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非良性型 )可引发各种脓肿 ,但引起帽状腱膜下脓肿者不多。我科从 1988~1994年共收治 3例 ,报告如下 :例 1:女 ,16岁。左耳反复流脓 5年伴左耳周肿胀 13d入院 ,检查 :左耳廓周围肿胀明显 ,触之有波动感 ,范围上至颅中线 ,前至左眉弓上缘 ,后至枕部发际 ,下至乳突尖下 3cm。外耳道肿胀变窄 ,积有脓液 ,鼓膜窥不见。血常规白细胞 3.2 6× 10 9/L ,X线报告 :双侧硬化型乳突并左侧胆脂瘤形成。入院诊断 :左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胆脂瘤型 )并帽状腱膜下脓肿。入院后行乳突根治术 ,术中见乳突筛区有 0 .3cm× 0 .5cm骨…  相似文献   

2.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常因炎症破坏中耳和乳突骨壁而向周围扩散,产生各种脓肿,但少有引起帽状腱膜下脓肿者。我院收治3例,报告如下。例1 女,13岁。左耳反复溢脓10年。耳内胀痛伴寒战、发热1月,半个月来左耳后肿痛,日渐伸延至左颞、额、枕及颈部。体检:T38℃,BP10.7/5.33kPa(80/40mmHg)。左上睑浮肿,左耳廓向  相似文献   

3.
1948年Henriksen首次从肺脓肿和口周脓肿中分离出腐蚀类杆菌(Bacteroides corrodens);10年后Eiken又从口腔感染和脑脓肿中分离出若干株,又10年后Henriksen(1969)从鼻和咽喉棉拭培养出26株。Dudley等(1978)曾报告3例腐蚀类杆菌鼻窦炎,其中1例并发硬脑膜下蓄脓。本文报告一例13岁黑人男孩,左眼与眶周挫伤后红肿发热、视力减退、突眼与流泪。检查发现左额顶区有摩擦音及波动感,左Ⅲ、Ⅳ与Ⅵ脑神经瘫痪(眶上裂综合征),X线相示左额与筛窦浑浊及上颌窦内有液平面,诊断为左全鼻窦炎、左眶周蜂窝织炎和左额顶部帽状腱膜下蓄脓。经额窦环钻、鼻外筛窦切除、鼻内上颌窦凿开及眶周与帽状腱膜下探查引流术后,发热不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了一例常规乳突根治术后命名性失语的病例。患者为13岁儿童,因左耳胆脂瘤性中耳乳突炎而行手术。术中暴露颅中窝硬脑膜,但检查硬脑膜无异常。小出血区曾用钻头磨削止血。术后第三天患者诉严重头痛,次日病人举止表现非常奇怪,并发现命名性失语,病人不能说出各种普通物品的名称。经神经外科检查、CAT扫描未显示脑脓肿或中线移位,脑左颞顶区显示密度减低,符合皮质血栓性静脉炎的诊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2岁。因左耳疼痛8天、流脓5天,伴发热、头痛3天,于1992年10月31日入院。既往无左耳流脓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左耳道后壁明显肿胀,有多量稀薄脓液,鼓膜不能窥视。左耳后乳突区红肿,触痛,波动感不明显。乳突X线片示:左乳突呈板障型,气房影模糊。实验室检查:WBC28.1×10~9/L,N0.85。入院诊断:外耳道疖肿并发耳后脓肿,急性乳突炎?以大剂量青霉素静滴治疗,次日头痛消失。入院第三天行乳突凿开探查术,术中见耳后皮下有—2.0cm×2.0cm软组织肿块,其内有少许脓液,乳突气房无炎症表现,外耳道骨壁正常。术后切口一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以颞浅血管为蒂的帽状腱膜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修复作用。方法对近 2年半内所做的连续 1 7例带蒂帽状腱膜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进行初步评价。修复部位包括鼻咽、颅底、上颌骨、眶底壁、口咽和口腔等肿瘤手术后缺损 ,缺损大小从 (5cm× 5cm)~ (1 0cm× 1 0cm)不等。介绍 3例典型病例。描述了帽状腱膜瓣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操作。结果  1 7例中 1 3例帽状睫膜瓣 (76 5 % )全部存活 ,4例 (2 3 5 % )部分坏死。 3例发生轻度伤口并发症 ,随诊 3~ 2 4个月 ,平均1 8个月的 9例存活患者中 ,4例出现远期并发症 ,分别为张口困难 3例 ,脱发 1例。结论 帽状腱膜瓣是一种血运丰富 ,质地较薄 ,柔韧性好的修复组织。临床成功率高 ,并发症较少且轻 ,供区隐蔽 ,是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 ,特别是颅底、眶底壁、鼻咽和口咽的理想修复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9岁。右耳反复流脓多年,半月前流脓增多,味臭,近3天来流脓减少,头痛伴发热,耳后及颞部肿胀并迅速波及右侧头部。体检:T38.2℃,P88次/分,R23次/分,BP16.8/10.7kPa。右侧头皮肿胀,其范围内起颅中线,前至眉弓,后至枕外粗隆与耳后相连;触之质软,有明显波动感。右侧额部及上、下眼睑肿胀,右外耳道后壁明显隆起有脓溢出,奇臭,鼓膜标志不清。实验室检查:Hb90g/L,RBC3.2×10~(12)/L,WBC189×10~9/L,NO.81,L0.09。右乳突X线摄片示:乳突浓密,蜂房结构消失,上鼓室、鼓窦明显扩大,边缘清楚,可见硬化圈;窦内见散在斑片状、结节状不规则模糊致密影。