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在多数省、市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至第三位。我省胃癌死亡率男、女性均占首位;男性胃癌死亡率达32.43/10万,某些地区如,慈溪县庵东区东三公社胃癌死亡率竞高达70/10万以上。因此,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迫切地需要做到“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虽然近几年来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以及病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痛,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也较高,有些地区胃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据我省已经完成的恶性肿瘤三年死亡回顾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来看,胃癌占我省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胃癌年死亡率在男性为38.41/10万,女性为18.49/10万(标化后,男性为32.43/10万,女性为13.86/10万)。发病年龄在40—60岁为最多见,可见胃癌对劳动人民的生命健康危害很大,所以在胃癌的防治工作中,必须狠抓“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要做到“三早”必须开展胃癌普查。鉴于目前还缺乏对胃  相似文献   

3.
《癌症》1986,(2)
国际胃癌讨论会于1985年7月在沈阳召开(由WHO与卫生部联合举办),有日本、美国等8位胃癌专家参加,现将会上讨论内容扼要报道如下: 一、普查:主要靠X线、胃镜、活检,通过上述方法可发现早期胃癌达60%,其中51.7%无症状。认为胃癌普查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胃癌的死亡率。 二、流行病学:胃癌一级预防战略包括以下6条:(1)禁烟;(2)吃黄绿色菜;(3)少食咸的食  相似文献   

4.
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之第三位。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是胃癌取得良好预后的惟一途径。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警示指标隐匿,早期诊断更为困难。随着胃镜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可以获得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机会,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期胃癌(EGC)属多原发癌者占6.5%,术前漏诊率可高达20%。迄今为止,胃癌诊断依然以影像学、内镜、病理组织学为主要诊断方法。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因此年龄40岁以上,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胀满、疼痛及无法解释的消化不良者,应高度警惕胃癌,及时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胃内窥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的广泛应用,不但发现了许多“微小胃癌”,并且遇到一些于胃镜粘膜活检时诊断为“胃癌”,但术后标本却找不到癌灶的病例,称人“超微小胃癌”或“点状癌”。本科从1982年以来,共发现三例(占胃癌总住院人数的0.56%,占早期胃癌的8.5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癌系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等出现症状再经检查确定诊断,大部分病例已至晚期,致使手术疗效不够理想。本文总结本院近十五年来胃癌病例400例。发现从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检查有75%以上的病例已有转移,证实为晚期,为此本组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也较国内文献报道为低。今后应争取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提高疗效,现将本组病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前列。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时75%病人已为播散性疾病[1]。对无手术机会及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化疗为主要的姑息治疗手段。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草酸铂(OXA)、羟基喜树碱(HCPT)、甲酰四氢叶酸钙(LV)  相似文献   

8.
残胃癌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胃癌系指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后,残胃内发生的癌。近年引起临床界重视,国内报道渐多。截至1984年底已经报告60多例。但多因不能早期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1975年以来发现7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2.07%(7/347),其中2例获得了早期诊断,报告如下,并综合国内资料,讨论诊断和治疗问题。临床病理资料性别和年龄:男6例,女1例。年龄在44—66岁间,中位54岁。病程及症状:7例首次术后均经过良好。确诊残胃癌前之症状持续时间2年以上者2例,2年者1例,1年者1例,8、6、5个月者各1例。就诊时具有上腹灼痛者5例,吐胆汁者5例,呕血或黑便者4例,阻塞与噎感者1例,贫血和浮肿者1例。7例均感近期明显消瘦。  相似文献   

9.
赵瑶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2):205-207,216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前列,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唯一途径。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胃镜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但对亚临床症状患者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而且,早期胃癌缺乏一定的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从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中、晚期胃癌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预后较差;而早期胃癌经及时手术、化疗后的5年存活率可达99%.所以胃癌早期诊断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自1984年5月~1997年5月经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早期胃癌129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性91例、女性38例,年龄17~78岁(平均 46.7岁),其中40岁~49岁者39例(30.2%).因上腹饱胀、夜间不适行胃镜检查者66例(51.2%),因上腹隐痛、反酸检查者42例(32.6%),因上消化道出血或其它症状检查者21例(16.3).均经刷检和/或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其中104例接受了  相似文献   

