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19岁-76岁,平均51岁,其中脑胶质瘤1例,鼻咽癌4例,鼻窦癌2例,口咽癌2例,食道癌3例,肺癌5例,乳腺癌1例,肝癌4例,直肠癌3例,宫颈癌1例,骨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31例共36个病灶。在CT或B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病灶内,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布源,将放射性活度为23.31MBq-29.97MBq的125I粒子按10mm层间距植入。结果:31例36个病灶,完全缓解(CR)8个,部分缓解18个,总有效率72.2%。术中11例出现少量渗血;术后出现胸背痛1例,1例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小于30%),保守治疗后恢复;食道气道瘘1例。结论:125I粒子植入作为常规放化疗治疗复发性恶性肿瘤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局部控制率高,创伤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 探讨其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制定的相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 对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手术配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或单纯粒子植入治疗, 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28个月, 平均20个月, 其中23例手术配合粒子植入者局部未见明显新生肿物, 15例单纯粒子植入病例均见病灶不同程度缩小, 不适症状有所减轻。除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1例患者咽部不适1周后缓解, 余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粒子植入后副反应。   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 为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的21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资料。共29处可评价病灶,其中25处适合125I 粒子植入治疗。应用治疗计划系统制定125I 粒子植入计划,在CT引导下植入粒子。粒子植入术后3 d 内行紫杉醇脂质体静脉化疗,次日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卡铂,每3 周重复1 次,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 个疗程化疗结束后125I 粒子植入治疗的25处病灶中完全缓解(CR)为16%(4/25)、部分缓解(PR)为56%(14/25)、疾病稳定(SD)为12%(3/25)、疾病进展(PD)为16%(4/25),总有效率(CR+PR)为72%(18/25),疼痛缓解率为82.4%(14/17),KPS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9)。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8 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为14.2 个月,1 年生存率为42.9%(9/21),主要为血液学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联合化疗能够提高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缓解率,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8月接受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头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125I粒子平面插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术后5—14天疼痛缓解,有效率80%,2例无效。10例患者局部肿瘤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协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骨转移瘤患者共34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2-21个月).术后2个月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疼痛评级明显降低(P<0.01),疼痛缓解率为89.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1.1%,1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6%.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不适合手术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碘-125粒子(125I)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复发性头颈癌的安全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制定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对18例既往接受过颈部外照射或术后联合外照射再次局部复发的患者进行粒子植入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随访4~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其中1年局部控制率为56.7%,2年局部控制率为39.2%。1年生存率为58.6%,2年生存率为4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Ⅰ级或Ⅱ级不良反应7例,Ⅲ级不良反应1例。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头颈癌安全有效,为治疗复发性头颈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例椎体及椎旁肿瘤患者(3例原发肿瘤,13例转移瘤)共28个病灶,行CT引导下或者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粒子活度0.5-0.8mCi,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7-100颗.肿瘤最小周边剂量(mPD)11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6.5个月(5-61个月).疼痛缓解率93.7%.神经功能恢复或者保留率93.75%.1年局部控制率64%,2年局部控制率50%,3年局部控制率32%,5年局部控制率4%.中位局部控制时间32个月.1年生存率73%,2年生存率59%,5年生存率41%.中位生存期36个月.1例患者因肿瘤进展出现截瘫,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椎体及椎旁肿瘤安全、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术中所需放射性粒子的总活度和数量,在CT引导下对4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并根据肿瘤病理性质,采用相应化疗方案。结果 40例患者中,21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7例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其余2例止痛效果欠佳;2个月后评价疗效,21例肿瘤完全缓解,19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局部疼痛、术后手术部位疼痛、术后发热、术后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患者。4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3例因原发肿瘤进展死亡,其余27例均生存。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疗效好,创伤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