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医药》2005,(2):45-45
我患慢性肠炎已经好多年了,用了很多药都不见效。有朋友告诉我提肛摩腹可以治疗此病。我坚持试了6个月,大便真的逐渐成型,而且再也没有复发。具体方法如下:每天早晨起床前和晚上入睡前,平卧在床上各做一次提肛摩腹运动。做时全身放松,双手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深呼吸,先提肛30次,向上提时吸气,向下放时呼气,一提一放为1次。提肛时注意力集中在肛门。做完后,再摩腹200次。摩腹前要先排净小便,过饱过饥时不宜进行。摩时,手心向下,右手放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顺时针和逆时针各100次。揉时先从肚脐开始,然后慢慢地扩大,直到整个腹部,揉一圈为1次。同时,注意力集中在丹田。按摩完后,双手放在肚脐上,做深呼吸3次,闭目养神3分钟。 黑龙江 林阿江  相似文献   

2.
《家庭药师》2014,(9):53-53
柯大夫:去公园晨练,常见一些人在树林中做深呼吸动作.请问这种锻炼有何用?是否人人都可以做这种练习?江苏张XX张读者:深呼吸锻炼法,是通过有意识的胸式和腹式深呼吸运动来锻炼膈,增加氧气吸入,改善肠胃功能,保护内脏。  相似文献   

3.
正一夜睡眠后,老人常会感到头部和颈部肌肉僵硬,四肢酸软。起床时在床上进行几分钟运动,不仅能解决当下困扰,长期坚持还能起到保健功效。仰卧侧屈仰卧在床上,一手向上举,随着上体侧屈,下肢用力伸直,左右侧屈分别做6~8次,可锻炼腰腹力量。挺腹平卧,双腿伸直,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气时放松,一呼一吸为一次,做10  相似文献   

4.
四肢骨折后正确的功能锻炼能使伤肢及早康复。现就护士在指导伤员进行功能锻炼时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一期功能锻炼的基本方法1.1 四肢骨折经整复、固定等处理后需要几个月才能愈合,长期的卧床或肢体的被迫制动,会使伤肢乃至健肢出现废用性肌萎缩;长期的制动还会引起关节挛缩、骨质脱钙、骨质疏松,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恢复,甚至遗留残废丧失劳动力。有见于此,在四肢骨折处理后的24~48 h内就应指导伤者做全身性的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健肢关节全幅度的运动和主要肌群的用力收缩,当然此时不让伤肢活动。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循序渐进地指导伤者进  相似文献   

5.
股骨干骨折术后的伤员,由于锻炼不当致膝髋关节僵硬或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时有发生。近年来我科对56例成年人不稳定性股骨干骨折者行切开内固定术,并有步骤地正确指导和督促伤员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消除因锻炼而影响骨折和伤口愈合的顾虑 首先对患者说明锻炼的意义,说明恢复肢体的活动能力,主要靠功能锻炼,讲明在进行锻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疼痛、活动幅度受到限制等。护士要做耐  相似文献   

6.
正我丈夫有用漱口水的习惯,每天三餐后必用,有时候还会不小心吞下去一些。我有时候觉得反正要刷牙就不必用了,但他不听。我很担心长期用漱口水对身体不好。湖北郑女士答:含有药物成分的漱口水不建议频繁使用,含有氟化物的漱口水具有防龋作用,浓度较低的(0.05%氟化钠)每天使用1次,浓度较高的(0.2%氟化钠)每周使用1次。有些抑菌作用的漱口水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口腔内菌群  相似文献   

7.
<正>问:我这几年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体重。我的BMI(体重指数)一直在27~29间波动。我知道我是超重了。我试过每天到健身房锻炼,试过喝减肥茶,试过游泳,但BMI就是下不来,尤其是出差一次体重就要长一点。有没有一种能立竿见影、马上降低BMI的减肥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频次的握力锻炼模式对终末期肾病(ESRD )患者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对准备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ES RD患者进行内瘘功能锻炼的知识培训。培训时即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握力锻炼干预。通过三种频次的握力锻炼干预(A组12例,握小球每天3次;B组12例,握小球每天5次;C组10例,握小球每天7次)。遴选出既可以有效增加ESRD患者内瘘直径、静脉血流量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又降低其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内瘘功能锻炼方式。结果握力锻炼干预后,三组握力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半年后,三组研究对象超声下内瘘吻合口最大静脉直径及血流量较做瘘1个月时有向上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每天3次的握力锻炼即可增加ES RD患者坚持内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钟皓 《家庭医药》2010,(7):22-22
最近我的牙齿痛,吃止痛药也只是稍微缓解。邻居告诉我,用冰糖炖莲子心可有效治疗。具体方法是:莲子心6克,冰糖10克,加1杯水,用文火煮15分钟后关火。待稍凉后饮用,1次饮完,每天1次。我服用1次后,牙痛就已减缓,吃2次就完全不痛了。  相似文献   

