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抗肿瘤辅助用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中成药销售金额连续3年均排在第1位;康艾注射液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排序均居第1位;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DDDs始终排在第1位;各个药品的DDC值相对较稳定,DDC较高的有康艾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和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结论 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应用总体上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辅助用药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2.
黄丹雪  王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0):2584-2588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2022年单抗类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临床抗肿瘤药安全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单抗类靶向药物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排序比(B/A)。结果 2020—2022年单抗类靶向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长。贝伐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连续3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位。帕妥珠单抗由2020年的第5位增长到2022年的第3位。曲妥珠单抗DDDs连续3年均排在第1位。2022年新增品种(维迪西妥单抗、维布妥昔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等)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均相对靠后,但其DDC值较高。地舒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伊尼妥单抗等的DDC值较低,且B/A>1,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的B/A<1。结论 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单抗类靶向药物的结构总体上较为合理,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医改新政策下辽宁省肿瘤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规范其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的金额分析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2018—2021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改新政策下,新型抗肿瘤药物品种逐年增加,2019年销售金额和构成比激增,之后呈平稳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总使用金额和DDDs未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吡柔比星的使用金额逐年递增.表柔比星、多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使用金额逐年递减.从排序来看,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的使用金额连续3年排前3位.表柔比星与吡柔比星的DDDs排名持续居于前2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DDC及其排序相对稳定,多柔比星脂质体的DDC持续居于首位.大部分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B/A值接近于1.00.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5~2007年抗肿瘤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梅  蓝玉进  张琳  李越 《中国药房》2008,19(35):2737-2739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增加;各类抗肿瘤药销售金额排序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稳居第1位;枸橼酸他莫昔芬3年中DDDs始终处在第1位;国产药、注射剂、"医保"类抗肿瘤药在我院使用频率较高。结论:我院抗肿瘤药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林燕芳 《海峡药学》2014,(4):115-116
对我院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2013年我院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列前三位的品类为香菇多糖(15.59)、多西他赛(13.36)和吉西他滨(9.63)。说明我院抗肿瘤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张趁 《天津药学》2014,26(5):44-46
目的:评价本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类别、国产与进口药品销售变化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伴随着2011年本院肿瘤科的成立,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且明显高于年度用药总金额的增长幅度;两年来,多西他赛和香菇多糖销售金额排序前2位;国产、注射剂、"医保"丙类抗肿瘤药在本院使用频率较高。结论:本院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生物技术药和靶向性高的新型高效肿瘤药物将成为未来临床药物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6—2007年抗肿瘤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略有上升;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药和抗肿瘤植物药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多西他赛销售金额连续2年位居榜首,奥沙利铂由2006年销售榜的第3位跃居至2007年的第2位;连续2年DDDs最高的为三苯氧胺。结论抗肿瘤植物药、辅助治疗药、抗代谢药和抗肿瘤抗生素系抗肿瘤的主要用药,其销售金额与DDDs在用药管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建议临床医师多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便宜的国产抗肿瘤药物,为国家医保基金和患者减少负担。  相似文献   

9.
