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定量测定孕妇及新生儿脐血总碱性磷酸酶 (TALP)与骨碱性磷酸酶活性 (BALP) ,比较孕妇及新生儿脐血TALP与BALP之间的关系 ,探讨两者作为反映孕妇及新生儿骨代谢的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基于BALP单克隆抗体的酶免法 (EIA)和常规生化方法对 4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进行总TALP和BALP活性定量测定。 【结果】 孕妇的TALP活性高于新生儿 [( 170 .43± 44 .0 1)单位 /L ,( 116.70± 3 8.48)单位 /L ,P <0 .0 0 1] ,新生儿的特异性BALP活性高于孕妇 [( 10 8.5 6± 5 5 .2 1)单位 /L ,( 3 7.10± 13 .0 4)单位 /L]。孕妇与其新生儿血清TALP水平无相关性 (r =0 .0 74,P >0 .0 5 )。孕妇与其新生儿血清BALP水平有相关性 (r =0 .3 5 6,P <0 .0 5 )。 【结论】 BALP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血清TALP不能反映孕妇骨代谢 ,但可反映新生儿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氟致骨相损伤早期诊断指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寻找氟致骨相损伤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采用自由饮氟化钠水的方式对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染毒, 检测不同染毒浓度(10,150,400 mg/L)及不同染毒时间(15,30,90 d)实验大鼠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活力及血清骨钙素含量。结果 低剂量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在染毒第15天时为(45 13±1 67)U/L, 中剂量组在染毒第30天时为(55 50±2 15)U/L, 较对照组的(40 18±1 86)U/L和(50 50±1 59)U/L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P<0 05), 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在染毒第15 天和第30 天时分别为(33 05±5 21)U/L和(45 78±2 40)U/L,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 中剂量组骨碱性磷酸酶活力在染毒第30天时明显升高(P<0 05); 中剂量组骨钙素含量在染毒第90天时为(1 32±0 29)μg/L, 较对照组的(0 86±0 10)μg/L明显升高(P<0 05), 而高剂量组为(0 86±0 10)μg/L, 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骨钙素含量可作为氟致骨相损伤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三种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短期应用对婴幼儿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的患儿30例,分为氢化可的松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 mg/(kg·d)、甲基强的松龙3~5 mg/(kg·d)、地塞米松0.25~0.5 mg/(kg·d),均静脉注射,连用5 d。于用药前、用药5 d结束后采集血,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和总碱性磷酸酶。 【结果】 1)氢化可的松组、地塞米松组治疗前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92,P>0.05)。2)甲基强的松龙组治疗前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82.15±25.86)和(57.27±17.5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P<0.01);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49.71±22.22)和(117.00±24.9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5)。3)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和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03,P<0.01)。 【结论】 短期应用常规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即对儿童成骨细胞功能产生抑制作用。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可以替代骨碱性磷酸酶反映儿童成骨细胞功能变化情况。在保证同样临床效应前提下,相对于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以使用氢化可的松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及新生儿总碱性磷酸酶与骨碱性磷酸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进行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定量活性测定。结果:孕妇的总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新生儿,新生儿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远远高于孕妇。新生儿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水平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孕妇不能用总碱性磷酸酶代表骨碱性磷酸酶。新生儿可用总碱性磷酸代表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与维生素D缺乏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VK)缺乏症的血钙水平及与维生素D(VD)缺乏症的相关性。 【方法】 临床确诊的晚发性V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 (病变组 ) 43例 ,正常对照组 2 4例 ,测定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AKP)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变组血清钙 (1.76± 0 .2 9)mmol/L ,磷 (1.70± 0 .3 6)mmol/L ,AKP(3 0 8.98± 79.64 )U/L。对照组血清钙 (2 .19± 0 .2 6)mmol/L ,磷 (1.98± 0 .2 9)mmol/L ,AKP(2 2 5 .88± 3 7.87)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 【结论】 晚发性VK缺乏症血清钙、磷明显降低 ,AKP明显升高 ,提示存在VD缺乏 ,血钙降低的原因与同时缺乏VD有关 ;晚发性VK缺乏症患儿血钙降低到一定程度发生惊厥时 ,可诱发或加重其颅内出血。因此 ,治疗时应注意适当补充VD与钙剂  相似文献   

6.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通过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骨钙蛋白、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 ,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 【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了 1 7例佝偻病患儿和 2 0例条件匹配的对照组小儿的血清骨钙蛋白、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及 2 5羟维生素D水平。 【结果】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 ,而骨钙蛋白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小儿骨碱性磷酸酶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0 .484,P <0 .0 1 )。骨碱性磷酸酶与骨钙蛋白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35 ,P <0 .0 1 )。骨钙蛋白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伸展肽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0 9,P <0 .0 1 )。 【结论】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成骨细胞的三种基因表型标志物的变化是不同的 ,骨碱性磷酸酶和I型骨胶原合成增强 ,骨钙蛋白合成抑制  相似文献   

7.
