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吴霄迪  王禹 《天津医药》2003,31(10):653-655
目的:观察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SARS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影响重症SARS脱机因素。方法:分析4例脱机的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严重并发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呼吸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PSV PEEP),:PSV水平为10~23cmH2O,PEEP水平为4~10cmH2O。4例患者带机时间27~42d。结论:4例患者资料显示长期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重症SAR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症SARS治疗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32例重症SARS救治中激素应用、机械通气等问题。方法:治疗采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抗生素、免疫增强剂等。对治愈率、病死率、治疗并发症等进行统计。结果:24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75.0%;2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6.25%)。15例使用激素时间较长、剂量较大的患者中有12例(80.0%)出现二重感染,4例患者血糖升高(26.67%),4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26.67%);17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中3例(17.65%)造成肺损伤(纵隔气肿、气胸等),6例出现左心功能衰竭。结论:在对重症SARS救治中,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为避免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不宜长期使用激素,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应警惕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感染SARS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2名SARS医务人员在住院期间通过治疗、护理、查房或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进行总结。结果 存在有焦虑心理20人,占90.9%;恐惧心理19人,占86.4%;忧郁心理15人,占68.2%;睡眠障碍22例,占100%;行为失常4人,占18%。结论 通过心理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全部患者都能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SARS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甲基泼尼龙治疗(80~400mg/d,分2次静滴),治疗期间观察胸部X线片,血常规、生化、电解质的变化。结果35例应用皮质激素治疗,17例普通型均治愈(有效率100%);14例重型中治愈12例(治愈率85.71%),2例转为极重型后1例死亡;4例极重型治愈3例(有效率75.00%);35例中合并二重感染7例;发生精神错乱1例、高血糖1例、高血压1例、电解质紊乱1例。结论皮质激素治疗SARS可明显减轻肺部炎症,减轻中毒症状。病情严重的SARS患者短期应用激素是必要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的22例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我院共有22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16例,占72.7%;医师5例,占22.7%;保洁员1例,占4.6%。拔针后针头处置不当、穿刺、伤口接触和他人意外刺伤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环节。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强化职业暴露培训与教育,重视自身防护,提高操作技能,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旭芬  罗丽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92-2293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或降低重症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6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死亡46例(9.85%),发生肺部感染55例(11.77%);肺部感染治愈40例(72.72%),好转4例(7.27%),死亡9例(16.36%)。结论:医护人员、患者、陪护共同做好病房管理、基础、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对预防或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约有20%~30%的患者为重症,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以其无创性、有效性、安全性及可依从性的特点用于治疗SARS患者,对于改善SARS患者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并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医护人员的感染。北京小汤山医院10病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治疗4例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频呼吸机救治重症SARS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频通气 (HFV)对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分析 15例重症SARS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于高频喷射通气 (HFJV)治疗的情况 ,观察应用HFJV前、后患者呼吸频率 (RR)、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aO2 )及血气分析 (PaO2 、PaCO2 、pH)的变化以及HFJV治疗的并发症。结果 :15例SARS患者中 13例 (86.66% )显效 ,1例有效 (6.67% ) ,1例治疗失败 (6.67% ) ,改用有创呼吸机治疗。4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干燥 ,无其他并发症。应用HFJV治疗后 2 4hRR、HR、PaO2 、SaO2 较应用前明明显增高 (P <0 .0 5 ) ;撤机时RR、HR、PaO2 、SaO2 、PaCO2 较应用前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HIJV在重症SARS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 ,及时应用可显著改善SARS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纠正低氧血症 ,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李伟 《河北医药》2016,(23):3595-359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胸部外科手术患者拔管后应用的临床疗效并确定与无创正压通气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行胸部外科手术的17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其中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使用常规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P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Pa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4.0±1.7)d,(12.8±4.3)d,(27392.3±2713.2)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9.2±13.7)h,(5.3±2.7)d,(28.4±8.2)h,(17.3±5.3)d,(43623.4±3282.2)元](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发生率(2.3%,2.3%)显著低于对照组(18.4%,12.6%)(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SAPSⅡ评分是胸部手术后无创正压通气影响因素。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胸部外科手术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10 2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山西地区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 10 2例重症 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 2例患者男性 4 8例 (4 7% ) ,女性 5 4例 (5 3%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10 0 % )、咳嗽 (5 5 % )、呼吸困难 (4 4 % )。早期白细胞数平均 (6± 4 )× 10 9/ L ,淋巴细胞平均 (16± 12 ) % ,10 2例都有胸部 X线检查异常。疾病的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是高龄、无心理治疗。结论 重症 SARS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早期使用呼吸机 ,心理治疗有效 ,年龄、心理治疗是该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 newly emerged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a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major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 persistent fever, chills/rigor, myalgia, malaise, dry cough, headache and dyspnoea. Respiratory failure is the major complication of SARS and approximately 20% of patients may progress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quiring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However, the severity is much milder in infected young children. Treatment of SARS was empirical in 2003 due to our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new disease. Protease inhibitors (lopinavir/ritonavir) in combination with ribavirin may play a role as antiviral therapy in the early phase, whereas the role of IFN and systemic steroid in preventing immune-mediated lung injury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Knowledge of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the SARS coronavirus has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diagnostic tests. In addition, other antiviral treatment, RNA interference, monoclonal antibody, synthetic peptides, and vaccines are being develop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and possible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SARS.  相似文献   

