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竹辉 《右江医学》2003,31(6):550-550
目的 探讨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 对 60例偏头痛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并与 5 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偏头痛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且痉挛动脉支数越多 ,头痛发作频率越高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 (P均 <0 .0 1)。结论 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存在着颅内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偏头痛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小儿偏头痛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D对48例偏头痛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进行检查,对照分析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偏头痛患儿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相应药物治疗后,其相应指标恢复正常。结论:TCD检查可为偏头痛提供临床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发作期的TC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彦玲  张利 《当代医学》2005,11(4):58-58
偏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经颅多普勒(TCD)能直接取得颅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及血管功能状态的资料,这一首创性检查方法已被广泛用来研究偏头痛的(颅内血管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但国内外报道较少,近年本文作者应用TCD检测典型偏头痛62例,并对发作期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40例偏头痛患者为偏头痛组和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两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法测定两组血浆5-HT浓度,比较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偏头痛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的大脑中动脉(P<0.01)、左侧的椎动脉(P<0.05)和基底动脉(P<0.01)血流速度增快,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血浆5-H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1446,P<0.001)。偏头痛组血浆5-HT水平与与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呈明显正相关(r=0.357~0.574)。结论 偏头痛患者存在颅内血流的增快和血浆5-HT浓度的升高,且颅内血流的增快和血浆5-HT浓度的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林庆芳  陈孟丹 《广东医学》2004,25(10):1194-1195
目的 探讨小儿偏头痛临床特点 ,与癫痫鉴别诊断及经颅超声多普勒在小儿偏头痛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86例小儿偏头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颅超声多普勒 86例 ,75例显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增快 ,提示血管痉挛或狭窄。脑电图检测 86例 ,4 5例呈弥漫性慢波增多。结论 小儿偏头痛易误诊为头痛性癫痫 ,诊断必须根据临床表现、经颅超声多普勒、脑电图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经颅超声多普勒对小儿偏头痛具有重要客观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精神障碍与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精神障碍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0例偏头痛患者及30例正常人分别进行心理检测(SCL-90、SAS、SDS)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析偏头痛患者精神障碍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偏头痛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敌对,伴有躯体主诉的增多和人际关系紧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表现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增快。精神障碍与血流速度增快有关。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精神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二者是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且精神活动的异常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探讨二者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病例组)95例,其中66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及CO2试验,82例测血浆ET-1,53例同时行TCD及血浆ET-1检查。选择60例健康人作对照(对照组),均行TCD检查及CO2试验,并测血浆ET-1。对血浆ET-1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包括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过度换气降低体内CO2浓度后,病例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下降,其下降量高于对照组(P均<0.01)。病例组血浆ET-1为(80.89±28.70)pg/ml,高于对照组的(66.55±14.97)pg/ml(P<0.05)。病例组血浆ET-1与颅内动脉Vs呈正相关(r=0.4282,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CO2反应性及血浆ET-1含量增高。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浆ET-1含量增高均与偏头痛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了偏头痛130例头痛间歇期的颅内主要动脉。所有颅内动脉平均流速(MF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头痛严重程度的增加MFV有增高的趋势。提示偏头痛与颅内动脉机能改变有关,左侧大脑前动脉的MFV随头痛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脑血管TCD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了偏头痛130例头痛间歇期的颅内主要动脉。所有颅内动脉平均流速(MF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头痛严重程度的增加MFV有增高的趋势。提示偏头痛与颅内动脉机能改变有关,左侧大脑前动脉的MFV随头痛程度加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氟桂嗪治疗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的变化及疗效。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技术 ,检测 6 0例偏头痛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并应用氟桂嗪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结果 偏头痛患者治疗前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Vm)明显快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88.33%。结论 氟桂嗪能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动脉的机能状态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正>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评价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和检测脑血管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我们应用TCD检测偏头痛病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诊的偏头痛病人84例,男34例,女50例;平均年龄33岁。平均病程10年;典型偏头痛32例,普通型偏头痛52例。全部患者分别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进行检测。 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自愿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0岁,无个人及家族头痛病史。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294例4 ̄14岁头痛头迷患儿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73例(24.82%)。其中流速升高65例,流速降低15例,双侧不对称20例,脉动指数升高9例,降低8例。本文确诊典型偏头痛7例,普通型偏头痛44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22例。作者认为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了解颅内的循环状态协助临床偏头痛诊断及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头痛主要分为偏头痛型和非偏头痛型两大类,这两类都是因颅内外血管扩张所致。前者血管扩张的原因至今不明,其症状和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是研究头痛的重点。后者有明确的病因,除去病因则头痛消失。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一、颅内外血管的变化典型偏头痛每次发作都包括一个动脉收缩期(主要是颅内动脉)和一个动脉扩张期(主要是颅外动脉)。收缩期为偏头痛的前驱期,因血管收缩使脑血流量减少而引起一系列的前驱症状;扩张期为偏头痛的发作期,因血管持续扩张,血管壁水肿而使头痛由  相似文献   

14.
骆东妮  孙畅 《海南医学》2008,19(9):44-45
目的 研究普通型偏头痛的脑血管功能状态.方法 对25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分别在头痛发作期、发作间期进行TCD检查,记录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并统计分析.结果 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的颈内动脉系统中,颅内段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而颅外段无明显变化;椎-基底动脉系统无明显变化;发作期双侧半球指数均较发作期明显增高.结论 偏头痛发作问期颅内段颈内动脉系统血管持续性收缩而发作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浆5-羟色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董军立  秦碧勇  席刚明 《广东医学》2008,29(12):2022-2023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两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法测定两组血浆5-HT浓度,比较两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偏头痛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的大脑中动脉(P<0.01)、左侧的椎动脉(P<0.05)和基底动脉(P<0.01)血流速度增快,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血浆5-H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1446,P<0.001)。偏头痛组血浆5-HT水平与与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呈明显正相关(r=0.357~0.574)。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颅内血流的增快和血浆5-HT浓度的升高,且颅内血流的增快和血浆5-HT浓度的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流改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经颅多普勒测定48例偏头痛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后动脉、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和舒张峰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并与36名健康者作比较。结果:偏头痛发作期颅内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大多减慢(P〈0.05,P〈0.01),尤以VA及BA明显,间歇期颅内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以MCA为甚;发作期和间歇期的PI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量减少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间歇期颅内血管处于广泛的血管紧张度的增加及轻度功能性收缩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了120例偏头痛病人、34例偏头痛完全缓解的病人和40例同龄的健康对照者。结果显示:所有病例组的各颅内动脉平均流速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缓解组的各颅内动脉平均流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在偏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估计预后、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头痛,系由颅内血管神经机能紊乱所致尤其与颞动脉的扩张有关。发作部位常位于头部偏侧,呈周期性、发作性,局部剧烈搏动性疼痛。近年来我们对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进行了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确诊偏头痛的门诊病人56例,其  相似文献   

19.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在小儿偏头痛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测偏头痛患儿颅内动脉血流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2例 7~ 14岁偏头痛患儿进行TCD检测并随防 3个月 (观察组 ) ,并与同期健康儿童 3 2例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检测异常为 90 .63 % (2 9/3 2 ) ,对照组为 12 .5 % (4 /3 2 ) ;两组TCD检测各动脉血液速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对小儿偏头痛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项郑  冯飞  王珏  姜亚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993-99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偏头痛发作期的检测意义。方法对23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经TCD观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脑血管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所致;TCD为偏头痛敏感检查方法,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