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业瑜  荆春平 《医学信息》2010,23(13):2132-2133
目的比较持续蓝光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16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并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72h,B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每日12h,共3d。结果两组蓝光照射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B组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模式副作用明显少于持续蓝光照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持续蓝光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16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并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72h,B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每日12h,共3d.结果 两组蓝光照射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B组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模式副作用明显少于持续蓝光照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管春梅 《医学信息》2010,23(3):745-745
目的总结提高蓝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使疗效提高,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方法9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进行密切观察与保暖、喂养等.细心护理。结果99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时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有效方法;精心有效的护理是蓝光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赵凤艳 《医学信息》2018,(9):117-118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计9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儿平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蓝光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注射白蛋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结合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改善新生儿黄疸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方法从新生儿室选50例为治疗组,予以蓝光照射,由护士整体护理,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从普通病房选50例为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家长自行护理。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1w黄疸治愈较对照组高。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复杂,及时采取蓝光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三种方式蓝光照射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组2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间断照射方式,每天照射10h,对照1组采用全程照射方式,对照2组照射2d后间隔停1d再继续照射,观察各组照射6d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各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经皮黄疸指数、IL-10、IL-2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经皮黄疸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IL-2、IL-10高于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但各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与全程照射及间隔照射方式相比,间断照射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促使患儿尽早痊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联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9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在抚触基础上联合常规蓝光照射,观察组49例患儿在抚触基础上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4 d末测定患儿血胆红素水平,评估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胆红素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蓝光照射频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 2019 年 12 至2022 年2 月本院收治的高胆患儿 126 例,按照随机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63 例)和观察组(63 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再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长时间照射,观察组则采用蓝光间歇照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第 5 d的血清间接胆红素(Serum indirect bilirubin,IBiL)、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及血清中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α-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α,α-GST)、谷氨酸脱氢酶(Glutamic dehydrogenase,GLDH)三项水平及观察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蓝光照射频率治疗 5 d后,患儿血清中IBiL、TBiL、CysC、α-GST及GLDH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6.9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间歇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血清中各酶系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董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4):631-63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收的足月黄疸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5 d后抗氧化能力、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血清DBIL、TCB、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可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并可减轻蓝光照射所致氧化应激损伤,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10.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降低蓝光治疗的副作用。方法对本院出生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以JD-2经皮黄疸测试仪为监测工具,选择经皮黄疸指数测定12—18的轻中度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80例,采用每次3~6h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法,同期选择81例黄疸指数均值相同病因相近患儿做对照组,采用传统长时间12h以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副作用:皮疹、腹泻及母乳减少等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优于传统长时间连续照射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二极管(LED)蓝光照射和治疗性LED蓝光照射在低出生体质量儿(extremelylow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90例VLBWI患儿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A组患者45例采用预防性LED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儿采用治疗性LED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LED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差异,记录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患儿LED蓝光照射时间为B组,P0.05,A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峰值2项指标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4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B组患者依次为71.11%,17.78%,χ~2=5.553,χ~2=0.080,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LED蓝光照射防治VLBWI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我院儿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对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方法配合治疗,现将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丽  韩华  张鑫 《医学信息》2006,19(4):693-694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蓝光照射)26例及对照组(能量合剂、鲁米那、尼可刹米等)2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显著,可以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8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治疗8d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经皮黄疸检测仪检测胆红素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肝功能指标及观察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两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S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和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ometry,TcB)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TSB、IBIL、Tc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两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基转换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AST、GGT、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1.260,P=0.262).结论:益生菌联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血症较单一蓝光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保护患儿肝功能,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肠道菌落,提高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症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低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儿以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350mg/d)配以蓝光照射治疗;并与54例以酶诱导剂鲁米那5 mg/kg.d配以蓝光照射者对照;3天后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0.7%)高于对照组(53.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χ^2=9.22,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酶诱导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蓝光照射能有效地防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发生,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杨帅 《医学信息》2019,(23):147-148
目的 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3、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71±1.80)d,短于对照组的(6.23±2.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2013年9月住院的120例新生儿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蓝光照射方式不同分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组及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结果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组痊愈20例(66.7%),有效9例(3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达96.7%。不良反应院发热12例、腹泻8例、皮疹6例。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痊愈18例(60%),有效12例(4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达96.7%。不良反应院发热18例、腹泻12例、皮疹9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蓝光照射相比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三黄汤、茵栀黄联合西药、蓝光照射等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轻度:三黄汤加鲁米那、强的松口服治疗三天,中重度:茵栀黄加白蛋白、强的松、维生素、鲁米那、蓝光照射等。结果 31例轻度患儿给予三黄汤加鲁米那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3-4天23例,5-6天8例,血清总胆红素平均6天降到正常值;137例中重症患儿,茵栀黄加白蛋白、强的松、维生素、鲁米那、蓝光照射后嗜睡、呕吐消失,二便正常,皮肤及巩膜黄染6-20天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平均6-8天(105例)、8-10天(24例)、10-18天(8例)降到正常。结论早期发现并早期应用中药配合西药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并预防核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