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常用血管结构不良来描述肠道的血管畸形,亦称肠血管发育不良。本院收治1例,经血管造影诊断并经病理证实。1 病历简介患者,女,74岁。因反复便血2年入院。曾先后5次行纤维胃镜检查、4次纤维肠镜检查和2次钡灌肠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时血红蛋白74g/L。1997年8月22日因再次便血而急诊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但未见异常。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示:动脉期,左结肠动脉一分支稍增粗(图1);实质期,见肠壁直血管扭曲成团状,局部静脉早期显影,肠腔内见高密度造影剂外溢,即活动性出血,局部可见相互平行的动…  相似文献   

2.
血管造影诊断肠道肿瘤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三例张朝杰,李跃海本文报告我院近3年来经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道肿瘤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例。着重讨论肠道肿瘤并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诊断及介入治疗等问题。造影方...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小肠出血(附16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动脉造影征象,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1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包括腹腔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结果 10例发现阳性征象,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例空肠良好溃疡,3例小肠憩室,1例绒癌小肠转移,2例小肠血管畸形,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4例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小肠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6年2月~2002年2月间,对4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对其中15例诊断明确患行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 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变30例,诊断准确率71.4%(30/42),30例中,小肠出血10例,大肠20例;对其中3例肠道血管畸形患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成功率100%;12例行动脉内血管加压素灌注,8例出血停止,4例无效,有效率66.7%。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有效可靠的检查手段,动脉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认识梅克尔憩室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提高对胃肠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特点。男5例,女1例,以Seldinger技术插管行选择性肠系膜上的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后,带管急诊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结果:血管造影表现有:①对比剂外溢2例,对比剂直接外溢出血管至憩室内,显示出袋状憩室影像。②憩室染色2例。表现毛细血管期回盲部区域-局限性条状或片状浓度染色区。③肠卵黄动脉显影3例,显示-细长无分支血管(通常是肠系膜上动脉的回肠支即卵黄动脉)直达右下腹至显影之憩室。手术所见憩室内有出血点及炎性表现。结论:憩室染色和肠卵黄动脉 显示梅克尔憩室的主要血管造影表现;对比剂外溢至憩室内是梅克尔憩室伴出血的典型血管造影表现。  相似文献   

6.
Abern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Abemethy畸形(Abemethy malformation)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DSA证实的罕见Abem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2例分别行内科保守治疗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并作文献复习。结果例1CT增强扫描及三维血管成像示:肝下段下腔静脉增宽,门静脉干及分支变细,胃和脾周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及分支明显变细,肠道静脉血少部分回流入门静脉,大部分经一迂曲扩张的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例2CT示:肝叶比例失调,右叶稍大,肝裂宽,脾大,脾门血管迂曲扩张。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DSA可见门静脉干闭塞,周围可见细小迂曲的血管,肠道静脉血大部分经一分流道人左肾静脉;脾动脉DSA显示脾静脉血主要经分流道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结论Abemethy畸形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以间接或直接门静脉造影为金标准。治疗方法应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及病人的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及造影过程中可疑之处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出血动脉显示清晰的患者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5例,明胶海绵+弹簧圈2例,聚乙烯醇微粒(PVA)3例。结果20例中13例造影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6例,动脉瘤5例,局部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2例,动脉侵蚀1例,局部血管痉挛1例。10例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8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后3d出血复发,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DSA检查对于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较好。栓塞治疗对于控制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性双重栓塞治疗胆道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讨论胆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经导管超选择性双重栓塞治疗胆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置入导管,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导管超选择栓塞出血动脉出血点的远端和近端,栓塞后造影了解栓塞效果。结果:12例胆道出血选择性肝动脉血管造影的表现。8例表现为肝内假性动脉瘤,2例为肝癌并发动脉-门脉瘘,2例肝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肝内片状造影剂溢出影,2例腹腔动脉造影阴性,而选择性肝动脉血管造影均显示病灶;10例经民管用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或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出血停止,随访无再出血,2例用明胶绵栓塞,其中1例栓塞治疗后3周,再次发生出血,用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栓塞出血停止。结论:选择性肝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胆道出血的关键,超选择性双重栓塞出血动脉的远端和近端是治疗胆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其治疗一次性止血率优于单纯明胶海绵栓塞。  相似文献   

9.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有时定位定性诊断较困难、本文报告9例。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获得了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3~74岁,均龄sl.2岁。病程5天至7年不等。先后均做过胃镜、纤维结肠镜或/和胃肠道钡剂造影。其中6例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能对出血的部位和病因作出诊断。二、检查方法: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插管技术,选用6F或7F双曲线导管,分别选择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下动脉进行造影。在造影前,摄一张腹部平片,以作对照。在X线电视透视引导F,插…  相似文献   

