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例1:女,31岁,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无痛及不适,查石乳外上象限触及肿块约3×2cm,边界尚清,质中,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右腋下触及淋巴结2颗约0.5cm×0.3cm。经B超,红外热象图示右乳腺纤维病可能性大,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右乳腺结核。 例2:女,36岁。发现右乳肿块4个月,既往有右肺结核病史,查右乳外上象限触及约3cm×3cm肿块,离乳头约5cm处,略高出皮肤与皮肤粘连,不红、  相似文献   

2.
金××,女,67岁。1984年4月6日诊。患者一个月前发现颈部有肿块,按之则痛,伴低烧。经安徽省立医院作右颈淋巴结活检为:滤泡型恶性淋巴瘤,以大裂细胞为主。遂来王老处就诊。查见两腋下及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质硬,轻压痛。体温37.8℃,纳差,乏力,消瘦,脸色萎黄,舌光红少苔,脉细数  相似文献   

3.
原发于胃的横纹肌肉瘤极为罕见 ,在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现将笔者收治的 1例胃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38岁 ,主因大便带血 ,间或黑便 7d入院。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胃窦部一充盈缺损 ,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胃横纹肌肉瘤。行胃横纹肌肉瘤根治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 ,大小约 3cm× 4cm×4cm ,未侵及周围器官 ,在胃小弯侧及幽门上下方可触及 3个肿大的淋巴结。术后予以VAC方案化疗。病理检查 :标本为切除之远端胃 ,近胃窦部前壁见一突起于黏膜面之肿物 ,大小约 3.3cm× 4 .5cm…  相似文献   

4.
<正> 肺肉瘤较为罕见,文献报道不多,仅见18例,其中纤维肉瘤只占4例。本文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纤维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X线表现作进一步探讨。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于1994年4月20日来院就诊。自诉:2天前骑自行车时突感右胸肋剧痛,随入当地医院就诊,胸透见右上肺类圆形实质性肿块并胸水。查体:营养佳,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右下肺叩实。听诊:右肺呼吸音弱,腹部及四肢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4.0×10~9/L、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诸疼痒疮,皆属于心李×,女,12岁。1984年2月就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寒颤身热(39℃以上),全身出现散在性红斑,色紫暗,伴双侧腮腺肿大,臀部、背部、右腋下各出现一肿块,右腋下肿块已有积脓,便秘,尿赤,舌红,脉数。查血:白细胞21600,中性80%。西医诊为“多发性脓疡”,经抗感染治疗后,未见疗效。辨证:“诸疼痒疮,皆属于心。”此由心火亢盛,气血瘀滞,火热邪毒,腐肉成痈。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相似文献   

6.
消法治渊疽     
邓××,男,2岁母代诉:患儿平素体弱,一月前曾出过“水痘”。最近三晚连续发热哭闹,不肯下地玩耍,食欲不振。检查:面色(白光)白,精神疲倦,身体瘦弱,手足不温,右腋下有一4×2厘米肿块,皮色不变,漫肿质硬,压痛,无波动感。舌淡,苔薄白,体温35.8℃。辨证:素体虚弱,病后阳气未复,即生“渊疽”(西医怀疑为结核性脓肿)。当先助阳透邪为治,方用保元汤加味: 黄芪9克、肉桂3克、党参9克、淮山12  相似文献   

7.
<正> 黄××,女,68岁. 初起恶寒、流涕咳嗽,医用参苏饮,病未减.转诊西医,右肺可闻水泡音及捻发音;白细胞18,600,中性88,淋巴12;胸透:右中肺野心缘旁有片状致密影,边缘较模糊.印象右中叶肺炎症.故留医,老人拒不住院.用青链霉素等治疗六天,病情日渐加重. 就诊时病者半卧位,已三天不能入寐,精神萎靡不振,面色晦暗,唇色紫绀,恶寒怕冷,喜盖厚衣,体温(腋下)38.6℃;烦燥口渴,渴不多饮;咳嗽频繁,呼吸短促,喉间痰鸣,痰稀如泡沫;大便多日未  相似文献   

