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助萌技术结合固定修复对前牙重度磨耗者进行[牙合]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前牙重度磨耗的患者,采用正畸助萌技术伸长磨牙,适度增加[牙合]间距离,以便恢复前牙解剖形态,行前牙烤瓷固定修复。结果验重建后,牙列形态与咬合获得恢复,咀嚼功能良好。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正畸助萌结合固定修复是一种用于前牙重度磨耗[牙合]重建的有效方法,既可改善咀嚼功能和美观,又可保存后牙的牙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正畸治疗中阻生牙助萌术为例,探讨正畸患者的牙周手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诊治过程:25岁男性患者,牙龈呈炎症表现,牙列不齐,右上颌侧切牙阻生。前牙深覆牙合,双侧第一磨牙及尖牙远中关系,右上颌中切牙和尖牙间存在间隙。前期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并开辟右上颌侧切牙处的间隙。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设计偏腭侧切口,在有效暴露阻生牙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所有软组织,同时根据正畸牙移动的目标位置行骨增量和软组织增量,术后牵引并排齐右上颌侧切牙。结果 通过合理的牙周手术设计,本病例在正畸过程中保持了牙周软硬组织的健康。结论 正畸患者的牙周手术设计应同时关注正畸需求和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3.
李全利  曹颖  武郭敏  刘幸子  何晓雪 《口腔医学》2022,42(12):1080-1085
目的 介绍一种步骤明确、技术评价指标清晰的咬合重建方法。方法 选择无颞颌关节-咀嚼肌疼痛不适、承受咀嚼压力无痛、重度磨耗的恒牙列病例,在正中关系铰链运动的轨迹上,以满足修复空间需求的最小距离来确定垂直距离,从而构建牙尖交错牙合。以微笑分析原则进行前牙美学设计和“简单治疗牙合“原则设计咬合接触关系。结果 对10例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患者观察1~5年,患者对美学、功能恢复满意;咬合稳定无干扰;无关节区、咀嚼肌的疼痛不适,口颌系统健康舒适。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颞颌关节-咀嚼肌-咬合关系协调舒适的咬合重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毛艳敏  卢芸  许衍  李强  刘月华 《口腔医学》2022,42(9):818-823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骨量与正畸关闭间隙后移入间隙的第二磨牙骨丧失量之间的关系,为风险预判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正畸患者50例,行全口固定矫治,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近中移动磨牙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并测量骨量。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测量的下颌第二磨牙8个位点中7个位点的平均骨高度丧失量均小于1 mm。骨高度增加的位点占34.5%,90%的磨牙存在骨高度增加的位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牙槽骨的高度吸收量、宽度吸收量与移入缺牙嵴的第二磨牙骨高度丧失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通过正畸近中移动相邻磨牙关闭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不会造成严重的磨牙骨高度丧失,还可能形成骨高度的增加。缺牙区的骨吸收量不提示治疗风险,该项治疗前也无需行植骨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涉及正畸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矫治牙列拥挤、伴牙弓前突的方法及设计原则。方法选自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牙列拥挤病例24例,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3岁。其中单纯牙列拥挤15例,拥挤伴牙弓前突9例,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或残根、残冠来替代拔除健康的前磨牙矫治。所有病例均使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矫治时间为16—25个月,平均22.5个月,矫治后患者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第三磨牙均已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牙弓间隙全部关闭,面部侧貌协调。结论通过正畸治疗涉及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的错袷病例,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达到了功能、美观及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烤瓷固定修复治疗成人前牙深覆耠深覆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成人患者,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整平下颌牙弓,解除深覆[牙合],为上前牙内收获得有效间隙后,行上前牙的改向烤瓷固定修复。结果:治疗后上前牙平均内收5.0mm,下颌spee氏曲线降低1.5mm-2.0mm,患者的面部侧貌得到改善,牙列形态与咬合恢复满意,咀嚼功能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成人患者采用正畸:联合固定修复进行治疗,既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与美观,又可使下颌牙的牙体组织得以保存,达到更好的口腔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正畸治疗中,融合牙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具有特殊性.融合牙使上下颌牙列的牙量发生异常,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上下切牙中线偏斜、牙列的尖窝咬合关系不良、磨牙关系紊乱、前牙覆(牙合)覆盖异常等错(牙合)畸形.对这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如Bolton指数、支抗设计、磨牙或尖牙关系以及中线关系等.由于临床上以下前牙融合多见,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下前牙融合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8.
