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很多女性在体检中都被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但往往平时并没有太多症状,在乳腺外科门诊我也遇到过不少女性因为乳腺疼痛前来就诊,检查后发现得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小叶增生"覆盖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那么,这个看似跟感冒一样常见的疾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乳腺小叶增生"是什么?小叶是女性乳腺的基本组成单位,我们先来看看乳腺小叶增生产生的生理机制: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刺  相似文献   

2.
<正>柯大夫:最近,我打算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业务员看了我的单位体检报告说,乳房疾病不能保,原因是体检报告上的一句话——"双侧乳腺囊性增生(定期复查)"。我很困惑,难道乳腺增生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癌症吗?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面对乳腺增生,有些女性不拿它当回事儿,有些女性则忧心忡忡,担心有癌变的风险。那么,面对乳腺增生,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衡为主因乳腺增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主要指乳腺组织增生、退行病变。  相似文献   

4.
正接受乳腺B超检查后,女性朋友常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如:"乳房虽有肿块但不痛不痒,就不用治?""乳房摸到肿块,难道得乳腺癌了?""听说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乳腺癌?"……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女性都会受到乳腺增生的困扰。那乳腺增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它与乳腺癌之间有没有关系呢?生理性乳腺增生不用管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结构的紊乱,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因为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有卵巢功能的妇女,其乳腺组织在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都有周期性增生复原的组织改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出现肿块、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发病率很高,某公司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很多女性都被检查出有,这其中还包括几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有没有危险呢?妇科专家告诉我们。当查出有乳腺增生时。请您别惊慌也莫大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5年重庆地区各行业女性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乳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体检中心所有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的各行业女性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种行业共计8 814名女性职工参加了此项检查,其中乳腺囊肿372人检出阳性,检出率为4.22%;乳腺纤维瘤285例检出阳性,检出率3.23%;双侧乳腺增生5 207人检出阳性,检出率59.08%。教育类行业女性乳腺囊肿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2值为18.001~53.083,P值均小于0.01);公务员行业女性乳腺囊肿检出率明显高于电力系统、服务类、金融类、制造业(?2值为10.876~14.972,P值均小于0.01)。教育类行业女性乳腺纤维瘤检出率明显低于电力系统、服务类、金融类、公务员行业女性(?2值为8.922~21.180,P值均小于0.01),公务员行业女性乳腺纤维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制造业女性(?2=7.285,P<0.01)。教育类行业女性双侧乳腺增生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2值为420.576~884.196,P值均小于0.01);公务员行业女性双侧乳腺增生检出率明显高于电力系统、金融类、制造业类女性(?2值为0.256~1.290,P值均小于0.01)。41~50岁女性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双侧乳腺增生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2值为5.447~499.460,P<0.05或P<0.01)。 结论 重庆地区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双侧乳腺增生好发于公务员行业女性,低发于教育类行业女性;多集中在于41~50岁年龄女性。应注重高发病职业、高发病年龄女性乳腺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单位组织女性员工来我院体检。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她们感到害怕,并心存疑问:“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乳腺癌吗? 乳腺增生的女士们,你们大可不必惊慌,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乳腺门诊里高达90%以上。临床上,它虽然表现为周期性的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但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在月经周期前比较厉害,周期结束后就会自然缓解或消失。 在女性一生中,乳房就像一棵树,青春期开始旺盛生长,妊娠期达到“枝繁叶茂”,中老年时又慢慢枯萎。乳房之所以发育,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相互作用与抑制的结果。雌激素起着刺激乳房发育的作用,而孕激素则可防止乳房过度发育。因此,一旦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分敏感,都易导致乳腺增生。 所以,对从未怀胎生子或不给孩子喂奶的女性而言,因得不到孕激素的保护,乳腺就容易出现问题。要想避免乳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乳腺小叶增生是一侧或双侧乳房反复胀痛或刺痛,伴乳房肿块形成的疾病,结节可分布在乳房各象限,其发病率占全部乳房疾病的80 %左右。临床可见以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导管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为主者,触及乳房如破棉絮之感,结节如拇指头大小;乳腺小管增生为主者,触及乳房似条索状,两者均有触痛。笔者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 甲基睾丸酮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小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0 8例病人均为我院妇科门诊1995~1999年就诊的病人,治疗前行乳房经外线乳透仪和乳房触诊证实为乳腺增生。全部病人均…  相似文献   

10.
章必成 《家庭医药》2003,(11):46-47
最近.一单位组织女性员工来我院体检.结果发现其中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她们感到害怕,并心存疑问:”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乳腺癌吗?”  相似文献   