8.
<正> 原发性大网膜恶性肿瘤罕见,我院近年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 例1:患者,女性,65岁,因左上腹痛伴肿块半月入院。疼痛受体位影响,侧卧位时明显。体检:腹平,左上腹扪有10×12cm~2包块,质硬轻压痛,表面欠光,界欠清,活动度差。钡餐示:左上腹胃肠外占位。钡灌肠及腹部平片检查未见异常。B超示:左上腹实质不均质性肿块,考虑恶性肿瘤,与肝脾和胰尾不能分开。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上腹大网膜肿块约12×10×8cm~3,质硬,高低不平,和胃大弯及脾相粘连,行肿瘤并脾切除术。病理诊断:大网膜平滑肌肉瘤。术后22天出院。出院后情况尚好。一年后又发现右下腹肿块  相似文献   

9.
金××,男,7岁。1979年3月31日入院,住院号:083825。患儿以低热、失语、右侧肢体阵发性抽动一月而住院。入院后病情逐日加重,体温升达39.5℃。一周后面部出现红斑,全身散发细小丘疹,躯干部密集。颈后、右腋下、两侧腹股沟扪及豌豆大淋巴结,频繁抽搐,  相似文献   

10.
陈洛川 《新中医》1992,24(12):33-33,31
郑××,男,58岁,1991年3月6日入院,住院号:2804。患者因心悸10年,心悸气促1月,加重1周入院治疗。体查:T35.5℃,P 98次/分,R 22次/分,Bp 14/12 KPa。神清,慢性病面容,唇发绀,半坐卧位,颈静脉怒张。心界左下扩大,心律不整,心率90次/分,闻S_1、S_3、S_4、心尖区sm 3°/6°向左腋下传。双肺呼吸音粗糙,肝于肋下1cm,双下肢轻度浮肿。入  相似文献   

11.
一、病案摘录金××,女,67岁,会计。1984年3月23日在××医院作右颈淋巴结活检,报告:滤泡型恶性淋巴瘤,以大裂细胞为主。1984年4月6日来我院就诊,查见全身淋巴结肿大一个月,无疼痛,惟低热,纳差乏力。体温37.8℃,血压110/70毫米汞柱。神志清楚,慢性消瘦病容,面色萎黄,舌光红少苔,脉细数偏弦。颈部、锁骨上、两腋下及腹股沟部均可扪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如黄豆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12.
陈某,男,50岁。农民。患者于1983年11月17日因右下腹疼痛、痞满拒按,伴呕吐1天而收入某院住院治疗,诊为“急性阑尾炎”,拟行阑尾切除术。术中阑尾未见异常,探查发现右中腹膜后有一约18×15×7厘米大小之肿块,呈暗红色,表面弥漫性渗血,穿刺未见任何液体,腹腔内有少量血性渗出物。临台会诊,确诊为“腹膜后恶性淋巴肉瘤”。考虑条  相似文献   

13.
<正> 睾丸附件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临床少见。笔者遇到1例,现整理报道如下: 病人男,65岁,因左阴囊肿物半年入院。查体:左侧睾丸及附件肿大,质硬,表面不光滑,约8.0×5.0×4.0cm,胸部X线片示:心肺未见异常。B超示:脂肪肝。双肾、胆囊、胰腺、前列腺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血沉、肝功能均正常。肿物针吸涂片三次:均未找到癌细胞。术中将睾丸、附睾、鞘膜及高位精索切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8个月,患者死亡,死  相似文献   