林铭 《广东牙病防治》2009,17(8):387-389
目的探讨正畸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的疗效和矫治特点。方法选取16例下颌第一恒磨牙拔除超过1年以上的患者,与患者充分沟通后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缺牙间隙,观察疗效并分析矫治特点。结果16例患者均在19~26个月完成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关闭,前牙覆验覆盖正常,尖牙中性关系,磨牙为尖窝交错关系。软组织侧貌协调,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正畸法关闭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清  曾琳 《广东牙病防治》2012,20(3):164-168
目的 初步探讨双颌前突伴低角患者第一磨牙早失的临床矫治方案.方法 双颌前突伴低角患者第一磨牙早失患者1例,经临床及X线检查,分析存在问题,确定治疗目标,设计非典型的拔牙矫治方案,使用MBT和种植支抗技术矫治.结果 经过36个月的治疗后,患者颜面对称,开唇露齿及“龈笑”消除.侧面突度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双侧尖牙中性关系,下颌双侧第一磨牙间隙关闭,前倾的第三磨牙竖直并建立了良好的邻接关系及咬合关系,但上颌牙列中线调整失败.结论 对于双颌前突伴低角患者,关闭磨牙甲失间隙时下切牙舌倾加重深覆(牙合),从而增加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的风险,故治疗中尽早使用长距Ⅱ类颌间牵引,并有必要在治疗后期以种植支抗压低上颌切牙,改善深覆(牙合).  相似文献   

10.
一、病史 患者,女,23岁.主诉:牙前突,咬合深.现病史:两年前曾于外院拔除14、45,但未进行矫治. 二、临床检查 1.牙列情况:恒牙(牙合),磨牙为中性偏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Ⅲ°,上牙列间隙,下前牙拥挤,牙列中无14、45,上中线居中,下中线右偏2mm,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牙石Ⅱ°. 2.患者外貌:下颌重度后缩. 3.临床诊断:安氏Ⅱ类,毛氏Ⅱ2+Ⅰ1+Ⅳ1类.三、X线片检查 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38、48阻生,14、45缺失.头影测量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例伴有局部牙槽骨缺损和下切牙缺失的严重深覆、低角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整平牙弓,第一前磨牙区利用颌间交互牵引解除锁。在关闭上颌散在间隙的同时,逐步调整上前牙转矩。待转矩得到适当的恢复后,行上颌中切牙牙根间植骨和上颌前牙区的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技术保证牙周安全。矫治结束后,马里兰桥修复缺失的下切牙,附有斜面导板的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完成矫治后,患者的侧貌协调,上下前牙覆覆盖正常,中线一致,尖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功能和美观都得到了改善,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畸与种植联合方式对缺牙伴咬合关系紊乱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立缺隙临近倾斜牙齿,正畸支抗压低缺隙对牙合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或开辟缺牙间隙,牙列整平,调整覆牙合覆盖关系,牙种植体植入后的辅助支抗正畸治疗等方式联合种植体修复技术对35例牙列缺损伴牙牙合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采用种植前后对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合并缺隙的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咀嚼与美学效果优良,纠正和避免了此类患者单纯种植义齿修复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结论缺牙伴牙列咬合关系紊乱患者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可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高角双牙弓前突患者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 患者,女,24岁,因“嘴突”数年求治。口外检查显示:凸面型,开唇露齿,高角;口内检查显示:尖牙磨牙I类关系,覆覆盖正常。头颅侧位片显示:骨性II类,上下前牙唇倾。治疗方案:拔除上颌右侧第一前磨牙、上颌左侧第一前磨牙、下颌左侧第一前磨牙、下颌右侧第一前磨牙,采用强支抗G6模式设计,上颌使用种植支抗维持磨牙垂直向和横向宽度,利用拔牙间隙排齐牙列,内收上下前牙,关闭间隙,调整咬合关系。采用10天/副的频率,通过44副牙套完成一期治疗,但一期矫正后出现覆较深,后牙开,下前牙根平行度不佳等,通过两次微调阶段的治疗,达到较好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尖牙磨牙关系I类,上下中线一致,牙根平行度好,随访一年术后保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1岁.因上前牙前突及牙列不齐就诊.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口腔不良习惯,无家族遗传史,无既往颌面部外伤或手术史,无正畸治疗史. 一、临床检查 面部基本对称,凸面型,口唇闭合良好,颏唇沟深. 