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 奇恒之腑,名出《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脏、腑、奇恒之腑,为人体三类不同的脏器,有其各自的形态和功能特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脏器,虽然在形态上均具有“管腔中空”的特点而与腑相似,但其功能却是“藏精”而近似于脏,所谓“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正是其与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一般传化之腑之“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相  相似文献   

2.
“女子胞”为奇恒之腑,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历代医家认为就是女子的“胞宫”,又称“子宫”。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女子胞”的原意进行分析探讨:1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一词,首见于《素问·五脏别论》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在人体内的作用都是密藏精气,濡养机体,是  相似文献   

3.
高焰 《中国针灸》2001,21(8):39-47
《素问·五脏别论》载“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 ,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也就是说“奇恒之府”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 ,在功能上却不是饮食消化排泄的通道 ,又与腑有差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阳病治阴”说明六腑有疾 ,多取募穴治疗。“奇恒之府”也算是“腑” ,那么“奇恒之府”病变 ,是否有特定穴可取呢 ?也就是说“奇恒之府”有没有募穴呢 ?暂且不论“奇恒之府”是否有募穴 ,先看它们是否有对应的特定治疗穴 :《难经·四十五难》载“髓会绝骨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相似文献   

4.
贾润苗 《陕西中医》2009,30(9):1270-1270
奇恒之腑一语,出自《黄帝素问·五脏别论篇》,原文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泄,名曰奇恒之腑。”是中医经典中之绝句。“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是说此之六者,是人体内之阴精,如同自然界的大地一样,具有孕育和生长万物的作用,是人体内最高级别之腑。  相似文献   

5.
精室当属男子奇恒之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恒之腑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 ,多为中空的管腔性器官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有“六”者。而从古代的医著看男子奇恒之腑为“五”者 ,其实 ,男子的精室无论从形态上或是从功能上均可列为奇恒之腑 ,从而与女子的“六”数相对应。1 精室有奇恒之腑之形态精室位于小腹部 ,为男子的生殖器官之一。《医经精义》指出“女子之胞 ,名血海 ,名子宫 ,以其行经孕子也 ;男子之胞 ,名丹田 ,名气海 ,名精室 ,藏精之所也”。也就是说精室为男子之胞 ,子宫为女子之胞。从现代解剖学上概之 ,精室应包括精囊、输精管、前列腺、…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对脑和脊髓的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渐形成了脑髓学说,现大体按照研究阶段的主要论点略述如下: 一、脑、髓为奇恒之腑和头为精明之腑《内经》为脑髓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灵枢·经脉篇》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指出脑、髓为奇恒之腑,同属脏腑范畴,都是贮藏精气的器官,禀受父母先天之精而生成,并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充实。《灵枢·海率篇》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  相似文献   

7.
奇恒之腑作为《黄帝内经》脏腑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医家对其研究论述甚少。现将近年来对奇恒之腑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将奇恒之腑从命名、结构和组成等方面作简要介绍,分别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病理和证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是中医脏象学说对人体内一类组织形态中空与六腑相近,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似的脏器的统称.  相似文献   

9.
<正> 奇恒之府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男子为精室)。除胆为六腑之一外,其余均无表里配合,亦无五行配属,而与奇经八脉有关。奇恒之府形态中空似腑,功能主藏阴精,又不同于一般的传化之府。历代对奇恒之府探讨较少,多附于五脏中略加提及。本文拟就有关奇恒之府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如下。一、关于奇恒之府的“藏”与“泻”《内经》言奇恒之府“藏而不泻”,后人将其作为奇恒之府的特性,沿袭至今。对此,有必要加以具体分析。的确,奇恒之府形态中  相似文献   

10.
胆病一得     
余光明 《四川中医》1997,15(5):14-15
胆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本文所及,系指“胆囊炎”、“胆石症”范畴。愚在临证时,不拘于一味攻下,而审势利导,以小柴胡场化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胆腑居六腑之首,具有六腑的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其所传的化物是所盛的“精汁”。同时,其又隶属“奇恒之腑”,具有“奇恒之腑”的特点:“藏而不泄”。其在肝之短叶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盛精汁三合。由此,确定了胆腑的特殊生理功能;汇集肝之余气,聚而成精,贮存精汁,以及传导精汁。因此,胆腑具有既泄也藏的生理功能。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胆囊具有贮存、浓缩、排空胆汁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