头颅正侧位X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们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施行面中部骨折手术10例,男8例,女2例, 17~44岁,平均35岁,单纯性颧弓骨折1例,颧骨、颧弓合并眶外缘骨折3例,颧骨、颧弓伴上颌骨骨折6例,2例采用双侧冠状切口,8例采用半冠状切口,加用附加切口6例.麻醉采用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能在术中检查咬牙合关系及进行牙弓夹板栓结.将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射在切口区,以减少术中出血,冠状切口自一侧耳屏前上端经颅顶连线切开至对侧耳屏前,距发际后2~3cm,切口最低位于耳垂平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骨膜,沿骨面及颞浅筋膜浅层表面剥离,下翻头皮瓣,分离至颧弓上约2cm时切开颞浅筋膜浅层,继续向下分离至颧弓,同时在眶下缘外侧切开额骨骨膜,在骨膜下分离,暴露眶外侧壁.颧骨、上颌骨骨折,眶下缘骨折也可经附加的口内切口和睑缘下切口暴露骨折断端复位打孔,用小型或微型钛板或钢丝固定.对陈旧性骨折用锯将骨折片断离后移动复位固定,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头帽加压,术后10d拆线.10例患者不仅恢复了面容及咬牙合功能,而且面部无明显可见瘢痕, 1例感头皮顶区麻木;1例缝线感染,延期愈合;余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耳源性硬膜外脓肿伴帽状腱膜下脓肿1例孟凡芹患者女,20岁,左耳反复流脓18年。入院前半月,耳内脓液增多,恶臭味,继而发烧,头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一周,体温不退,头痛加剧.颈项强直。左耳后及颞部脓肿并波及沈部,左侧头皮抑胀,其范围内起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面联合手术后颅底中央区穿通性缺损I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3例颅底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颅底中央区组织缺损,其中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1例.取瓣面积可达8cm×15cm左右.结果:用该瓣修复的3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血管恒定、血供好、组织薄、带有硬性支撑并可弯曲成形,取瓣径路与手术切口一致,不影响美观.因此,该组织瓣为修复颅底中央区穿通性组织缺损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额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在前颅底外科中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前颅窝底、眶、副鼻窦、鼻腔区肿瘤,经额眶鼻前颅底入路切除,术中采用额眉弓颅底一次性整块骨瓣成形开颅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长期脑脊液漏、颅底积液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结论: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前颅底能有效地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用胸大肌、斜方肌肌皮瓣或头皮瓣,能修复大多数头颈部缺损。但由于蒂短,应用于额部遗留疤痕有一定限制。本文介绍一种顶枕项颈肌皮瓣。顶枕瓣为一轴型肌皮瓣,包括头皮皮肤、枕肌、帽状腱膜以及覆盖斜方肌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蒂必须宽,足以包括主要的枕动静脉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一例原发性鼻咽结核。患者主诉右颈部隆起一个月,既往有反复咽痛史。检查见右颈部二腹肌区淋巴结肿大6×4cm,质硬,无压痛,活动差,但未与胸锁乳突肌粘连,左颈部二腹肌区淋巴结轻微增大,无压痛。检查鼻咽顶、右侧壁交界处粘膜呈不规则溃疡,然无出血和分泌物。两周后右颈部肿大之淋巴结中央变软。入院后行鼻咽溃疡部活检,病理显示多数典型郎罕氏巨细胞和干酪样坏死,证实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8岁。同左耳进行性听力下降3年,于1996年1月5日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左耳听力下降,伴左耳痛,但无头痛、耳鸣、眩晕、左耳流脓。经当地医院按中耳炎治疗,左耳听力未能恢复,l年前经中药治疗自觉听力有改善,停服中药后左耳听力下阵又明显,伴有左耳堵塞感,未继续治疗,近期左耳听力下降严重来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不大。