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山东青岛崂山蚋属Simulium纺蚋亚属Nevermannia一新种,龙潭蚋Simulium(Nevermannia)longtanstumsp.nov.。该蚋为Vernum组的蚋种,与Simulium(Never-mannia)vernumMacquart,1826[原EusimuliumlatipesMeigen,1804]、Simulium(Nevermannia)jilinenseChenandCao,1983[原EusimuliumjilinenseChenandCao,1983]和Simulium(Never-mannia)xinbinenseChenandCao,1983[原EusimuliumxinbinenseChenandCao,1983]相似,但生殖叉突、生殖叉骨、生殖腹板、蛹茧和幼虫后颊裂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94年5月中旬,在山东青岛崂山采集一些蚋科标本,经整理鉴定为4种蚋。其中亮胸蚋Simulium(Simulium)nitidithorax Puri,1932为我国已知种,在西藏、海南、福建均有记载:S(Nevermannis_)sp和S.(Eusimulium)sp为待定种;崂山绳蚋S(Gomphostilbia)laoshanstum sp.nov.是一新种。该新种与S.(G).pi  相似文献   

3.
海南绳蚋二新种描述: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岛崖县三亚和乐东县尖峰岭两地区绳蚋亚属二新种。海南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hainanensissp.nov.与S.(G.)epistumDelfinado,1971和S.(G.)torautenseTakaoka,1988蚋种相似:尖峰绳蚋S.(G.)jianfengensissp.nov.与S.(G.)metatarsaleBrunetti,1911.S.(G.)elaDavies,1987和S(G.)apoenseTakaoka,1983蚋种相似。但两新种的生殖叉突、生殖叉骨和蛹的呼吸丝与上述蚋种有明显差异.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青岛崂山蚋属 Simulium纺蚋亚属Neuermannia一新种,龙潭蚋Simuliumlogtanstum sp.nov。,该蚋为Vernum组的蚋种,与Simulium vernum Macquart,1826「原E酰螅椋恚酰欤椋酰? latipes Meigen,1804」、Simulium (Ne#觯澹颍恚幔睿睿椋幔辏椋欤椋睿澹睿螅澹茫瑁澹? and Cao,1983「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采自北京市怀柔县的蚋属Simulium一新种———北京维蚋Simulium(Wilhelmia)pekingensesp.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与其近缘种相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采自北京市怀柔县的纳属Simulium一新种--北京蚋Simulium(Wilhelmia)pekingense sp.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与其近缘种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真蚋属一新纪录辽宁省新宾县卫生防疫站(邮编:113200)孙悦欣作者在整理采自辽宁蚋科标本中,发现真蚋属1种──斯特斯真蚋Simulium(Eusimulium)satsumenseTakaoka,1976;系国内新记录。模式产地日本南西诸岛的下甑岛...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蚋科首次记录(双翅目:蚋科)孙悦欣,崔颖在整理1995年11月6日采自安徽省萧县官桥乡张集水库水渠内水生期蚋科时,经鉴定为纳蚋亚属Netvermannia一种和吉蚋亚属Gnus一种。1.纳蚋亚属NevermanniaEnderlein,1921...  相似文献   

9.
云南蚋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云南大理山区采集一批蚋类各期虫态标本,其中一种(按照苏联对蚋科的分类方法)应归属梯蚋属(该属为我国首次发现),且近似T.,maculata lenae and maculata ussuriana.Rubzov两亚种。但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区别特征是:①雄性生殖插骨特别长,前半部窄,后半部非常膨大,后缘呈锯齿状;②雌性生殖叉两端突非常扩张,中胸盾片有3条(宽和长基本相等)黑褐色纵条纹;③蛹有6条呼吸丝,其中1条茎分两枝,另外4条均发于基茎;④幼虫头囊腹面缺刻内缘小而圆。  相似文献   

10.
在整理采自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蚋科标本中,发现绳蚋亚属5新种,有湖广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huguangense sp.nov]、广西绳蚋(S.(G)guangxiense sp.nov]、异枝绳蚋[S.(G)heteropara sp.nov]、湘西绳蚋[S.(G)xiangxiensesp.nov]和刺绳蚋[S.(G)penis.sp.nov],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模式标本存放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蚋科名录(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蚋科名录(双翅目:蚋科)安继尧中国蚋科昆虫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种类调查阶段,生态资料很少。安继尧(1989)的蚋科名录,仅收集91种(包括台湾省)。Crosskey和我国蚋科专家一起,经广范收集资料(截止1994年11月),按Crosskey...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山蚋亚属一新种描述 (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省采获的蚋属(Simulium)山蚋亚属(Montisimulium)一新种:维西山蚋[Simulium(Montisimulium)weisiense sp.nov.]。  相似文献   