楼方  汪晓阳  肖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90-4691
目的 通过对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探讨BALP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0~3岁临床初筛发现具有睡眠不安、多汗、易激惹、枕秃等佝偻病早期症状的小儿为病例组(329例)和无症状的小儿作为对照组(376例),应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上述705例小儿迸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结果 全部受检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451例,正常254例,其中病例组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298例,检出率为90.6%,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153例,检出率为4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为佝偻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由儿童保健医生按照"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将上述儿童分为佝偻病组(599例)和正常组(787例).应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上述1 386例儿童进行血浆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含量.结果 全部受检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者927例,正常459例,其中佝偻病组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者578例,检出率为96.49%(578/599),正常组骨碱性磷酸酶升高者349例,检出率为44.35%(349/7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60,P<0.01).血骨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血钙阳性率比较, χ2=69.9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血骨碱性磷酸酶和血钙检测及比较分析证明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艳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62-4063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矮小(ISS)儿童血清骨钙蛋白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探讨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ISS儿童4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正常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骨钙蛋白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骨钙蛋白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为(67.92±17.48)μg/L及(76.90±23.96)U/L,对照组为(86.16±25.03)μg/L及(132.17±25.36)U/L;研究组血清骨钙蛋白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儿童成骨细胞存在骨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病情佝偻病(different rickets,DR)患儿血清中钙、磷、锌及骨碱性磷酸酶的水平。 【方法】 选择广州市地区DR患儿60例,并按不同病情分轻度、中、重度组,同时选择6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一同进行血清钙、磷、锌及骨碱性磷酸酶的双盲检测。 【结果】 中、重度DR 组的血清钙、磷和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DR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组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DR组内,中、重度DR 组的外周血清钙、磷和锌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DR 组,骨碱性磷酸酶亦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 【结论】 骨碱性磷酸酶结合血清钙、磷、锌水平是反映佝偻病病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汤光凤  邓爽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13-2014
目的:了解农村孕妇缺钙状况。方法:测定260例足月妊娠未补钙者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KP)及新生儿脐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值。结果:260例产妇中有临床缺钙症状的占73·07%,血清钙为(2·075±0·28)mmol/L,磷为(2·31±1·18)mmol/L,碱性磷酸酶为(254·46±83·74)U/L;其新生儿脐血清钙为(2·275±0·35)mmol/L,磷为(3·05±1·14)mmol/L,碱性磷酸酶为(227·97±146·93)U/L。结论:农村孕妇缺钙较明显,但胎儿与母体比较缺钙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