10.
询诊热线     
吃完东西就要上厕所是怎么回事我有近十年的腹泻史。每天只要一吃完东西,就会有便意,要马上钻进厕所才行,平均每日要排便五六次,而且长期大便稀,不成形。曾做过1次胃肠镜检查,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医生诊断说是口肛敏感,靠心理控制。可我控制不住,这些年情况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近1年还有加重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在基层医院COPD患者缓解期的疗效。方法对近三年我院就诊或转诊的COPD缓解期患者82例,在诊治的同时,指导患者缩唇呼吸、深呼吸、呼吸操等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时间2~3个月,每天坚持20—30分钟。观察患者缺氧、呼吸疲劳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肺功能VCmas(L)、FEV1/FVC(%)、FEV(L)、PEF(ffS)值的变化。结果经过坚持3个月以上的呼吸肌功能锻炼,患者缺氧状况、呼吸疲劳状况及肺功能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呼吸肌锻炼前、后3个月的FEV1/FVC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在基层医院对COPD缓解期有改善肺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现如今,锻炼健身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最爱"。但并非每种健身方法都适宜每个人。每个人在健身时要因人而异,切不可"一视同仁"。深呼吸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过度深呼吸会诱发心脑血管收缩,有致命的危险,心肌梗死、脑出血和其他意外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深呼吸有关。因此,专家建议,对  相似文献   

13.
询诊热线     
短时间连续排便是何原因 我每天早上5点半要解一次大便,约一小时后又要解一次大便,早饭后还要解一次,大便不干不稀。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怎样治疗? 许正华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肩周炎、腰酸背痛腿抽筋,这些病痛都和缺乏锻炼有关。告诉大家两句非常生动的口诀,可以改善上述情况,即“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深呼吸,下蹲起,十点十分去看戏”。  相似文献   

15.
王俊木 《自我药疗》2012,(11):54-54
一位75岁的老奶奶来到店上,说抽完血后瘀血久久不散.还隐隐作痛,希望买药治一下。老奶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要定期做抽血等几项检查。血糖高导致创口愈合幔,瘀血多,异得她都不愿上医院检查了,胳膊上的瘀血渐渐成了一个心结。我建议老奶奶取云南白药适量,用酒调成糊状后均匀地摊在无菌纱布上,再把纱布敷在瘀血部位,用胶布固定好,每天更换一次。第五天,老奶奶来了,对我们表示万分感谢。她乐呵呵地挽起袖口:“你看,淡多了.也不痛了!”  相似文献   

16.
正几年前,还不到50岁的我,就发现身体有些不对劲,腰疼、腿酸、浑身无力,还经常头晕、食欲下降。尤其是头晕太厉害,有几次走在大街上,忽然头晕目眩,犯恶心,满身是汗,好像天要塌下来了。到医院,大夫给我检查后建议我平时多加强体育锻炼,多到户外走走,品味大自然。从那天起,我就开始用"三宝"改变自己:第一宝:早起1小时跑步锻炼。以前我每天早上睡到上班前10分钟才起床,然后洗把脸就骑上电摩往单位  相似文献   

17.
年纪在了,我愈发尝到了体弱多病的滋味。一个朋友得知我患慢性结肠炎的事情,向我介绍了一种不吃药的食疗方法:用红薯和玉米粉做饼吃。具体制作方法是:玉米粉用沸水调和成团。红薯煮熟,放冷后去皮、碾碎,掺在玉米粉团内混合均匀,搓成长条,再切成小段。每段做成一个1厘米厚、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饼,烘干即成。一次不要做太多,1千克红薯和500克玉米粉的量就够了。每天吃3个,当天做的饼吃不完可以放进冰箱储藏。  相似文献   

18.
医药新知     
适当运动是长寿的秘诀瑞典科学家对3206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做了长达12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每周坚持锻炼1~2次可以延年益寿。运动项目包括骑单车和步行运动。如果偶尔锻炼一下,也许可以降低死亡机会28%,而每周坚持锻炼则可降低死亡机会达40%。这项研究也发现,每周运动次数多于1~2次并不能在40%基础上再有提高。(编者:这一调查结果并不意味着每周运动多于2次是多余的。能坚持每天运动者应坚持下去。)喝红茶能改善心脏供血一组日本学者最近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喝红茶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通,从而改善心脏供血。实验通过测试1…  相似文献   

19.
我2004年开始每天解大便3~4次,呈喷射状;2005年开始每天解大便1~2次,偶伴脓;现在大便每天5~6次不等,常仅排出脓状物,吃辛辣或油腻食物后加重。曾服用补中益气丸、固肠正泄丸、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有所好转,但是停药后病情反复。请问应如何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晨练,每天早晨到公园散 步、慢跑和做健身操。晨练时发现,参 加锻炼的多是老年人,还有些是已经患 病且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虽然这种健 康意识让人感动,但感动之余,却有一 丝困惑,为什么中青年人不爱参加体育 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