专科检查:左耳道呈裂缝状狭窄,耳道后壁有一骨性隆起约1.0cmX1.0cm,质硬无压痛,表面呈给节状改变,耳道干燥,鼓膜无法窥清,左乳突区无压痛,乳突摄X片结果:左乳突气化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3种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对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进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4例经翼点入路,颞肌筋膜修补.结果 术后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好转,未发生颅内感染.2年生存16例,3年生存7例,5年以上存活4例.结论 颅面联合径路、额下径路、翼点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范围安全、彻底,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例 1 女 ,1 0岁。因左耳后蚕豆大小肿物 2个月余 ,增大疼痛 5~ 6d ,外院诊为耳后表皮囊肿感染来我院就诊。发病前无耳痛、耳漏、耳聋史 ,检查左外耳无畸形 ,耳道无分泌物 ,鼓膜完整标志存在 ,听力正常 ,无面瘫症状 ,耳后乳突尖部可见 2 .5cm× 1 .0cm大小隆起区 ,肤色正常 ,触之表面光滑 ,与皮肤无粘连 ,轻度压痛 ,基底部固定 ,有波动感。乳突许氏位片示乳突密度均匀 ,蜂窝清楚 ,尖部有约0 .5cm× 0 .5cm大小密度减低区。术中切开皮下组织可见白色肿物 ;呈囊样 ,表面光滑 ,分离时流出半固体状白色液体及白色酐酪样块状物 ,味恶臭…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2 4岁。因左面瘫一年 ,左耳流脓及左乳突区脓瘘 3个月就诊。在此之前无中耳炎病史。一年前出现左面瘫 ,行针刺治疗无效。 3个月前开始左耳流脓 ,一周后乳突区红肿破溃流脓 ,无耳鸣眩晕。体检 :心肺肝脾正常。左外耳道后壁塌陷 ,外耳道少许脓性分泌物 ,鼓膜窥不见 ,乳突尖部可见瘘管 ,压之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左周围性面瘫 ,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CT报告 :乳突区见骨质破坏约 2 cm× 2 cm,拟诊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在局麻下行乳突根治术 ,术中见外耳道后壁 ,乳突尖部骨质均破坏 ,鼓膜及听小骨无存。鼓室、鼓窦、外耳道、乳…  相似文献   

18.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病,为发生于皮下脂肪和筋膜的肿瘤样结节,偶亦可累及深筋膜和肌肉。本文报告一例颈部结节性筋膜炎并复习了有关文献。患者女性26岁,主诉左颈部肿胀疼痛7天。检查左颈部肿胀,从乳突部沿胸乳线向下延伸,约7cm×5cm大小,质软、呈弥漫性,与深部组织固定但与其上的皮肤无粘连。化验: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初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手术引流脓肿,但结果未见脓肿,而为一固定的黄白色肿块,深达肌肉并扩展到周围组织。鉴于完全切除有困难,即行一楔形切除活检,邻近的胸乳肌组织也行活检。病理检查示为有脂肪浸润的胶元纤维组织带和纤维细胞组织,更多的  相似文献   

19.
咽旁滑膜肉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男 ,3 8岁。咽部异物感 2个月余 ,感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 ,渐增大 ,于 2 0 0 2年 3月 1 4日入院。病程中无发热、声嘶及吞咽困难 ,无鼻塞、涕中带血及饮水呛咳。体检 :口咽部双侧咽侧索略肿胀 ,左侧扁桃体向中间移位 ,扁桃体表面光滑无充血 ,左胸锁乳突肌深面可扪及鸡蛋大小肿块 ,质韧、活动 ,口腔双合诊咽旁肿物与上颈部肿物为一体 ,呈哑铃状。肿瘤上极界限不清 ,下极与左颌下腺相连。纤维喉镜检查见左咽侧壁隆起直达会厌上缘 ,余未见其他明显异常。颈部B超示左下颌部 4.3cm× 3 .8cm× 3 .6cm低回声肿块 ,形态不规则 ,边界清楚 ,回…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16岁,发热、头痛、呕吐1周入院。自幼左耳流脓。乳突X线摄片示左侧慢性中耳乳突炎改变,上鼓室鼓窦区有可疑病灶,乙状窦及天盖骨质无明显破坏。血象:白细胞计数15.9×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考虑耳源性颅内感染而给予抗感染,间断使用激素及降颅压药物治疗。1周后病情无好转。行颅脑CT扫描示左小脑区呈现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范围约5.1×7.3×7cm,CT值9Hu,第四脑室受压右移,第三脑脑室及双侧脑室扩大。拟诊耳源性小脑脓肿,于局麻下行左乳突探查术。开放乳突腔后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