13.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 newly emerged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a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major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 persistent fever, chills/rigor, myalgia, malaise, dry cough, headache and dyspnoea. Respiratory failure is the major complication of SARS and ~ 20% of patients may progress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quiring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However, the severity is much milder in infected young children. Treatment of SARS was empirical in 2003 due to our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new disease. Protease inhibitors (lopinavir/ritonavir) in combination with ribavirin may play a role as antiviral therapy in the early phase, whereas the role of IFN and systemic steroid in preventing immune-mediated lung injury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Knowledge of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the SARS coronavirus has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diagnostic tests. In addition, other antiviral treatment, RNA interference, monoclonal antibody, synthetic peptides, and vaccines are being develop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and possible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SA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 ,有助于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有明显传染源的 18例SARS患者的一系列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 0 % ) ;从发病到第 1次拍胸片时间为 1d~ 7d ;第 1次胸片单侧肺出现病灶者 6例 (33% ) ,双侧肺出现病灶者 7例(39% ) ,双肺纹理明显增粗、紊乱者 5例 (2 8% ) ;从发病到X线胸片出现双肺病灶的时间平均 (4 .7± 1.8)d ,病情进展迅速 ;从发病到X线胸片病灶最重的时间平均 (12 .3± 5 .2 )d ,即 2周之内病灶达高峰 ;病灶部位以右上肺及双下肺多见 ;形态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多见。从发病到病灶明显吸收的时间平均 (2 0 .6± 6 .3)d ,即 3周左右病灶明显吸收 ;3例SARS患者病灶恶化而死亡 ;5例出院前做胸部CT ,3例留有纤维索条样阴影。结论 :SARS的X线特点为 :右上肺及双下肺为好发部位 ,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主要表现 ,病灶出现早 ,进展迅速 ,易累及双侧肺野 ;一旦出现发热症状 ,积极地动态观察胸片变化情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临床观察研究的方法,对太原地区五所三级综合医院2003年3月至2003年5月所收治的临床确诊的304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NIPPV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4例SARS患者中接受NIPPV治疗的有44例(14.5%),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46±14)岁。有基础疾病者11例(25%)。应用NIPPV的平均时间(20±5)d。其中34例(77%)患者成功撤机,康复出院;3例患者(7%)因病情加重转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例(16%)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相比,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者和并发症人数的比例增高(P<0.05)。应用NIPPV通气治疗后,患者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改善,呼吸频率(RR)、心率(HR)减慢,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回升,与通气前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pH值变化不明显。13例患者出现恐惧、配合差、鼻咽部干燥及胃胀气,未发现气压伤及医务人员在应用NIPPV过程中感染SARS。结论应用NIPPV辅助通气可明显改善SARS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纠正低氧血症,显著降低对气管插管的需求。NIPPV应用的时机、患者的年龄、既往健康状况可能是影响NIPPV预后的主要危险因  相似文献   

16.
发热门诊与SARS传染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发热门诊在SARS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天津市SARS流行期间,我院发热门诊的患者组成及特点,采用归一化方法对比同期我市SARS病例的分布及2002年同期我院呼吸道感染急诊患者分布。结果:今年近一个月我院发热门诊累积就诊患者429例,转诊(定点医院)4例,其中确诊或疑似患者各1例。初诊病例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8.1%。2002年同期我院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443例。今年同期天津市每日新增SARS确诊病例累计175例,其中医务人员67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每日新增发热患者波动大,并呈现与SARS疑似患者相似的消长趋势,与SARS确诊患者峰值出现时间亦相近。结论:SARS流行期间我院发热门诊以普通发热病人为主,SARS患者不多,这与本市SARS流行期间,SARS病例以医院感染为主的特点相一致。急性发热患者数波动高峰是否有轻型SARS感染患者的参与尚待日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及时、准确地临床诊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可靠依据。方法 对同时具备发热、血象不高、胸部X线有异常改变的179例患者按照我们总结的SAPS胸部X线特征性表现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符合文中4项胸部X线特征性表现中的3项(含)以上者,均临床诊断为SARS,非SAPS患者只符合4项中的两项(含)以下。结论 胸部X线片的特征性表现对SAPS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患者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部分患者伴有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纹理稍增粗10例;46例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激发试验结果均呈阳性;胃镜检查35例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镜下表现。全部患者予以抑酸剂及抗反流药物,抑制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缓解胸骨后烧灼感;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予加以杀菌治疗。治疗开始后1周咳嗽次数开始减少。结论:慢性咳嗽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以白天咳嗽为主,经抗酸治疗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COVID-19疫情下发热门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流程,为COVID-19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提取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3月9日所有发热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1066例,以21~30岁居多(31.33%);首发症状排名前5位分别是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腹泻;完善了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胸部CT检查者分别占84.90%、83.86%、73.55%;发现28例COVID-19疑似病例,17例有流行病学史(60.71%)。血常规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胸部CT以肺部多发斑片状影、多发磨玻璃影为主。最终确诊1例。结论:COVID-19疫情下,详细了解发热门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并结合血常规特征、胸部CT及核酸检查结果,可有效识别COVID-19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为患者早日确诊,找到最佳的治疗时机。方法对近10年来我院的56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发热、咳嗽、咳痰、气短、气促;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分别占42.1%(32例)和43.4%(33例),28例(36.8%)伴有胸腔积液;肺结核以浸润型为主而肺癌主要以鳞癌和腺癌为主;并且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且比例为5∶2,平均年龄为57岁。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以中年男性为好发人群,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肺结核的类型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