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血必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CD25的影响,为血必净对COP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表达CD25影响,用四甲基偶氨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血必净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减低(P〈0.01);血必净和慢阻肺组,PHA刺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生成IL-2、表达CD25的较慢阻肺组高(P〈0.01),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明显增加(P〈0.01)。结论COPD患者T淋巴细胞生成的IL-2、表达CD25减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亦减低,免疫失衡;血必净促进COPD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IL-2、表达CD25,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和比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的免疫调控能力 ,从人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用Ficoll分离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 ,分别以不同剂量加入到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和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体系中 ,用MTT还原法测定细胞增殖 ,分别观察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 ,5× 10 4 ,1× 10 4 MSC以及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均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而 <1× 10 4 MSC和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 ;5× 10 4 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明显强于 2× 10 5脐血单个核细胞。结论 :大剂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均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间充质干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脐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脐血树突状细胞(DC)和食管癌细胞的融合疫苗,观察其在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分离脐血CD34 干细胞并诱导扩增为成熟DC,并与EC109细胞经聚乙二醇法融合;免疫磁珠法筛选EC109-DC;MTT法测定瘤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重建SCID小鼠免疫功能;体内抗肿瘤免疫治疗实验。结果:(1)融合疫苗可体外生长,且同时高表达叶酸受体和CD80。(2)疫苗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EC10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免疫治疗中,用融合瘤苗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EC109-DC能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CTL杀伤作用;(2)融合瘤苗治疗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烟腙类衍生物TJU 10 3体外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HLA半相合供、受者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 ,利用MTT法检测TJU 10 3应用前后对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TJU 10 3均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HLA半相合供、受者间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5 0mg/L为最佳反应浓度 ,增殖抑制率达 60 % ,且不影响供者淋巴细胞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 (P >0 0 5 )。结论 :TJU 10 3能够特异性地与CD4 T淋巴细胞结合 ,阻断CD4 T淋巴细胞激活的抗原信号通路 ,在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同时 ,不影响其细胞毒作用的发挥 ,有望用于临床HLA半相合移植过程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效应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成HLA衍生肽RDP1258对T细胞活化、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moc固相化学合成法人工合成RDP1258,MTT法分别进行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大鼠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毒试验。结果合成RDP1258纯度达95%以上,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相符;RDP1258显著抑制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RDP1258能抑制单向MLR反应体系中应答细胞对刺激细胞的反应能力。结论RDP1258体外能抑制由丝裂原或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6.
背景:胎盘由滋养细胞及大量起源于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和血管共同组成,提示胎盘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成分.目的:探索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人以及兔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1:5,1:10,1:20,1:50,1:100,1:500)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 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索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于细胞抑制人或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同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细胞因了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分泌.提示胎盘间充质于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同种异体或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芪莲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芪莲汤药物血清对美洲商陆(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细胞数;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芪莲汤药物血清对PWM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同时设白山云芝多糖组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20%和10%芪莲汤药物血清可增强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芪莲汤药物血清作用效果要优于白山云芝多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0%芪莲汤药物血清使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IL-2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莲汤药物血清可正向调节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及I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rhG CSF体内对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应用rhG CSF前后的静脉血和单采物 ,用MTT法测定去除单核细胞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对PHA增殖反应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绝对数的改变、抗原呈递细胞 (包括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协同刺激因子CD80 (B7 1 )、CD86(B7 2 )的表达以及贴壁前、后CD1 4+细胞比例。结果 rhG CSF体内作用后 ,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绝对数升高了 (4.2 0± 1 .74)倍 ,T细胞在去除单核细胞后增殖能力部分恢复 ,但仍较G CSF作用前平均降低 2 0 .58%。单核细胞表达共刺激信号CD86下降了 (66 .96± 1 3 .87) % ,相对平均荧光强度降低了 (31 .31± 1 2 .91 ) % ,B淋巴细胞中表达CD80 降低了 (45 .77± 2 6 .58) %。结论 G CSF体内作用后 ,单核细胞数量的改变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T淋巴细胞的反应低下 ,而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达低水平的B7分子 ,提示这些抗原提呈细胞功能的改变可能参与T淋巴细胞增殖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烧伤患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烧伤患者,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以判定其疗效。结果用药后5 d外周血T淋巴细胞开始回升,10~20 d增殖反应明显;IL-2产生能力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一致(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烧伤患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有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丝裂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是通过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而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实验拟观察验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江西省医学分子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及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各9份,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脐血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并经形态学、细胞表面分子测定及定向分化功能加以鉴定.将1.0×105,0.75×105,0.5×105,0.25×105,0.1×105,0.05×105,0.02×105,0.01×105的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到经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ELISA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①不同数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以淋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为1∶0.75时抑制作用最强.②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有关,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增多,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渐增高.③将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 =0.85).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体外对致微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以便进一步了解MSC对致敏小鼠影响的可能机制.