10.
肢体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放射学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和动脉栓塞对肢体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11例肢体动静脉畸形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对5例具有明显动静脉瘘的病人进行了10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时联合使用了包括鱼肝油酸钠在内的不同种类液态和固体栓塞材料。结果动脉造影明确了病变中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何者为主,为分类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2例栓塞后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减少。3例单纯栓塞治疗的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动脉造影和栓塞是肢体动静脉畸形诊断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鱼肝油酸钠可有效地用于动脉栓塞治疗肢体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脉造影对于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疗效价值.方法:3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经动脉血管造影26例发现出血动脉.9例手术治疗,22例进行介入治疗,其中16例灌注血管加压素或止血药,6例进行栓塞治疗.结果:随访2~6个月,3例复发出血,9例手术切除,2例内科治疗,22例介入治疗.结论: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行动脉造影,可发现内镜和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发现的出血部位,动脉造影是上述检查的重要补充,同时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亦能为手术做好准确的定位准备.  相似文献   

12.
介入诊断和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在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急、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血管源性病变20例。32例行DSA检查,27例行CT血管造影(CTA)和钡剂检查,其中13例同时行DSA,CTA和钡剂检查。共对10例血管源性病变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2例消化道出血病变在DSA检查中均清晰显示。DSA检查特别适用于肠道血管异常病变,结合CTA有利于提高肠道黏膜下病变诊断。10例介入栓塞止血均100%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超选择性DSA检查和CTA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于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介入栓塞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对急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方法对67例急性出血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术,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8例,下消化道出血12例,子宫出血17例,肝肾出血5例,急性咯血1例,术后急性腹腔内出血4例。 结果67例患者经一次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66例,诊断阳性率98.51%(66/67)。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出血直接征象37例,直接征象阳性率55.22%(37/67)。发现假性动脉瘤13例,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染色21例,子宫瘢痕染色及孕囊染色12例,血管结构不良出血1例。诊断明确后均成功止血。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4天后复发出血,经第二次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侧支供血后成功止血。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率98.51%(66/67)。 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术对急性出血可明确出血部位,而且可迅速有效止血,是一种安全易行、迅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肢体及颌面部低流量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肢体及颌面部低流量血管畸形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2年来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7例肢体及颌面部低流量血管畸形患者的治疗经过和疗效。本组患者应用直接穿刺、动脉造影 穿刺或动脉栓塞 穿刺等不同方法,向瘤体内推注乙醇或碘油 平阳霉素行硬化治疗。结果 17例中11例经一次硬化治疗治愈,5例行多次硬化治愈,1例会阴部低流量血管畸形患者因过度栓塞,引起局部肌肉坏死,行局部坏死组织挖除并植皮治疗。结论 肢体及颌面部低流量血管畸形的治疗难度比较大,但经皮穿刺硬化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DSA诊断小肠血管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DSA诊断小肠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本文分析8例小肠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及DSA特征,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所有患者均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临床特征①急性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②常规检查一般为阴性;③血红蛋白含量短期内降至4~6g/ml。DSA特征①动静脉瘘;②局部肠壁染色增浓;③局部血管异常增多,结构紊乱。结论DSA是诊断血管畸形所致小肠出血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Etiologic diagnosis of cerebromeningeal hemorrhage was suspected on CT scan without contrast imaging as a function of distribution of cisternal hyperdensities and/or topography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and/or distribution of parenchymatous hypodensities. It was established in 90% of cases by results of angioscan (type and site of vascular malformation causing the cerebromeningeal hemorrhage are defined with this percent exactitude). Cerebral arteriography provides indispensable precise morphologic data on the vascular malformation: exact site of aneurysm or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orientation of the aneurysm and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collar. It is therefore irreplaceable and will be guided by data from the angio-CT scan.  相似文献   

17.
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经肠系膜上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MI)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并行介入诊疗的18例NOMI。明确NOMI诊断后即行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结果本组18例NOMI中15例患者治愈;3例有效,介入治疗后腹痛减轻,但仍有局限性的腹膜刺激征,转外科行肠切除治愈;1例10d后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结论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持续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是NOMI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技术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9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超选并采用钢圈配合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59例造影发现出血阳性征象28例,栓塞治疗25例,止血成功21例,成功率84%。最终转外科手术10例。结论:动脉造影及栓塞技术可以作为消化道大出血的一项重要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23例,男16例,女7例。介入治疗7例,分别进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和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阳性病例16例,其中炎症出血3例(小肠2例、结肠1例),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畸形4例,肿瘤4例(小肠3例、胃癌1例);造影阴性7例。介入治疗7例,其中4例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明胶海绵栓塞2例、不锈钢圈栓塞1例。结论:血管造影时应尽可能将导管超选择插入相应的可疑异常血管分支,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阳性率,并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