11.
我站自2 0 0 1年1月开始应用北京海晨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HC 2 30 1乳腺治疗仪,对本市已婚育龄妇女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乳腺增生、乳痛症等疾病进行了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我们为本市区各单位2 3~5 5周岁1.2万多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乳腺检查,共发现各种乳腺疾病患者12 4 8例,其中乳腺瘤2 4 1例,乳腺增生92 1例,乳痛症86例。自愿接受乳腺病治疗仪治疗的乳腺增生、乳痛症患者730例;门诊来诊的乳腺增生5 2例、郛痛症12例、乳腺炎症8例接受了治疗。1 2 适应范围本仪器适用于乳腺增生,乳痛症和乳腺炎症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所对560名女职工进行乳房肿块普查,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3.6岁。检出乳腺纤维瘤、乳腺小叶增生各5例,乳腺癌1例,瘤样增生1例。乳腺纤维瘤多见于18~30岁,以20岁左右居多;乳腺增生病以31~40岁多见。发现1例乳癌年龄仅35岁。我们体会30岁以下妇女以乳腺纤维瘤多见,31~40岁以下以增生病多见。既往认为乳癌多见于40~60岁妇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周期性疼痛或非周期性疼痛及不同表现的乳房肿块为常见症状,有癌变的危险性。所以及早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有重要意义。中医称该病为"乳癖"。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在我所体检发现的62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静脉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处方进行分析,总结用药规律。方法:将治疗乳腺增生处方的中药按药物分类、药名、用量、味药频次录入Excel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治疗乳腺增生用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前20味药中柴胡位居榜首,其余依次是香附、甘草、当归、赤芍等。所用药物种类主要分布在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活血化瘀、疏通乳络,化痰软坚、消肿散结是我院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乳腺囊性增生16例,乳腺小叶增生13例,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12例,乳腺组织增生13例,乳腺混合性增生1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囊性增生15例,诊断符合率为93.8%;乳腺小叶增生13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11例,诊断符合率为91.7%;乳腺组织增生10例,诊断符合率为76.9%;乳腺混合性增生13例,诊断符合率为92.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根据,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健乳蠲痹胶囊治疗乳腺小叶增生韩玲娣,吴瑕,辛培兰,吴炜(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妇科450003)乳腺小叶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乳房疾患。其癌变率多在10%~20%左右。我科自1987年以来采用自制健乳蠲痹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门诊治...  相似文献   

17.
<正>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肿物为主要症状,此病乳腺疼痛多不显著,为钝疼或刺疼,当乳管开始扩张时可伴疼痛[1]。好发于40岁前后的妇女,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不完全统计发现,乳腺囊性增生长期不愈的病例中,约20%可恶变,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是健康人的4倍。2006年3月至2010年4月,我们采用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75例,并与加味逍遥丸治疗7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麟游县城镇女职工乳腺增生发病情况。方法对20~60岁育龄妇女均进行了红外光乳腺检查,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乳腺增生为主,左侧乳腺增生多于右侧乳腺增生,好发于30~50岁,发育高峰是30~40岁。结论通过普查发现城镇女职工乳腺增生发病率高,尤其是非体力工作者,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病     
黎国屏  李清怀 《河北医药》2001,23(11):803-804
乳腺增生一般来讲是女性内分泌紊乱所致 ,月经前期多因内分泌刺激引起乳腺腺体增生活跃 ,乳腺组织水肿及乳腺小叶发育与增生 ,月经来潮和月经后期则乳腺恢复正常状态。若因黄体素减少或缺乏 ,则乳腺恢复周期异常 ,既可出现增生组织不可完全消退。垂体前叶分泌过多和卵巢激素减少 ,均可使黄体素分泌紊乱而减少 ,造成乳腺增生 ,此外如环境因素、月经初潮及经产情况有关。1 乳腺增生的分型乳腺增生多发生在中青年妇女 ,绝经后很少发生 ,一般均称为乳腺结构不良症 (mammarydyaplasia) ,从病理改变和临床分为四型 :乳痛病、乳腺…  相似文献   

20.
成人妇女定期的自我乳腺检查或定期的由乳腺专科医师进行普查对早期发现乳腺增生病及其它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将我院对950名妇女乳腺普查发现的乳腺增生病及治疗追踪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们共普查了950名妇女,年龄20~62岁。均是在进行保健查体时由乳腺专科医师对乳腺望、们检查,发现异常者行乳腺X摄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确诊有乳腺增生病为180名,占总人数的19%。 对患有乳腺增生病的180名妇女给予治疗观察,选用药物:(1)我院的中药处方:当归、元胡、香附、郁金、浙贝、夏枯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