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4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 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一种细胞因子.IL-4又名B细胞生长因子(B cell growth factor, BCGF), B细胞分化因子r(B cell differentiating factor r, BCDF), B细胞刺激因子-1(B cell stimulating factor-1, BSF-1), T细胞生长因子-Ⅱ(T cell growth factor Ⅱ, TCGF-Ⅱ)和肥大细胞生长因子-Ⅱ(mast cell growth factor Ⅱ, MCGF-Ⅱ).1986年其基因克隆成功, 国际统一命名为IL-4.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卵巢癌和6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率、核转录因子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foxhead winged-helix box protein 3(Foxp3)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及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及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失衡,Th17/Treg细胞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 LEF-1)是哺乳动物淋巴增强因子/T细胞因子(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T cell factor, LEF/TC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在前B细胞和T细胞中被发现,其与T细胞受体α结合诱导T细胞成熟和分化。LEF-1在很多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不仅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还在外科病理诊断中有助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该文就LEF-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b) (pGEX-Sjl4-3-3)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重组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内接种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20和22周ELISA法测小鼠血清中IgG及其亚类、IgE和IgA及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凋亡率及CD4+和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结果 口服组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6、6、4、8、10和6周达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均在免疫后4周达峰值;CD4+T细胞于8周达峰值,CD8+T细胞于14周达峰值.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于8、8、6和4周达峰值.鼻内接种组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分别于4、6、4、4、8、10和8周达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也均在4周达峰值;CD4+T细胞于8周达峰值,CD8+T细胞于4周达峰值.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于2、2、4和4周达峰值.口服及鼻腔内接种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且后者优于前者.结论 该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 Foxp3+ Treg/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5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40例无症状携带者(Asymptomatic HBV carriers,A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和ELISA检测外周血CD4+ Foxp3+ Treg/Th17细胞百分率、核转录因子foxhead winged-helix box protein 3 (Foxp3)/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 (RORγt) 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31,TGF-β1)/IL-17的水平.结果:AHB组患者CD4+ Foxp3+ 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及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CD4+ IL-17 +/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mRNA及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患者CD4+ Foxp3+ 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TGF-31水平及CD4+ IL-17 +/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C组患者CD4+ Foxp3+ 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TGF-β1水平及CD4+ IL-17 +/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失衡,Treg/Th17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IL-2是T、B 细胞增殖的重要因子。IL-4能增强LPS 刺激的B 细胞分泌IgE 和IgG_1。最近研究表明:体外低浓度的IFN-γ可完全抑制LPS 刺激B 细胞产生IgE 和IgG_1,另外,IL-2和IL-4同时作用于Th_1和Th_2细胞时可能起协同作用。本实验采用由BALB/C 或裸鼠脾脏纯化来源的B 细胞,用[~3H]掺入增殖实验,测定了IL-2对IL-4诱导LPS 刺激的B 细胞产生IgE 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纯化B 细胞在IL-4和LPS 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致死的发酵乳杆菌对牛乳β-乳球蛋白(BLG)致敏小鼠Th1/Th2细胞平衡、血清抗体水平及T细胞亚群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缓解过敏反应的作用。方法:用牛乳BLG和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腹腔注射诱发BALB/c小鼠致敏,建立动物过敏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致敏组和不同剂量的热致死发酵乳杆菌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含量。体外分离培养各组小鼠脾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3+、CD4+和CD8+T百分含量。结果:发酵乳杆菌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比值为13.53,显著高于致敏组的3.34(P<0.05);血清总IgE、BLG特异性IgE和总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脾细胞中CD3+和CD4+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趋近正常组。特别是高剂量的热致死发酵乳杆菌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抑制IL-4分泌的效果显著优于致敏组(P>0.05),且该组小鼠血清的抗体水平和CD4+/CD8+比值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热致死的发酵乳杆菌干预可改善小鼠的BLG过敏症状,其作用可能与促进Th1占优势的Th1/Th2细胞平衡,阻断IgE、IgG分泌及平衡T细胞亚群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Liu FF  Wei J  Fu 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3):193-196
趋化因子CX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由Tashiro等[1]首先从骨髓间质细胞中克隆出来,随后被确定为前B细胞刺激因子(pre-B cell stimulatory factor,PBSF)、T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在B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早确定的T 细胞生长因子是IL-2,近来陆续揭示一些因子对胸腺细胞(Thm)和T 细胞有丝裂原或丝裂原共刺激活性。这些细胞因子中有些(比如IL-4、IL-6)不经过IL-2途径活化T 细胞或Thm。这提示除IL-2外某些因子也有诱导Thm 和/或T 细胞生长活性。IL-7最初亦被认为是前B 细胞生长因子,最近发现胸腺组织中存在IL-7  相似文献   

10.
CD4+T细胞具有抗原识别特异性,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CD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活化,活化后的效应T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种类和生物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1型(Thelp cell 1,Th1)、2型(Thelpcell 2,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Th1细胞主要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 并分析BD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BD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 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1、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亚群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10、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BD患者总T淋巴亚群、CD8+T及Th1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75(54.23, 80.32)]比[72.10(62.23, 86.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1/Th2细胞因子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接受诊治的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 根据患者骨密度降低程度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症继发组(60例)和未继发组(36例), 另外招募同期8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NF-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水平,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仪检查骨密度。分别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继发组与未继发组的INF-γ、IL-4水平及INF-γ/IL-4, 腰椎L1-L4、髋部骨密度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组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外周血INF-γ水平、INF-γ...  相似文献   