1~6岁健康儿105名心肌酶谱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 ,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方法】 对 1999年 2~ 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 10 5名 1~ 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 5名 1~ 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 (115± 82 )U/L、肌酸激酶同功酶 (19± 13 )U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3 2± 15 )U/L、乳酸脱氢酶 (2 63± 113 )U/L、α 羟丁酸脱氢酶 (2 46± 114 )U /L。 【结论】  1~ 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本地区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对 14 31例 0~ 3岁婴幼儿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BAL P)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分析结果并与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进行比较。 2对部分 BAL P检测结果异常者进行治疗后复查 ,观察 BAL P值的变化。结果 :BAL P>2 0 0 U/L 检出率为 74 .3% ;以 BAL P≥ 2 5 0 U/L 为临床诊断界限值 ,异常检出率为 39.1% ,简易诊断与 BAL P检测的符合率为 73.2 %。 10 4例病例用维生素 D制剂治疗后复查 ,有效率为78.9%。结论 :BAL P检测可作为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参考指标 ;也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0~6岁儿童骨密度与血清锌、铜、血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 0~ 6岁儿童低骨密度与血清锌、铜、血铅的关系 ,为临床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在本院儿保门诊 ,随机抽取己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 0~ 6岁儿童 2 0 4名 ,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骨密度 ,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值的百分位数分成低骨密度组与正常对照组 ,同时测定血清锌、铜及全血铅。 【结果】 低骨密度组平均血清锌水平 ( 12 70 .5± 14 6.0 ) μmol/L低于对照组 ( 13 2 2 .1± 166.0 ) μmol/L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锌缺乏患病率 ( 3 0 %)高于对照组 ( 1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低骨密度组平均血清铜值 ( 14 98.6±2 16.8) μmol/L ,稍低于对照组 ( 15 3 4.4± 2 3 0 .6) μmol/L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铜缺乏患病率、血铅值、铅中毒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0~ 6岁儿童低骨密度的发生与锌缺乏有关 ,应加强儿童锌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 ,以降低儿童低骨密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艳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30-343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骨钙蛋白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以不同胎龄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三组,<32周胎龄组,32~36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生后6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①<32周胎龄组,32~36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三组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分别为(23.04±11.57)μg/L、(30.33±10.43)μg/L、(33.43±11.02)μg/L。<32周胎龄组与32~36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6周胎龄组和37~42周胎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2周胎龄组,32~36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三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23.51±17.43)μg/L、(72.03±17.99)μg/L、(71.63±20.72)μg/L。<32周胎龄组与32~36周胎龄组、37~42周胎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6周胎龄组和37~42周胎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2周以后出生的新生儿其骨骼生长发育基本接近正常足月儿,而32周以前出生的新生儿其骨骼生长发育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与佝偻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其发病率,了解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情况及与贫血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防治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JT-I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系列;采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生产的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对照组350例,>250 U/L者29例,占8.3%;贫血组104例,>250 U/L者30例,占28.8%.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有直线关系且成负相关.讨论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250 U/L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29.97,P<0.001).并且缺铁性贫血患儿血红蛋白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成负相关(r=-0.315 9,t=3.363,P<0.001).