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期子宫肌瘤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肌瘤在40-50岁妇女中发病率最高,普遍认为绝经期子宫肌瘤可停止发展,甚至萎缩消失,但临床上一些妇女绝经后子宫同瘤不萎缩甚至出现症状,本文对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住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的绝经后患者共84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绝经期子宫肌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大多数肌瘤在患者绝经后会萎缩或停止生长,但少部分绝经后妇女出现子宫肌瘤,且症状不典型,常造成临床误诊误治。近5年来我院收治12例绝经后无典型临床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约占40%。绝经后,随着激素水平的改变,子宫肌瘤会逐渐缩小和萎缩。但超声结果显示:绝经后妇女中子宫肌瘤仍占19%~33%,绝经后子宫肌瘤直径约2~4cm。但是子宫肌瘤患者进入围绝经期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继续生长的病因,为绝经后非萎缩肌瘤提供一定的实验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绝经前后子宫肌瘤及其相应肌壁中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绝经后肌瘤中IGF-1的表达水平低于绝经前肌瘤组织(P〈0.01)。绝经后非萎缩肌瘤中IGF-1的表达高于绝经后萎缩性肌瘤组(P〈0.05);绝经后非萎缩肌瘤中IGF-1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肌壁(P〈0.01),但萎缩性肌瘤与相应肌壁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肌瘤并非随着妇女年龄老化直至绝经而全部萎缩,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绝经后子宫肌瘤不萎缩甚至继续增大,这与绝经后非萎缩肌瘤局部生长因子IGF-1高表达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处理原则。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绝经后子宫肌瘤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子宫肌瘤中合并恶性生殖道肿瘤14例,占29.2%,其中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例,宫颈癌1例。子宫肌瘤变性13例,占27.1%,其中玻璃样变性5例,黏液样变性4例,钙化2例,红色变性1例,脂肪变性1例。结论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恶性生殖道肿瘤及变性者明显升高。对于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应定期妇科检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和532例非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组子宫肌瘤的变性率和癌变率均显著高于非绝经组(P〈0.01)。绝经组中,绝经年龄≤52岁组癌变率小于绝经年龄〉52岁组(P〈0.05),绝经年限≤5年组癌变率小于绝经年限〉5年组(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肌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变性率及癌变率显著升高,适当放宽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指征,及早发现,进行个性化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期待疗法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被认为是一种与性激素相关的良性妇科肿瘤,绝经后多发生萎缩。期待疗法指不进行任何医疗干扰,只是定期随访,可望肌瘤稳定在某一状态不再继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子宫肌瘤患者如果顺利渡过围绝经期,则有望免除手术。我院自1999年12月~2005年6月对年龄在41~54岁围绝经期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纤维连接蛋白(FN)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3在绝经或未绝经妇女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患者绝经与否分为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各26例。两组均测定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中TGF-β3与FN表达水平,并予以对比。结果两组子宫肌层及子宫肌瘤中FN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绝经组相比,绝经组子宫肌层及子宫肌瘤中TGF-β3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绝经前,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中TGF-β3水平均较低,且TGF-β3与绝经后患者子宫肌瘤继续生长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与绝经年限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30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1例,妇科炎症255例,子宫肌瘤9例,恶性肿瘤16例。结论感染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的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情况。结果:5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54岁,平均绝经年数7.61年。以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者占42%,以绝经后子宫肌瘤增大就诊者占20%,体检发现子宫增大诊断为子宫肌瘤者占22%,以腹痛就诊者占11%,以附件肿物就诊者占5%。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妇女子宫肌瘤分布情况天津大学医院妇科杜月明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尤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平均年龄44.9岁)一旦绝经,则肌瘤停止生长,以致萎缩。1996年我们对全校40岁以上女职工进行了身体普查,现将发现的子宫肌瘤及绝经后子...  相似文献   

12.