13.
近来发现,T 辅助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IgM 向IgG 亚类转换及IgE 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4可诱导脂多糖(LPs)激活的鼠B 细胞分泌大量IgG1和IgE。同样,用IL-4培养的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20重组蛋白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构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卵蛋白(OVA)哮喘组;A20重组蛋白治疗3 d组;A20重组蛋白治疗7 d组。在末次激发24 h后所有小鼠取左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PAS染色。取右肺组织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e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5、TNF-α及IFN-γ含量以及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il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mRNA表达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TNF-α水平增高,而IFN-γ水平降低;肺组织CTGF、TGF-β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以及NF-κB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20重组蛋白3 d和7 d干预组小鼠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IL-5、TNF-α水平,CTGF、TGF-β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NF-κB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BALF中IFN-γ水平明显上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2个不同治疗组之间上述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20重组蛋白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发生,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TGF-β1/CTGF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和20周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口服免疫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2、6、6、8和10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悬液中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2、4和6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4+T细胞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8+T细胞无明显变化。鼻腔内接种免疫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10、6、10、8、8和10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悬液中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2、4和8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4+T细胞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8+T细胞无明显变化。口服免疫和鼻腔内接种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且前者优于后者。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5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7组,分别为重组Bb-Eg95-EgA31皮下注射组(A组)、肌肉注射组(B组)、鼻腔内接种组(C组)、口服灌胃组(D组)、空载体对照组(E组)、Bb对照组(F组)和Bb培养用液体培养基(MRS)对照组(G组)。免疫后8周各组鼠用50个Eg原头节攻击,攻击25周后,处死小鼠,分离细粒棘球蚴包囊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ELISA检测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和脾细胞上清液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和脾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重组Bb-Eg95-EgA31免疫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45.33%、41.33%、70.67%和62.67%;血清IgG、IgG2a、IgG2b和IgG1水平升高,IgG3和IgE降低;脾IFN-γ、IL-12和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脾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脾CD4+和CD8+T细胞显著增加;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细粒棘...  相似文献   

17.
IL-21是于2000年发现的属于IL-2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它同该家族其它成员(IL-2、IL-4、IL-7、IL-9、IL-13和IL-15)共用一个受体亚单位γc.IL-21由活化的CD4+T辅助细胞产生的,其受体表达在多种免疫细胞(B、T、NK细胞)上,因此对多种免疫细胞有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IL-21能提高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IgG1的产生,抑制IgE的产生,从而调节人体体液免疫.IL-21还可增强NK细胞、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杀伤功能,从而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作为最新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IL-21在免疫调节、抗肿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型辅助T(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及多功能T细胞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2基因敲除(NOD2~(-/-))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NOD2~(-/-)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气管分别滴入MTB减毒株H37Ra建立肺部感染模型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4周后,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评分;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NF-α和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多功能CD4~+ T/CD8~+ T细胞的比例。结果 NOD2~(-/-)小鼠感染H37Ra后肺组织炎症加重,肺组织TNF-α和IFN-γ含量增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两种小鼠感染后, CD4~+/CD8~+T细胞中TNF-α~+、 IFN-γ~+单阳性细胞及TNF-α~+IFN-γ~+细胞均显著增加;与C57BL/6小鼠感染组相比, NOD2~(-/-)小鼠感染组体内TNF-α~+ CD4~+ T细胞、 IFN-γ~+ CD4~+T细胞及IFN-γ~+ CD8~+ T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H37Ra可诱导NOD2~(-/-)小鼠的Th1细胞型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是一种对细胞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多肽。支气管哮喘发病中会出现Th1/Th12细胞免疫的失衡。Th1细胞的活化和NK细胞产生的IFN-γ,可抑制B细胞产生IgE、IgG1和IgG4,在哮喘发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IFN—γ在哮喘发病中的地位,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病因,同时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B细胞表面TLR2在B细胞交叉提呈肿瘤来源自噬小体(tumor derived-autophagosome,DR)抗原诱导效应T细胞再活化过程中的作用,DR经淋巴结注射方式免疫C57BL/6小鼠,收获免疫小鼠的淋巴结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以负载DR的C57BL/6、TLR2~(-/-)和MyD88~(-/-)及TLR2抗体封闭的小鼠脾脏B细胞作为pAPC。DR分别与分离纯化的WT C57BL/6、TLR2~(-/-)和MyD88~(-/-)及TLR2抗体封闭后的小鼠B细胞共孵育,然后与免疫小鼠CD4~+T和CD8~+T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与WT C57BL/6小鼠B细胞组相比,负载DR的TLR2~(-/-)B细胞和MyD88~(-/-)B细胞及TLR2抗体封闭的B细胞活化效应CD8~+T和CD4~+T细胞产生的IFN-γ水平显著降低。以上结果提示B细胞交叉提呈DR抗原、诱导效应T细胞活化依赖于TLR2/MyD88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