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解决一些不能仰卧位患的CT扫描,研究头颅侧位CT扫描方法。方法 设计出与仰卧位扫描解剖位置相一致的定位基准线和头垫角度,利用计算机功能使侧位图像旋转至正位。结果 90例受检查的扫描图像全部达到了仰卧位扫描的效果。结论本方法的应用解决了一些不能仰卧位患的CT扫描,操作简便,节省了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CT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2.
降低剂量螺旋CT对儿童颅脑扫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岁以下的儿童用低剂量螺旋cT头颅扫描,以降低儿童在行CT检查时接收的放射辐射。方法总结69例儿童颅脑CT用三组不同参数扫描。结果在管电流80mAs和100mAs,对儿童颅脑扫描,图像显示清晰,噪声低,扫描信息完整。在管电流为50mAs儿童年龄小于3岁时,也能达到上述效果。结论采用低剂量对儿童头颅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儿童在接收头颅CT检查时的放射辐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对诊断颅底骨折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指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38例外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有颅底骨折的症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有颅底骨折临床症状者112例,对照组为无颅底骨折临床症状,但是常规CT扫描可疑颅底骨折者26例。结果在观察组所有患者中,12例常规CT扫描及高分辨率CT扫描均未发现颅底骨折;15例常规CT未发现颅底骨折线,而高分辨率CT扫描发线26处;传统CT扫描共发现颅底骨折线108处,而高分辨率CT扫描发现颅底骨折146处。高分辨率CT在额窦内壁线形骨折、乳突线形骨折和筛板凹陷性骨折等几种类型骨折方面的能力远优于传统CT,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CT相比,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更能够清晰准确直观地显示颅底骨折的存在、部位、范围等。对于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检查或常规CT扫描可疑颅底骨折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颅底高分辨率CT扫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头颅CT特点。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8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头颅CT扫描显示未发现异常8例,10例以白质侵犯为主,皮质受累较轻。脑水肿6例,脑梗死2例,脑缺血1例,脑出血1例。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尽早行头颅CT扫描,及时发现颅内病变并指导治疗,以降低孕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系指头部受伤后,首次头颅CT扫描颅内束发现血肿的部位,经一段时间以后再次CT扫描或经手术发现的新血肿。现对我科15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护理经验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CT扫描可直接清晰显示病灶及其解剖关系。CT用于立体定向有三种方式:直接法,间接法和先后法。直接法是将病人头同定在立体定向装置内进行CT扫描,测量的坐标直接用平手术定位;间接法需经坐标架扫描后换算成定位坐标;先后法是将逐层扫描之病灶大小及位置标记到头颅正侧位片上,并据此定位。此三法中以直接法精度最高,最有前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颅底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做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56例,诊断率为87.5%,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较高,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颅底骨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电地形圈(BEAM)对脑梗塞所致脑损伤的定位.脑机能损伤程度的评定是一个较好的客观、无创、经济.实用的指标。本文整理了20例因动脉粥硬脑梗塞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颈动脉系统梗塞的高龄患者脑电地形图动态资料.与20例同龄正常人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头颅CT影像学特点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住院17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立即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头颅CT影像学检查显示无明显脑部病变9例,阳性患者中发现脑水肿6例,脑缺血2例,其中1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对尽早发现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的脑部病变并指导临床救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振斌  吴宗山 《安徽医药》2019,40(2):181-183
目的 评估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2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家属意愿对13例患儿进行管电流150 mAs头颅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组),15例患儿进行管电流75 mAs头颅CT低剂量扫描(低剂量组),由3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价并给予影像诊断。结果 3位医师盲法评价结果显示,低剂量组扫描所获图像质量得分略低于常规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均为100%,对影像诊断无影响;但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较常规剂量组高(P<0.05),图像噪声与辐射剂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结论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诊断HIE与常规剂量扫描具有同样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有围产期窒息史,疑诊HIE的60例患儿于生后1-5天常规行头颅CT检查。结果 患儿脑水肿发生率86.7%,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53.3%。结论 尽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头颅CT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考虑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扫描。结果:50例患者经常规头颅CT扫描,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者45例。结论:常规头颅CT可以作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或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脑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新生儿使用Philips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分别行管电流低剂量50mAs和常规剂量250mAs行全颅脑扫描,用适当窗宽和窗位显示并拍摄,并于左基底节区进行CT值测量,记录感兴趣区(ROI)的CT值,比较图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86.7%和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时ROI为2.63±0.35高于常规剂量的1.7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辐射剂量、CD剂量加权指数(CTDIw)与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比值分别为20.0%和20.1%和20.0%。结论在保证CT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扫描剂量是早产儿放射防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技术是一项常规的CT检查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多排CT和高压注射器的临床应用,使CT影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我院于2004年5月引进了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采用胸部动脉CT值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胸部动脉CT增强扫描,使得胸部CT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CT薄层扫描高分辨率重建技术诊断颅底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薄层扫描高分辨率重建技术的特点,以及该技术在颅底骨折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对35例脑外伤病人先进行常规CT检查后,又对其颅底进行薄层扫描,并进行高分辨率重建。结果:35例脑外伤患者在常规CT扫描15例疑有颅底骨折.再行薄层扫描,并进行高分辨率重建技术后,35例患者均确诊为颅底骨折。结论:对疑有颅底骨折的病人,正确而熟练地应用CT薄层扫描,并进行高分辨率重建,能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罗华英 《江西医药》2009,44(3):271-272
目的探讨头颅CT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诊断明确的139例脑瘫患儿采用西门子螺旋CT扫描。结果颅内有异常征象者76例,CT阳性率54.7%;CT异常征象主要为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等。139例脑瘫主要病因为窒息、早产、孕期宫内感染及接触有毒有害物等。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异常率越高。结论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寻找病因及定位,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世峰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88-78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 SCT)常规扫描结合薄层连续性高分辨重建诊断颅底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颅底骨折患者,先进行M SCT常规扫描(层厚、层距5~10 mm),再对可疑颅底骨折者行薄层连续性高分辨重建观察(层厚、层距0.625~1.25 mm)。结果:颅底骨折常规CT扫描确诊18例,薄层连续性高分辨重建55例全部诊断,骨折部位有颞骨乳突、额骨眶板、筛骨水平板、蝶骨翼突、枕骨斜坡等,其中单发骨折31例,多发骨折24例。结论:M SCT常规扫描结合薄层连续性高分辨重建能够明显提高颅底骨折检出率,对临床急救诊断有直观、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CT扫描的广泛应用,头颅CT扫描证实有脑梗塞病灶存在,但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的病例并非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39例(占同期收治脑梗塞病人268例的14.5%),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17例,女22例,年龄51~78岁,平均68.9岁。病程2小时~5天25例,6~1O天8例,11~15天6例。突然发病3例,缓慢发病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颅CT在脑囊虫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74例脑囊虫病患治疗前后头颅CT进行比较。结果:CT影像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达94.7%,治疗前后CT影像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头颅CT是诊断脑囊虫病的最佳手段在疗效评价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颅CT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诊断明确的139例腩瘫患儿采用西门子螺旋CT扫描、结果颅内有异常征象者76例,CT阳性率54.7%:CT异常征象主要为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等.139例脑瘫主要病冈为窒息、早产、孕期宫内感染及接触有毒有害物等.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异常率越高.结论 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寻找病因及定位,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