠术后均存活.与A组比较,B、C两组胆管细胞表现出较明显的增生,以B组增生最为明显(P<0.01).三组间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C组(0.520±0.155,0.590±0.251U/L)比较,B组的γ-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0.740±0.135U/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B组肝门部胆管表现出明显的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结论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可以明显减轻肝动脉结扎后所致的肝门部胆管损伤,满足肝门部胆管的动脉血供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疑有肝脏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层厚7.5mm,螺距1.375,扫描时间0.8s/r,静脉团注对比剂80~120ml,分别延时23~28s、45~50s58~65s行肝动脉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流注期(动脉晚期)和肝静脉期(实质期)扫描,并对图像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CT值变化和后处理图像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能力。结果: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肝脏血管增强后与增强前的密度差在91.9HU以上,VR、MIP、MPR图像上100%显示肝动脉(150/150),门静脉显示率为96.7%(145/150),肝静脉显示率为95.3%(143/150)。5例门静脉显示不清的病例中,3例为肝癌合并肝门区淋巴结转移,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1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脾肿大;7例肝静脉显示不清中有5例与门静脉显示不清的5例为相同病例,其余2例为严重肝硬化合并腹水。结论: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对评估肝脏病变、肝脏血管的正常、变异以及病变对血管的影响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包括癌栓)形成的病例,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纳米级雄黄粉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制备纳米级雄黄粉体 ,比较传统雄黄与纳米级雄黄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 两组家兔分别单剂量口服5 0mg ,比较纳米级雄黄粉体和传统雄黄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传统雄黄组家兔的药动学参数为 :A =0 .0 96 2±0 .0 0 93mg·L-1,Ke =0 .0 70 2± 0 .0 0 74l/h ,Ka =0 .4 72 3± 0 .0 712l/h ,Lagtime=0 .0 30 0± 0 .0 0 0 0H ,T1/ 2  (Ka) =0 .15 1± 0 .2 38H ,T1/ 2  (Ke) =10 .0 5 6± 0 .895H ,T(peak)   =4 .80 6± 0 .4 0 1H ,C(max)  =0 .0 6 0± 0 .0 0 0mg·L-1,AUC =1.16 8± 0 .0 84 (mg·L-1)h ,CL/F(s) =4 3.0 78± 3.4 95L/h ,V/F(c) =6 2 0 .6 96± 2 9.6 4 9L ;纳米雄黄组家兔的药动学参数为 :A =0 .2 4 4 3± 0 .0 0 5 2mg·L-1,Ke =0 .0 2 2 7±0 .0 0 5 2l/h ,Ka =0 .92 2 5± 0 .0 5 93l/h ,Lagtime =0 .0 30 0± 0 .0 0 0 0H ,T1/ 2  (Ka) =0 .75 4± 0 .0 4 9H ,T1/ 2  (Ke) =2 8.74 6± 1.0 0 7H ,T(peak)  =4 .0 6 6± 0 .174H ,C(max)  =0 .2 16± 0 .0 0 5mg·L-1,AUC =9.82 2± 0 .394 (mg·L-1)h ,CL/F(s) =5 .10 8± 0 .2 0 8L/h ,V/F(c) =2 11.5 6 6± 3.2 97L。结论 纳米级雄黄粉体与传统雄黄比较 ,其药代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 ,吸收相增大而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角膜胶原膜 (CCS)及伍用纤连蛋白 (FN)、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兔眼角膜芥子气损伤后的治疗作用 ,寻找芥子气眼损伤后眼睑水肿前救治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物。方法 :将2 4只兔左眼角膜芥子气染毒后 ,随机均分为A ,B ,C组 ,分别用PBS液、CCS及CCS +FN +EGF处理 ,于染毒后 2 ,8,16 ,2 4 ,36 ,4 8和 72h对角膜荧光素着色区拍照 ,计算其上皮愈合速率和上皮破损率。结果 :A ,B ,C三组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 (0 .879± 0 .139)mm2 /h、(1.2 2 3± 0 .16 6 )mm2 /h和 (1.543± 0 .2 2 4 )mm2 /h ,统计学处理发现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1) ,三组的角膜上皮破损率分别为 71.6 %、57.3%和 4 4 .8% ,统计学差异也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CCS能促进芥子气染毒引起的兔眼角膜损伤的上皮愈合 ,而伍用FN和EGF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2只新西兰大白兔门静脉主干植入VX2肿瘤细胞株,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n=16)和对照组(C组,n=16).治疗组、对照组兔MPVTT中分别植入出I粒子串、无放射性粒子串,术后定期监测兔一般情况、体重、实验室检查变化,术后2周治疗组、对照组各处死8只兔,作病理学检查.余下兔饲养至死亡作尸检,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Ki-67标记指数、凋亡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 近程放射治疗后每个观察时间点均表明,对照组兔体重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兔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平均MPVTT体积为分别为(565.4±220.9) mm3、(2 269.9±437.0) m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蛋白指数分别为(4.14±1.84)%、(33.82±6.07)%,凋亡指数分别为(6.51±1.92)%、(0.91±0.2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9.50±2.37)d、(27.38±1.22)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MPVT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