11.
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96-2498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改进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残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首次胃切除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35例,占97.2%),首次手术B-Ⅱ式29例,占80.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7.5年。残胃癌发生于胃肠吻合口者占58.0%,发生于残胃小弯者占35.9%,发生于贲门者占6.1%,根治性切除手术占58.3%(21例)。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行胃切除手术治疗时应以B-Ⅰ式或Roux-en-Y吻合为首选,B-Ⅱ式吻合需加Braun吻合较为合理。对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5 年生存率低,胃癌治疗主要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主。 由于 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目前传统的肿瘤标志物敏感度和特异度有限,早期胃癌患者诊断困难。 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途径, 胃癌治疗的靶点以及有效的预后评估方法成为热点。 近年来,肿瘤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丙酮 酸激酶 M2(PKM2)是细胞糖酵解中的关键酶,在肿瘤组织、血清及其他体液中表达异常,不仅参与了肿瘤细胞的营养代谢,还 参与丝裂活化蛋白酶(MAPK)的转录、磷脂酰肌醇-3 激酶/ 蛋白激酶 B/ 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 Akt / mTOR)信号通路以及 NFκB/ miR-148a / 152 反馈环等多个过程,并通过上述反应促进了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血管肿瘤的生成,并抑制了胃 癌细胞的凋亡。 PKM2 可用于胃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本文对近年来 PKM2 在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的 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研发新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祁亮  杨阳  杜娟 《现代肿瘤医学》2018,(7):1063-1066
目的:探讨胃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我们对1例胃腺癌术后发生脑转移的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观察,随访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综述。结果:患者为36岁男性,2015年11月因“胃镜确诊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胃低分化腺癌,术后病理分期为IIIc(T4aN3cM0),免疫组化示HER-2(+++)。患者术后曾行6次多西他赛+替吉奥双周方案化疗,后因出现纵隔淋巴结及肺转移又行6周期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赫赛汀三周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疗效评价为CR,后行赫赛汀单药维持治疗。2016年12月,患者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后行头颅CT、MRI增强扫描示小脑多发转移伴水肿,结合患者病史,诊断为胃癌脑转移,予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并行脑转移灶三维适行放疗(50 Gy/25 f),放疗期间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两次癫痫小发作,患者及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于出院两天后死亡。结论:胃癌脑转移临床罕见,尽管现有的文献报道了包括放疗、手术及综合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模式,但胃癌脑转移尤其是多发脑转移因其恶性度大、进展快而预后差,所以对于出现头痛等症状的胃癌患者要注意排除颅内转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胃癌卵巢转移是未绝经胃癌女性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胃癌晚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卵巢,主要治疗方法有转移灶切除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其他对症治疗等.但由于胃癌卵巢转移往往缺乏临床症状特异性,且容易与卵巢原发肿瘤混淆,其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率均较低,总体预后差.了解胃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治疗,提高远期生存率.本文就胃癌卵巢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子宫颈癌复发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我院试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ytry简称FCM),并配合细胞学,病理学和临床检查,以期达到癌复发的“三早”,延长寿命,提高5年生存率。 1 材料与方法 1986~]991年的选择宫颈癌放疗患者50例试用FCM测定早期发现癌复发,其中29例于放疗后6月复查时常规取FCM标本,另21例在随访中有症状或体征时取FCM标本,同时送细胞学或病理学检验以明确诊断。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4岁(27~72岁);按FIGO标准分期,计Ⅱ期40例,Ⅲ期10例。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49例,腺癌1例。 1.1 流式细胞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胃癌的伴癌表现是指胃癌患者由于癌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的各种影响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部分伴癌表现可在胃癌确诊之前成为首发症状,如能熟悉,有助于早期诊断。现将我院1985年至1987年观察的110例胃癌患者的伴癌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皮肤白斑共86例(占78.2%)其中71例在胃癌症状发生前出现,多分布在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肿瘤病人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梗阻、疼痛等症状前往就诊时,已多属晚期。且目前临床上鉴别肿瘤性质,除依据病理学检查外,尚无理想方法,这给肿瘤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定性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为外  相似文献   

18.
提起内镜,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提起胃镜、肠镜,很多人就立刻明白了,并马上流露出很难过或者惧怕的表情。实际上,内镜是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很多人都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大便带血等症状。引起这些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有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癌以及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等。其中炎症或息肉等都是良性病变,治疗的效果很好,而胃癌、食管癌及结肠癌则是恶性肿瘤,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才好。而要早期诊断这些疾病,最准确、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做胃镜和结肠镜。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手术后的随访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术后的继续治疗,如化疗、放疗。(2)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复发灶或转移灶。(3)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第二原发癌。现就第二、三方面的内容加以讨论。一、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复发灶或转移灶旧的观点认为大肠癌术后一旦复发或转移即意味着死亡,因此对术后的随访不以为意。并认为与其发现了无法治疗,不如不发现、不知道为好。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大肠癌的恶性行为比胃癌、肺癌、肝癌、食道癌为低。如对复发、转移和治疗抱积极态度,则部分病人仍可望治愈而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0.
胃癌亚临床转移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亚临床转移是指常规临床与病理检查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是发生“临床转移”的前提或早期阶段。对其正确诊断与妥善处理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之一。胃癌新辅助疗法和缩小手术的开展,客观上要求将胃癌转移的诊断提高到亚临床水平。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亚临床转移的诊治奠定了可行性基础。目前,胃癌亚临床转移的诊断宜划分两个水平,即确定性诊断与危险度判断,两者相互联系与补充共同指导着胃癌的治疗。现就胃癌亚临床转移的诊治进展综合介绍如下。1 胃癌亚临床转移的诊断胃癌主要转移形式是淋巴行转移、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