13.
报道海南岛截至2001年底的蚋类名表,并记述绳蚋亚属一新种。记录蚋科蚋属4亚属19种,其中包播作者近年发表的6个新种、1新记录亚属和2个海南新记录种。长茎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 Longitruncum新种,隶属Ceylonicum组,其主要特征是蛹呼吸丝排列成2 (1 2 1) 2,腹对丝茎和中丝组的二级茎特长,长度超过总茎长度的10倍。依据这一独具特征可与其他已知绳蚋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格尔木地区蚋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蚋类的种类和活动规律。方法网捕法和草叶检幼法。结果调查发现蚋科4亚属9种,即真蚋亚属Esimulium 1种,蚋亚属Simulium 1种,特蚋亚属Tetisimulium 2种和维蚋亚属Wilhelmia 5种。全年蚋类是从5月出现活动,7月密度指数急剧增高达全年活动最高峰,8月至9月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在10月活动消失;7月全天活动有2个高峰,分别在10:00和16:00~17:00,前峰高于后峰。结论初步掌握了蚋类的种类和活动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弄清海训部队发生群体性皮炎情况,并做好防治。方法在现场采用个案随机调查及走访当地防疫部门,查阅相关文献,逐一分析并采取防治措施。结果发现海训部队开训近一周后就发生皮炎,随机调查64名官兵,出疹率为96.9%(62/64)。尤以双下肢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点、丘疹、水疱样皮疹;其原因为蚋类昆虫叮咬引起。因海训场存在成群结队的蚋类昆虫,从早上6:00一直到黄昏都有叮咬活动,其活动高峰为上午7:00—9:00时,平均密度为28只/人工小时;下午4:00~6:00,平均密度为56只/人工小时。经现场处理后蚋密度下降,皮疹病人逐渐减少,说明防治有效。结论蚋类昆虫引起群体性皮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采自四川省峨眉山、碧峰峡的标本,对峨眉短蚋[Simulium(Odagmia)emeinesis An,Xue and Song,1991]幼虫和蛹的形态做补充描述并进行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酯酶(EsT)同工酶酶谱特征在蚋类分类上的价值,并为蚋类系统发育的研究积累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素木蚋、双齿蚋和五条蚋进行EST同工酶电泳,测量并计算各酶带的迁移率。结果3蚋种的EST同工酶酶谱共显示10条酶带,种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各自的特征性酶谱,种内个体之间、幼虫与蛹之间酶谱主带相同,非主带略有差异。结论EST同工酶酶谱可作为蚋种鉴定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足真蚋的实验室饲养繁殖方法。方法:采用吸管和指管法、小黑笼和大黑宠法,并以人、兔、鸡、小白鼠、猪为血源,观察其交配、吸血及产卵情况。结果:在白色有机玻璃管内,成虫可以交配受精,其交配率为16.2%,受精率仅为0.25%。雌虫对人、鼠、鸡和兔活体及猪离体血源均未见吸食;但用猪血糖水,有30%成虫吸食。结论:黄足真蚋是自育蚋种,在本实验的产卵装置中,能产生大量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弄清海训部队发生群体性皮炎情况,并做好防治。方法在现场个案随机调查及走访当地防疫部门,查阅相关文献,逐一分析并采取防治措施。结果海训部队开训近1周就发生皮炎,随机调查164名官兵,出疹率为97.0%(159/164)。尤以双下肢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点、丘疹、水疱样皮疹,其原因为蚋类昆虫叮咬引起。因海训场存在成群结队的蚋类昆虫,从6:00一直到黄昏均有蚋叮咬,其活动高峰分别为7:00—9:00和16:00-18:00,平均密度分别为28和56只/人工小时。经现场处理后,虫口密度下降,皮疹患者逐渐减少。结论蚋类昆虫引起群体性皮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班布蚋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班布蚋的季节消长。方法选择北湾地区3种生境,从4月开始至蚋活动消失,每月上、中、下旬3次,每次在日出前、后1h,日落前、后1h以及12:00、16:00共6次采用人帐诱进行蚋密度调查。结果蚋的密度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以营院内人工树林环境密度最高为51.54%;其次为干旱的盐碱性荒漠为37.18%,在树林茂密、杂草丛生的生境中密度最低为11.28%。蚋的活动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至8月上旬,6月为活动高峰时间,其最高峰在6月下旬,不同生境蚋季节活动曲线相似。结论6月是北湾地区蚋活动高峰时间,其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营院内人工树林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