探讨缺铁性贫血与佝偻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肤色素加深新生儿血清睾酮及血生化检验在临床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CAH)中的意义。 【方法】 测定 48例皮肤色素加深新生儿血清睾酮、皮质醇、血钾、钠、氯、碳酸氢盐、PH值及血糖 ,根据有无电解质紊乱分A、B两组 ,比较两组血清睾酮、皮质醇、血生化之间的差异及血清睾酮与血生化间的相关性 ,并进行随访。 【结果】 本组 48例血清睾酮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 17.81± 15 .89)nmol/LVS( 1.77±0 .80 )nmol/L ,t =5 .5 ,P <0 .0 1] ,血清睾酮与血钠、钾、氯、碳酸氢盐、PH值有明显相关性。伴电解质紊乱的A组 ( 18例 )血清睾酮值显著高于无电解质紊乱的B组 ( 3 0例 ) [( 3 2 .75± 16.2 1)nmol/LVS ( 8.85± 5 .80 )nmol/L ,t=7.3 6,P<0 .0 0 1] ,A组呈现低钠、低氯、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进一步试验检查诊断为CAH后予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症状显著改善。 6个月后随访 ,皮肤色素均不同程度减退或恢复正常。B组中随访 15例 ,其中 12例 6个月后血清睾酮<0 .7nmol/L ,3例在 1.4~ 16.7nmol/L范围 ,1例在 2年后确诊为CAH非失盐型。 【结论】 对于皮肤色素加深的新生儿 ,血清睾酮的测定有助于CAH的早期诊断 ,但应结合临床和血生化检查。对血清睾酮同样增高而不伴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锌对镉所致大鼠肝脏及血清中含锌酶[主要为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降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1)正常对照组;(2 )补锌对照组;(3 )低镉组(0 .5mg/kg) ;(4 )锌+低镉组;(5 )高镉组(2mg/kg) ;(6)锌+高镉组。均以普通饲料饲养。(1)、(3 )、(5 )组自由饮去离子水,(2 ) (4 )、(6)组自由饮加锌的去离子水后第6天,(3 )、(4 )组和(5 )、(6)组分别腹腔注射0 .5、2mg/kgCd离子折算量的氯化镉溶液,(1)、(2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均2 4h后断头处死,取出肝脏,分别测定各组肝脏及血清中ALP、SOD活性。[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组织SOD活性为(77.963±12 .915 )NU/mg蛋白,ALP活性为(13 .0 66±4.198)U/L ,高镉组SOD活性降至(60 .0 2 1±9.481)NU/mg蛋白(P <0 .0 5 ) ,ALP活性降至(1.93 9±1.0 5 6)U/L(P <0 .0 5 )。对照组血清ALP活性为(3 1.2 60±2 .45 9)U/L ,染镉后降至(17.677±3 .70 4)U/L(P <0 .0 5 ) ,预先补锌后再染镉可见锌+高镉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 <0 .0 5 ) ,锌+低镉组血清ALP活性升高(P <0 .0 5 )。[结论]锌对镉所致大鼠肝脏及血清中含锌酶活性的降低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脐血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浓度与母亲贫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新生儿脐血中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erumtransferrinreceptor ,sTfR)的浓度 ,研究母亲贫血对新生儿的影响 ,为早期新生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提供一个有用的预测性指标。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了由 3 0例贫血妊娠妇女 ,48例健康妊娠妇女分娩的新生儿体内的sTfR水平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  3 0例贫血妊娠妇女分娩的新生儿的sTfR平均值 ( 3 2 .2 4± 8.0 8)nmol/L显著高于临界值 2 8.10nmol/L(P <0 .0 1) ,属于缺铁性贫血范围 ;48例由正常妊娠妇女分娩的新生儿的sTfR平均值 [( 2 5 .5 5± 9.69)nmol/L]接近临界值 2 8.10nmol/L(P >0 .0 5 ) ,属于正常范围。贫血妊娠妇女分娩新生儿的sTf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分娩新生儿的sTfR水平 (P <0 .0 1)。 【结论】 缺铁性贫血母亲分娩新生儿的sTfR值偏高 ,说明sTfR值有可能作为早期预测新生儿缺铁性贫血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局部振动对家兔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家兔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低强度组 (接振强度 3 .0 3m/s2 ) ,中强度组 (接振强度 6.13m/s2 ) ,高强度组 (接振强度 12 .2 5m/s2 )和 1个对照组 ,分别于接振 10、2 0、3 0d测定各组家兔血中MDA浓度、SOD活力和GSH Px活力。 [结果 ]接振后 10、2 0、3 0d的MDA浓度分别为 :低强度组 ( 3 .77± 0 .3 4) μmol/L、( 4 .16± 0 .3 0 ) μmol/L、( 4 .3 9± 0 .3 1) μmol/L ;中强度组 ( 4 .12± 0 .3 5 ) μmol/L、( 4 .3 8± 0 .3 4) μmol/L、( 4 .5 4± 0 .42 ) μmol/L ;高强度组 ( 4 .13± 0 .3 2 ) μmol/L、( 4 .5 8± 0 .47) μmol/L、( 4 .99± 0 .70 ) μmol/L。SOD活力分别为 :低强度组 ( 82 994± 10 70 1)U/L、( 86113± 860 2 )U/L、( 8873 7± 75 48)U/L ;中强度组 ( 880 5 0± 9196)U/L、( 915 13± 7114 )U/L、( 93 60 8± 8842 )U/L ;高强度组 ( 895 5 3± 12 677)U/L、( 942 46± 14 480 )U/L、( 963 19± 13 981)U/L。GSH Px活力分别为 :低强度组 ( 780 4± 846)U/L、( 82 5 9± 414 )U/L、( 842 7± 2 90 )U/L ;中强度组 ( 82 11± 765 )U/L、( 8465± 462 )U/L、( 90 76± 75 3 )U/L ;高强度组 ( 8984± 63 9)U/L、( 93 0 2± 62 5 )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