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强化降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患者10例,采用尼麦角林联合他汀类强化降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踝臂指数、步行距离及血脂等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以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强化降脂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早期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3.
将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中药方泡足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前列地尔加中药泡足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辅以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杏芎氯化钠组液治疗,对照组3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根据临床症状和下肢彩超检查,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扩张下肢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指数,降低血脂,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对症状性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 回顾性分析167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利伐沙班(2.5 mg, 2次/d)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西洛他唑(100 mg, 2次/d),对照组单联抗血小板西洛他唑(100 mg, 2次/d)。2组治疗并随访18个月,观察主要肢体不良事件、主要心脑血管事件以及主要出血事件。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肢体主要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主要出血事件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 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西洛他唑可明显减少症状性下肢动脉疾病的心脑血管和肢体主要不良事件,改善预后,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评分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于该院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30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下肢动脉病变评分、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比对照组(80.0%)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评分、平均VCAM-1、FGF-2、IL-6及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下肢动脉病变评分、平均VCAM-1、IL-6及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平均FGF-2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下肢动脉病变评分、平均VCAM-1、FGF-2、IL-6及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下肢动脉病变评分、平均VCAM-1、FGF-2、IL-6及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可进一步改善糖尿足患者的预后。这可能与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可改善下肢动脉病变及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谢汝林  梁文琪 《临床医学》2010,30(4):9-11,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2型DM患者与5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①下肢动脉动脉病变的发生率,2型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2型DM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DM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④病程较长组动脉狭窄及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DM下肢动脉病变早期诊断、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引起的慢性缺血病变 ,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易致误诊。现将我院神经内科 2 0 0 3年 3月~ 2 0 0 4年 5月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08例,观察及测定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脉频谱形态.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均增厚,但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下肢动脉(P<0.05);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颈动脉严重(P<0.01);颈动脉RI、PI升高,而下肢动脉无明显改变.结论 CDFI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比下肢动脉更容易检出不稳定斑块,但其狭窄程度不及下肢动脉严重.  相似文献   

10.
将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k/d。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中药方泡足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前列地尔加中药泡足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辅以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三维后处理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8例中动脉硬化闭塞症3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外伤性动脉瘤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动静脉瘘1例.其中9例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与MSCTA一致.结论 下肢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的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下肢动脉的周围组织情况,是一种安全、简便、准确、无创伤的检查方法,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发病率约10%,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1].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ASO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全身情况、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 Society Consensus,TASC)分级,进行消除危险因素、加强运动[2]、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但鲜有应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报道.我科应用脉冲磁场联合氦-氖激光治疗ASO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崔宇 《全科护理》2014,(31):2904-2905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截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erans,ASO)是最常见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 3大并发症 (仅次于冠状动脉病和脑血管疾病 ) [1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我国 ASO患者以 6 0万例 /年的速度递增 ,其中 80 %~ 85 %的患者将会出现严重的肢体缺血 [1 ] 。尽管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使下肢 ASO的截肢率逐步下降 ,但对于下肢血运无法重建的患者 ,截肢术仍然是挽救严重下肢 ASO患者生命的最后手段。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截肢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比下肢恶性肿瘤和创伤高 ,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  相似文献   

15.
谭保平  王红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22-1524
目的:观察万爽力对有间歇性跛行的Fontain Ⅰ ~Ⅱ期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Fontain 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和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e index,ABI)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8.4%和30.3%,ABI分别为0.81±0.09和0.75±0.0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曲美他嗪治疗后,ABI由0.75±0.12提高至0.81±0.0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万爽力治疗Fontain Ⅰ~Ⅱ期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朱社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84-318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下肢动脉疾病174例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病例中动脉粥样硬化15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例,急性动脉栓塞8例,动脉损伤2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下肢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金属支架方式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一期通畅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主要临床症状持续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走障碍改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6min步行试验改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安全可靠。结论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应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6min步行试验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一期通畅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及血流的异常改变,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早期评估与康复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297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被试者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及足背动脉,观察频谱的形态,并测定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及频谱宽度,同时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流量: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低于正常对照组[(1.22±0.53),(0.71±0.62)mm~3/s;(0.72±0.5),(1.38±0.59)mm~3/s,P<0.05]。②峰值流速: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以足背动脉明显。③血管内径: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④血流频谱: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宽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60岁以上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时间早;60岁以下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也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第4年以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例数明显提高。 结论:①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提前,发生率明显提高,并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②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足背动脉改变为最重。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1次/d。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中药方泡足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周静息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结果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组在减少周静息痛发作频次、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肱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很好的改善LEASD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收住的72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4.7%(25/72),其与疾病自身、术前合并心血管病史、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疼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有效控制合并症,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心电监护,加强术后呼吸道和输液管理,充分供氧,有效镇痛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