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近10多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本院13年来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2)1998年前剖宫产指征主要为难产,1999至2002年胎窘渐升高,2000年后社会因素明显升高,跃居首位。(3)新生儿病死率未随剖宫产率上升逐步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胎窘”和“头盆不称”诊断过度也是剖宫产术增多的重要因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合川区妇幼保健院2003、2006、2009年剖宫产率上升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明显。结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产科质量,控制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率日趋上升,已引起产科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资料分析我院1996~200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原因,以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指征2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3组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以社会因素最明显,已跃居第3位;(3)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再次剖宫产、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巨大儿、臀位)所致的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助产技术及产科质量评估,加强围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选择性剖宫产的原因及其对孕产妇、新生儿的影响,旨在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50例行选择性剖宫产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5例经阴道分娩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从孕妇产前状态及新生儿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选择性剖宫产占相当一部分;(2)脐带绕颈、羊水过少不是选择性剖宫产的绝对指征;(3)产时出血量在选择性剖宫产组明显多于顺产组(P〈0.05)。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指导孕妇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分娩6288例中剖宫产率及适应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6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一位,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病(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逐年上升;③国产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以期能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方法 对我院产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以及社会因素等是导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我院产科12a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力求从中找出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产科自1993—01~2004—12住院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的产妇,将其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控制或降低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方法 对2007年126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已超过医学指征范围,其影响因素有医源性(64.54%)、社会(13.73%)、心理(10.48%)等因素。结论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存在较多缺点,社会因素及医源性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宝关 《临床医学》2007,27(6):47-48
目的剖析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性,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产科4439例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居前6位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羊水过(或偏)少,胎膜早破,瘢痕子宫。其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B超发现羊水过(或偏)少,脐带绕颈是剖宫产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结论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导致剖宫产指征远远超过医学指征的范围,造成过高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近5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兰 《临床医学》2010,30(4):83-85
目的分析近5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8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并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增高的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10年间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手术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取出体重在1000克(妊娠28周)以上的胎儿。恰当掌握剖宫产术指征是衡量妇产科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判断能力的标准,应尽量避免手术的盲目性。本文对本院不同时期6年剖宫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此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盲目性、控制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6-2010年沈阳市五院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居高不下,2006-20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59.7%、61.4%、66.2%、72.1%、73.8%.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式分娩质量,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加强健康宣教,合理孕期营养,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院建立爱婴医院以来收住1371例产妇中施行剖宫产354例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的分析,以探讨控制剖宫产率与提高产科质量的关系,以及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在产科领域的应用前景。结果:我院总剖宫产率为25.8%,符合产科质量管理剖宫产率控制要求;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为第一位;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因其术后病率低、疼痛轻及美观等,有其广阔的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该院4464例剖宫产产妇的手术指征。结果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原因有社会、病理及医源性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宣教、改善分娩环境;提高产科医师业务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基层医院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例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再次剖宫产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剖宫产史的200例孕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200例孕妇中有102例试产,占51%,其中65例试产成功,占试产例数的63.7%,然而只占整个分娩妇女例数的32.5%。135例(67.5%)行二次剖宫产术,92例(46.0%)为选择性剖宫产,43例(21.5%)为急诊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的指征中,孕妇本人要求作为剖宫产指征者占65.0%,是最常见的手术指征。结论 降低首次剖宫产率可能会降低再次剖宫产率,二次剖宫产率的降低还与医生、助产士及患者如何看待有剖宫产史的孕妇行阴道分娩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剖宫产率的迅速升高已成为产科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2年来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分析,来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02年1月-2006年12月1686例剖宫产术及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友合理应用剖宫产术。方法对168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呈逐年升高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46.07%,2003年剖宫产率47.31%,2004年剖宫产率54.52%,2005年剖宫产率61.43%,2006年剖宫率63.22%,五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5.11名。②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占居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无医疗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要力口强孕产期的保健,做好产前教育,消除孕产妇的心理恐惧,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树立阴道分娩信心。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产妇剖宫产临床资料,以探讨经产妇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加强经产妇的管理,降低经产妇的剖宫产率。方法对新疆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2008年住院分娩经产妇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剖宫产分娩初产妇150例为对照组,分析剖宫产指征、孕周、孕期产检情况及新生儿一般情况。结果以瘢痕子宫为手术指征占经产妇首位,巨大儿占第二位。初产妇手术指征中无绝对产科指征的要求手术占首位,胎位、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并发症等指征占其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定期产检数分别为42例及10例,过期妊娠分别为16例及5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经产妇的管理,做好产前及孕期宣教,可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