刘锐锋 《今日药学》2012,22(5):306-309
目的 评价本院抗哮喘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9~2011年抗哮喘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哮喘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哮喘药销售金额稳居第1位,黄嘌呤类药物DDDs稳列第1位,布地奈德吸入用混悬液销售金额稳居第1位,DDDs增幅最大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其次是布地奈德吸入用混悬液.结论 本院抗哮喘药物的应用情况基本合理,哮喘的治疗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吸入型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吸入型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复合剂型很可能成为今后哮喘治疗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2011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2011年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他抗肿瘤药物及辅助治疗药物在抗肿瘤药物销售总金额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1.66%,62.49%,65.44%,69.91%,62.44%. 胸腺素和多西他赛的销售金额在5年中稳居前2位. 他莫昔芬和昂丹司琼的用药频度保持在前列. 结论 该院抗肿瘤药物用药结构基本合理,药物品种保持稳定,一些新型抗肿瘤药逐渐应用于临床,将在今后的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辽宁省肿瘤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数据,对其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量、销售金额逐年增长,用量排名前两位的为地佐辛注射液和地西泮片,地佐辛注射液与咪达唑仑注射液位列销售金额的前两位。第二类精神药物的DDDs逐年增长,地佐辛注射液与地西泮片的DDDs始终居前两位。地佐辛注射液、布托啡诺注射液和咪达唑仑注射液的DDC居前3位。B/A接近1.00的药品包括地佐辛注射液、酒石酸唑吡坦片。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4—2016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总使用金额和DDDs逐年增长。来曲唑和戈舍瑞林连续3年位列销售金额前两名,来曲唑和他莫昔芬的DDDs始终保持在前两位,其中来曲唑的销售金额和DDDs连续3年居于首位,并呈上升趋势。戈舍瑞林和依西美坦的DDC连续3年居前3位。各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B/A值为0.5~3.5,其中B/A接近1的药品包括来曲唑、甲羟孕酮和托瑞米芬。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使用规章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品排序比;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使用金额排名前5的中药注射剂100例,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上升幅度不大。康艾注射液的使用量稳居第1位,康莱特注射液的用药金额逐年上升,排名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康艾注射液的DDDs逐年增加,2017年超过参麦注射液,跃升为第1位。醒脑静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的DDC值偏高,连续3年稳居前4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排序比接近于1.00。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结论 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继续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宣教等手段规范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保肝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保肝药物的应用数据,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保肝药物的销售金额及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注射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和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连续3年居前2位。注射用复合辅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的DDC居前3位。B/A接近于1的药品包括注射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硫普罗宁和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片。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保肝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止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止吐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6—2018年止吐药的使用金额、数量及其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剂型、不同作用分类、不同医保类别和各品种止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止吐药的总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加,注射剂为主要给药形式。止吐药按作用机制分为3类,连续3年5-HT3受体拮抗剂的使用金额和数量占99%以上。2016—2018年自费类止吐药的使用金额和数量构成比不断增长,2018年占80%以上。托烷司琼(5 mg)的DDDs值始终位于第1位。帕洛诺司琼(2 mg)在2016—2017年的DDC值最大,2018年阿瑞匹坦胶囊的DDC值最大。甲氧氯普胺的B/A值大于1,且一直位于首位。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止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具有药物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2022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规范其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排序比(B/A)。结果 2020—2022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销售金额大幅增长。帕博利珠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使用金额较大,排名靠前。2022年新增的品种(阿替利珠单抗、卡度尼利单抗、赛帕利单抗、斯鲁利单抗、舒格利单抗、恩沃利单抗)销售金额排名靠后。替雷利珠单抗的DDDs近3年大幅增加。卡度尼利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DDC值偏高,且B/A<1。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DDC在2022年有大幅度的下降,DDC值较低,且B/A>1。结论 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7.
王玥  刘硕  陈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713-2717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数据系统收集2015-2017年麻醉药品数据,对麻醉药品的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麻醉药品的销售总金额持续增长,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10 mg)的销售金额增长远高于总金额增长速度,芬太尼透皮贴剂(8.4、4.2 mg)的销售量持续下降。羟考酮缓释片有替代芬太尼透皮贴剂的趋势。各麻醉药品DDC值2015年与2016年完全相同,2017年各麻醉药品DDC值均有所下降。B/A值接近1.00的麻醉药品有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控释片、盐酸吗啡片(10 mg)、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和阿片片。结论 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麻醉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2022年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安全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排序比(B/A)。结果 2020-2022年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奥希替尼连续3年销售金额稳居第1位。仑伐替尼销售金额大幅增长,而吉非替尼销售金额大幅下降。奥希替尼、埃克替尼、吉非替尼的DDDs近3年稳居前3位。仑伐替尼DDDs大幅上升,而索拉非尼DDDs大幅下降。普拉替尼、赛沃替尼和洛拉替尼的DDC值偏高。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和达可替尼DDC值较低。从B/A可以看出,2022年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的B/A>1,赛沃替尼、培唑帕尼和阿来替尼的排序比<1。结论 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使用总体上较为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