14.
本人自拟赤甘汤(赤芍、甘草各60克)治疗乳腺炎,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例1.杨××,女,32岁。1987年8月5日受凉后,当晚高烧寒战,右乳房胀痛,次日急来门诊,查体温38.5℃,右乳房肿块约3×3cm~2大,有明显触痛,舌红,脉数。投赤甘汤1剂,当天服四次,第二天体温正常,肿块变小,乳房肿痛消失大半,再投1剂告愈。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香菇多糖制剂对昆明小白鼠、C57纯系小鼠、BALB/C裸小鼠 3种品系小鼠 ,6种细胞系瘤株 (纤维肉瘤S180 、黑色素瘤B16、Lewis肺癌、肝癌H2 2 、人肺腺癌Anip973 、人结肠癌HC)进行抑瘤作用实验 ,观察证明 :香菇多糖制剂不同剂量对小鼠抑瘤作用效果不同 ,并具有广谱显效的抑瘤作用。  本实验采用小鼠随机分组 ,4~ 5周龄 ,体重 1 8~ 2 1 g ,雌雄兼用。S180 、H2 2 、Anip973 、HC瘤株为腹腔内接种 ,细胞量 5× 1 0 6/0 .2mlB16、lewis瘤株接种于小鼠前肢右腋下皮内、细胞量 1× 1 0 7/0 .2…  相似文献   

16.
例一:金××,女,37岁,1975年5月就诊。自述右腕关节疼、麻,局部渐起肿块已有半年。查其右腕手少阳三焦经脉阳池穴处有一卵园形2.5×2.5×1.0cm肿物,表面光滑,抚之坚硬,诊为腱鞘囊肿。治疗:局部消毒后,左手固定肿块,右手取三棱针于肿块顶部垂直刺入,出针后,两手压挤局部,从针孔挤压出淡黄色胶状透明液体,直到挤尽为止,再以酒精棉球揉按,局部立时平复。即可正常工作,日后多次追访,没有复发。例二:张××,男,28岁,1977年4月就诊。患者左侧眼眉稍外上方,相当于  相似文献   

17.
姜××,男,30岁,农民,1986年5月21日初诊。患者自述:一年来曾二次右下腹痛,每次发作皆经休息及抗菌素治疗约2~3天腹痛即可好转,十天前突然右下腹阵发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随即发热,食欲不振,尿少,便秘,并发现右下腹肿块,曾连续静点青霉素一周无效,转入我院治疗。入院体检所见:体温39℃,脉搏10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6mm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6 8岁 ,因发热、头痛、腰痛 6天 ,头晕、胸闷 1天 ,于 1998年 3月 12日 10时入院。入院时 T37.5℃ ,P 110次 /分 ,R 2 4次 /分 ,BP 10 / 6 k Pa,胸前及双腋下散在出血点 ,球结膜水肿 ,咽部充血 ,口唇轻度紫绀 ,双肺呼吸音粗 ,无罗音。心率 110次 /分 ,心律齐 ,心音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脐周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 ,双肾区叩痛 ,肠鸣音弱。四肢末梢凉 ,脉搏细数。束臂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 :血 WBC 2 8.7× 10 9/ L,RBC 5 .87× 10 12 / L ,Hb16 0 g/ L,Plt17× 10 9/ L;尿常规 :Pr( ) ,RBC( )。…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李××,男,66岁,因咳嗽、咯黄痰、喘4个月,确诊为肺结核。于95年2月9日入本中心住院治疗。自述85年曾因肺结核在外地医院治疗过,但未治愈即终止用药。检查:T36.9℃,P 104次/分,R 20次/分,BP 16/10kPa,双肺闻及湿罗音,心率104次/分,律整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胸片:双肺上中下野示斑片及条索状阴影,双肺上野及右肺中野各显示2×2cm透光区,内无液平;痰菌,WBC  相似文献   

20.
肠痈治验     
邱××,男,35岁。1980年8月28日初诊。患者两年前曾患“急性阑尾炎”经住××县医院保守治疗缓解。八天前,始觉右下腹灼热、疼痛,阵发性加剧;大便秘结、小便短店;寒热时作。刻诊:烦躁不安,右下腹肌紧张、有反跳痛,可扪及7×7厘米~2肿块。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