段小青 《中国医疗前沿》2012,(17):37+39-37,3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接收的21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及血性白带为主要症状的女性患者,排除因妊娠引起流血的病例,对其余患者进行妇科检查、经阴或腹部B超检查、TCT检查及宫腔镜下病理活检。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阴道流血的病因及病变程度。结果依据本组患者的各项检查及病理报告可分为:生殖器官炎症125例,子宫肌瘤18例,恶性肿瘤53例,其他15例。结论绝经早期阴道流血多数患者由生殖器官良性病变引起的,但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恶性程度越高,针对病因选取恰当的治疗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35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56例患者中,阴道炎引起出血者180例,占50.56%;子宫内膜炎40例,占11.2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0例,占16.85%;子宫肌瘤20例,占5.62%;恶性肿瘤33例,占9.27%;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出血15例,占4.21%;其它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最多。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的是生殖器炎症,绝经时间越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赵淑婷  张霞 《广东医学》2007,28(7):1152-1153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远期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有适应证并愿意进行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予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口服,月经周期第1~3天服用,连用90d;对照组34例,仅予期待疗法.两组定期随访共3年,监测肌瘤体积、肌瘤内血流信号、月经量、绝经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66例定期随访:其中观察组39例,随访率81.3%;对照组27例,随访率79.4%,两组随访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年观察组患者的肌瘤体积、肌瘤内血流信号、月经量及闭经率等指标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第3年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止保守治疗的19例,对其术前情况及术中情况进行分析.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可近期缩小肌瘤的体积、减轻肌瘤内血流信号、抑制月经量及提前患者的绝经时间等,远期效果与期待疗法相近;绝经后肌瘤萎缩随绝经时间越长,肌瘤萎缩越显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的疗效与肌瘤有否"反弹"、有否出现临床症状和患者的心理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生殖器萎缩,宫颈变硬,易发生宫内节育器嵌顿或异位,导致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对90例绝经后妇女于取环术前2h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郑嘉丽 《当代医学》2011,17(2):49-49
目的观察替勃龙对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口服替勃龙18例服药前后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的大小以及临床观察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结果口服替勃龙18例患子宫肌瘤的绝经后患者绝经期综合征明显改善,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的大小并没有变化。结论绝经后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口服替勃龙可以明显改善绝经期综合征,但不影响子宫肌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绝经前后子宫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此类人群的手术范围。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子宫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4例,绝经者82例,未绝经者42例,对其症状、手术方式、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卵巢良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发生率最高,子宫病变以子宫肌瘤最多。绝经后行全子宫十双附件切除者占17.7%,绝经前全子宫十双附件切除术占4.0%。以子宫疾病切除附件的病理分析中17.6%的卵巢正常,以卵巢疾病切除子宫的病理分析中37.1%的子宫正常。结论对绝经前后子宫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是否同时行全子宫十双附件切除术式应采取慎重态度,术式选择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引起广大妇产科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阴道流血27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275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内生殖器炎症引起的阴道流血149例,占54.1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2例,占15.27%;子宫肌瘤14例,占5.09%;恶性肿瘤32例,占11.64%;其他25例,占9.09%.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内生殖器炎症性疾病最多,但随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Li L  Wang SZ  Zhang ZY  Zhai Y  Jiang HC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5-173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治疗后发生妇科良性疾患的特点.方法 采用随访性研究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间确诊并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或未辅助三苯氧胺治疗并且经过妇科检查及妇科随访的163例乳腺癌患者的妇科疾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12~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乳腺癌患者术后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9.20%,其子宫肌瘤的发生同服用三苯氧胺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未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牛率明显高于服用者(32.72%比17.59%),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者(P<0.05),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三苯氧胺无相关性(P>0.05).绝经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服用者(P<0.05).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附件囊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应用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生育期附件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生育期患者子宫肌瘤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天津市第四医院2008年9月~2013年12月29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8例患者中,阴道炎占46.98%,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内膜炎)占5.37%,子宫内膜炎占7.7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18.79%,宫内膜息肉占5.03%,子宫肌瘤占6.04%,宫内环占2.68%,恶性肿瘤占7.38%。结论感染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首要病因,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恶性肿瘤存在,应合理使用检查方法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