建立致敏模型后,将应用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的正常小鼠骨髓MSC或其培养上清液作为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致敏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用植物血凝素( 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应用MTT法检测两者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正常小鼠骨髓MSC在体外能很好地抑制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同时在MSC培养上清液也能观察到类似现象,而且随着两者细胞比例或浓度比的增大,抑制作用有所加大,当两者比例为1∶1时抑制作用最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MSC能在体外明显抑制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该作用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MSC和淋巴细胞)直接接触抑制,也可通过细胞与细胞的间接作用(如MSC的培养上清液与淋巴细胞)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SAG1和GRA2基因编码的单基因及复合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评价其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 大量制备pcDNA3.1-SAG1、pcDNA3.1-GRA2、pcDNA3.1-SAG1-GRA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肌内注射BALB/c小鼠,分别于2周、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另设立pcDNA3.1及PBS对照组.于3次免疫后4周作免疫指标测定(包括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IgG抗体及细胞因子IFN-γ、IL-4,MTT法测定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性),并观察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后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SAG1-GRA2组小鼠血清IgG抗体、IFN-γ、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SAG1及GRA2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IL-4;复合基因组小鼠生存时间较单基因疫苗组延长(P<0.01).结论 弓形虫SAG1-GRA2复合基因疫苗较SAG1、GRA2单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紫外线 (Ultraviolet)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 :体外观察紫外线B(UVB)对豚鼠郎格汉斯细胞 (L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UVB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L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剂量UVB( 2 5J/m2 )没有抑制作用 ,50J/m2 抑制率为 2 2 4 % ,10 0J/m2 抑制率为 54 5% ,2 0 0J/m2 几乎可以完全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紫外线可以直接抑制LC的功能 ,其免疫抑制机理可能与干扰LC表面分子自体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培养软骨细胞.MTT法测定OD值。结果:六味地黄汤对软骨细胞增殖观察点在第5~7天:最佳采血时间为灌胃后2h。而血清浓度以5%为宜,结论:六味地黄汤有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内及正常小鼠体外研究了Ⅱ型胶原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及对白介素-1(IL-1)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Ⅱ型胶原对AA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腹腔巨细胞(Mφ)产生IL-1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1的产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Ⅱ型胶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斌  文亮  郭毅斌  尹昌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220-1221
目的 :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小肠缺血 45min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后即刻、2h、6h、2 4h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肠黏膜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 ;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测定Peyer’s淋巴结 (PP)、上皮内淋巴细胞 (IEL)和固有层淋巴细胞 (LPL)增殖活力 ;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 ,统计细菌移位率 ;取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结果 :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中sIgA含量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浆内毒素含量较再灌注前显著升高 (P <0 0 1) ;并于再灌注后 2h起出现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 ;肠黏膜内sIgA含量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增殖活力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5 3~ -0 75 3 ,P <0 0 1)。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免疫功能下降 ,与肠外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26例总体表面积≥7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按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14例);11例同期献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患者伤后1、3、7和14 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CD14+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量,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水平.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在伤后14 d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0.739±0.299比0.320±0.237)和IL-2分泌水平[(11.02±2.50)ng/L比(8.21±2.63)ng/L3]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伤后1~14 d,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持续下降,而存活组则有所回升,伤后14 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持续抑制状态,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IL-2分泌水平,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检测对象均为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普通型ALL 22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和对照组14例.以血清硫巴比土酸(TBA)反应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T-细胞型ALL的TBA反应显著高于其余组(P<0.01),且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59).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素E_2(PGE_2).T-细胞型ALL的PGE_2升高并与TBA反应呈正相关(r=+0.84),7例被检者有5例大于对照组?+2S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于0.1Gy剂量碳离子全身辐射引起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干扰素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11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学物理实验室进行。①实验过程:取昆明系小鼠3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5组,每组6只,采用离子束进行全身照射。12C6 离子照射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辐照终端进行,照射剂量为0,0.01,0.03,0.05,0.10Gy。麻醉照射后24h,小鼠摘眼球取血。②实验评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γ-干扰素含量,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将眼球取血后的小鼠脱颈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常规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MTT法检测刀豆蛋白A和脂多糖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3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辐射对小鼠血清干扰素的影响:与未照射正常小鼠比较,0.01Gy和0.03Gy碳离子束照射后,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含量明显增高(P<0.05)。照射剂量继续增大至0.05Gy和0.10Gy时,血清γ-干扰素含量下降。②辐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未照射组比较,0.01Gy碳离子束照射可明显促进刀豆蛋白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和脂多糖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P<0.001,P<0.001),其促进作用与0.03Gy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Gy照射开始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当照射剂量增大为0.10Gy时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0.01Gy和0.03Gy碳离子束照射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能诱导γ-干扰素活性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李江滨  侯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153-1154,1156
目的观察翡翠贻贝多糖(PVPS)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方法小鼠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同时给药组灌服高、中、低3个剂量的PVPS溶液,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刺激指数等抗氧化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和脑组织SOD、GSH-PX,血清IL-2、IFN-γ和及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率均显著性降低,同时血清MDA水平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S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升高SOD、GSH-PX、IL-2、IFN-γ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率,同时降低M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VPS具有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