口内检查可见双侧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前牙深覆(牙合)Ⅲ°,下切牙咬合于上切牙腭侧牙龈乳头处,深覆盖10 mm;上前牙区散在间隙,两侧上中切牙间隙约1.5 mm,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上下颌中线(中切牙之间的假想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上唇系带附着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无弹响,开口度、开口型正常,下颌运动无异常.矫治前面(牙合)像及X线片见图1.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患者,女,38岁,主诉:要求修复缺失的上前牙.患者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诊断为“牙列缺损”,转诊正畸科要求在种植前纠正前牙深覆(牙合)以利于上前牙修复. 二、临床检查 正面观:卵圆形脸,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直面型,下颌平面角高. 牙列情况:恒牙(牙合),双侧磨牙及尖牙均为中性关系,前牙深覆(牙合)Ⅱ度,覆盖2 mm,右上中切牙残根,下牙列轻度拥挤,双侧下颌磨牙大面积充填体(图1).  相似文献   

16.
在正畸治疗中 ,融合牙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具有特殊性。融合牙使上下颌牙列的牙量发生异常 ,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上下切牙中线偏斜、牙列的尖窝咬合关系不良、磨牙关系紊乱、前牙覆牙合覆盖异常等错牙合畸形。对这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 ,如Bolton指数、支抗设计、磨牙或尖牙关系以及中线关系等。由于临床上以下前牙融合多见 ,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下前牙融合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 1999~ 2 0 0 2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门诊下前牙融合错牙合畸形患者 5例 ;1994~ 2 0 0 2年山西省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青年磨牙症伴深覆<牙合>的患者使用前牙平面导板,利用咬合力计进行治疗前后咬合指标的测量分析,为治疗磨牙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青年磨牙症伴深覆<牙合>且近期没有正畸治疗计划者8例,在戴用前牙平面导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用咬合力计对其进行咬合指标的测量.结果 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磨牙症评分、双侧<牙合>力比值、早接触、左右侧胎干扰以及后退<牙合>干扰均有显著变化,前伸胎干扰及深覆<牙合>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磨牙症伴深覆<牙合>患者使用前牙平面导板治疗有效.咬合因素与磨牙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成人患者应用正畸及修复联合治疗前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曾经进行直接修复法修复前牙列散在间隙不满意患者,废弃原有修复体,实施固定正畸及修复联合治疗方案,先期正畸方法排齐整平牙列,集中牙列间隙,调整咬合关系,根据正畸后的牙列情况进行修复治疗。结果:通过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所有病例前牙形态正常,上下前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不仅达到了良好的咬合功能,而且达到了美观的效果。结论:成人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矫治时注意成人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治疗方案,能够较好地达到恢复患者咬合功能,同时获得前牙美容效果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病人男,14岁。因牙齿咬合不好要求正畸治疗。检查:一般状况良好,皮肤、毛发、指甲未见异常。面部左右对称,侧貌为凸面型,下颌后缩,双唇前突。恒牙列,右侧第一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左侧第一磨牙中性偏远中关系,前牙Ⅲ度深覆牙合,Ⅰ度深覆盖,47缺失,65、71滞留,12、22畸形。全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20例拔除第一磨牙矫治错(牙合)畸形病例,其第一恒磨牙存在龋坏所致残冠、残根、根尖周炎等情况.男3例,女17例.年龄13.5~22岁,平均年龄15.6岁.20例中,拔除2颗下颌第一磨牙7例,拔除单侧下颌第一磨牙5例,上、下4颗第一磨牙均拔除者2例,拔除上、下颌各1颗第一磨牙2例,拔除1颗上颌第一磨牙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0.018"标准方丝弓或0.018"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放置合适弓丝,排齐整平牙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结果:20例均达到良好矫治效果,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牙合)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