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行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联合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对照组4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对比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疼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术式分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组(A组)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组(B组),观察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药使用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更加安全实用,可以作为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王会彦 《临床医学》2013,33(9):39-4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腹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0月5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术式分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A)组29例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B)组29例,将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药物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好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组:30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对照组:30例同类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所需总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胆道结石残留、胆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所需治疗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出现胆道结石残留、胆道感染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道梗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有推广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传统方法是开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但该术式创伤大、术后疼痛显著、恢复缓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随着腔镜、内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正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作者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抽取7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腹腔镜组,与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5例(开腹组)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7.8±1.3)d与(14.5±2.1)d、(1.9±0.7)d与(3.5±0.9)d,P均<0.05)],且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10.8%与4.2%,P<0.05),但2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97例常规开腹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恢复良好.试验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率、切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残余结石和胆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平均25个月(4~52个月)随访,试验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EST联合LC治疗18例,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3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各指标两镜组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腹腔镜进行胆总管结石治疗,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腹腔镜经胆囊管进入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冲击波碎石,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结果本组8例全部在腹腔镜下手术,全部病例均取净结石,有2例胆囊管内径4mm,后经胆囊管扩张后取石获得成功,有3例结石直径为6mm、7mm,冲击波碎石取石也获成功。所有病例术后4~6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胆囊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及结石复发少等特点,应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胰胆管病的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胆管病的腹腔镜一内镜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肠道镜中二镜或三镜有机联合,治疗胰胆管病2005例,包括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282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23例,肝内胆管结石10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51例,慢性胰腺炎6例,Mirizzi综合征2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2例。结果各治疗方案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一内镜治疗胰胆管病,达到了微创外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选择性治疗胆总管结石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从2002年6月 ̄2005年6月,应用电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术前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并置鼻胆管;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LC术后怀疑胆道损伤早期应用十二指肠镜,同时行ENBD)。结果共对65例患者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LC术后疑有胆道损伤者应尽早行ERCP检查,不仅可以及时诊断、治疗,同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参照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4.
郑晶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01-903
【目的】总结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道结石的体会。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54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0~240rain,均留置T形管胆道引流。患者术后d,均下床活动和饮水。术后d:进流质饮食。术后7例30d经T形管胆道造影拔除T形管,47例术后45~60d行胆道镜检查治疗后拔除T形管。【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及腹腔脏器干扰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术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例,经引流痊愈;5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术后行ERCP或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7.0±3.2)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纳入的81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和观察组(41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各39例。传统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手术后1个月,两组的NRS评分明显降低,且腹腔镜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后,腹腔镜组的CRP及IL-6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1.79%(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传统组的33.33%(P<0.05)。腹腔镜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0例,分别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和腹腔镜、胆道镜两镜联合手术,并观察术后临床表现.结果 三镜组34例,中转开腹1例(2.94%);腹腔镜手术平均历时92 min;术后发生胆漏2例,无其他并发症,无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日8d.两镜组56例,中转开腹3例(5.36%);手术平均历时73 min;残余结石2例,未发生胆漏,无其他并发症,无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日6.5 d.结论 三镜联合或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三镜联合分期治疗更适合于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两镜联合治疗对于非急性炎症期患者更经济、更安全,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手术治疗136例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胆囊管取胆总管结石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需再手术处理或行传统手术的定义为手术失败。结果:经胆囊管取胆总管结石32例,失败3例;EST+LC61例,失败3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24例,失败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施行相应的手术是避免手术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彭珂  ;陈永兵 《华西医学》2009,(8):2101-210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和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两种方法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优缺点,探索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微创处理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病例,其中LC+LCDE 15例,EST+LC 12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全部取净,无中转开腹。LC+EST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但住院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术后随访3月,两组均无结石复发及发生胆管炎等。结论: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具体病例应根据胆管扩张情况、结石多少及位置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决定具体的微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