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阐述了用于眼科超声诊断的A/B型探头的设计原理和工程实现。设计中提出用步进电机作B型探头扫描的执行器件,以多级高精度细分驱动器激励,用以消除低频振荡的方案,并通过聚四氟伞齿耦合,形成机一电一声一体的高性能眼科扇形超声扫描探头。对于A型生物测量探头,通过在声束定向、测量位置和声速设置等方面的设计思想,有效提高测量精度。配以上述A/B型探头的眼科超声诊断仪已愈3000台,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0例颈部肿块的声像图及CDFI进行分析,为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颈部肿块作一评估.本组病例B超诊断正确68例.占85%,误诊12例、占15%.B超所显示的肿块部位、大小、数量、良恶性与手术、病理所见基本符合.且能发现<0.5cm的小结节.由此可见高频探头对颈部肿块有较高的分辨力,有利于及早发现小病灶,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肿块的观察分析.作者认为CDFI除对诊断甲亢有重要参考价值外,对鉴别肿块良、恶性尚需探素研究.文中对误诊原因作了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超声技术引进医学临床诊断领域后约3年,即1961年英国Berlyne用当时供应的工业用超声波探伤仪经尸体试用以A型超声波(Ascope)作导向首次应用于肾穿刺活检20例,认为有一定价值。1972年丹麦泌尿科医生Holm和美国放射科医生Goldberg同时开创了有孔探头指导肾脏、心包、胸水和腹水穿刺的应用。以后陆续有文献报告,有孔探头应用于羊膜腔穿刺、肝门静脉造影、经皮胆管造影和胰腺囊肿穿刺排液等等。作者统计1975年1月~1980年3月欧美文献:脏器穿刺63篇,其中频数最多是羊膜囊穿刺30篇,其次为肾和尿路12篇,胰5篇,腹部4篇,肝2篇,其他部位各1篇。穿刺的适应症:对肿块(除动脉瘤以外)活检取样作为癌的早期诊断;对积液、脓肿、血肿、囊肿穿刺排液;对羊膜囊穿刺作羊水染色体检查,S/L和细胞数检查;  相似文献   

4.
现在采用电子扫描的高速B型扫描超声诊断系统已成为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超声系统。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立体图象诊断方法已经应用数年。研制成的C型扫描能够仔细观察组织病变。例如恶性肿瘤,以前报告过采用电子扫描探头的C型扫描系统,仅用4秒钟便可获得扫描图象。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C型扫描已经是相当有效和简便的一种诊断方法。为了完全三维地观察内部器官及其病变情况,笔者在C型扫  相似文献   

5.
最近,利用电子扫描探头的 B 型,C 型和F 型扫描的超声诊断系统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超声设备。由于采用 C 型和 F 型扫描方式,可以获得不同于 B 型切面象的体内组织的切面图象,因为医生需要观察体内组织的三维图象,笔者研制出一种实时三维显示系统;先用坐标位移法检测出 B 型图象的边界,然后将这些图象叠加在一起,便可以实现对组织立体的三维观察。  相似文献   

6.
胰腺假性囊肿除非很大可以扪到或GI检查见到胃十二指肠变形,否则无法确诊。作者复习了1974~1981年93例经超声波检查有囊性胰腺病变的特征,直至吸收或明确治疗的病程系统随防记录,报告如下: 全组平均年龄49.5岁,74~76年用有声动控制的Sing-mode超声仪,79年起使用具灰阶扫查能力的B型超声扫描,有数字变换器和3.5MHz中聚焦探头。检查前禁食,作横断面及沿矢状面的扫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医学超声工程与高新技术结合,在医学图象诊断技术、外科、治疗和康复工程中获得了重大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超声换能器技术、信号与图象处理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在超声换能器技术方面,涉及高分子压电材料探头、高密型超声探头、环形阵探头、随机相位超声探头、复合功能探头、三维扫描探头和专用探头等。在信号与图象处理技术中,涉及128通道处理技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象技术、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技术、三维声成象技术和组织弹性超声成象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肿块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05例乳腺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检查。乳腺囊性上皮增生症71例,积乳性腺囊肿18例,单纯乳腺囊肿11例,乳腺叶状肉瘤3例,内乳头状瘤2例。结论乳腺囊性肿块具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术前B超检查和诊断性穿刺对乳腺囊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手术可以明确诊断和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突尼斯肝包囊虫病的流行地区,使用频率为225兆赫和3.5兆赫的实时灰阶B扫描仪,检查了612例肝肿大患者。300例诊断为肝包虫囊肿。其中121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作者根据肝包虫囊肿的形态和结构上的声像图特点,将其分为五种类型。Ⅰ型:单纯性积液此型表现为具有后壁回声显著增强的一个无回声区。积液呈圆形并具有很清晰的边缘。壁的厚度不等。这种局限性增厚是包虫  相似文献   

10.
病理检查(诊断)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张还珠等)Ⅲ(1):10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颈部肿块的价值(欧阳雄健等)Ⅲ(1):22B超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及分型(凌慧萍等)Ⅲ(1):25纤支镜和经皮肺活检对肺部肿块诊断的互补作用(蔡小玲等)Ⅲ(1):40内镜诊断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莫华澍)Ⅲ(1):43纤支镜直视下诊断右中肺叶内侧段支气管腔内畸胎瘤1例(陈斌等)Ⅲ(1):61酷似肺炎的肺腺癌3例纤支镜及病理诊断(董莲萍等)Ⅲ(1):6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诊断颈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2例颈部占位病变患者为试验对象,用B超对其进行检测,观察肿块的个数,测量各个肿块左右、前后及上下径;观察肿块边界、纵横径比、形态、侧方声影、内部回声等超声学特征及肿块和附近组织关系,诊断病变性质后和患者行手术诊断结果作比对。结果颈部占位性病变的32例患者中,12例为甲状腺者占位性病变,占37.5%,含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腺瘤,1例甲状腺癌。10例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1.3%。6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甲状舌管囊肿,1例淋巴管瘤。 B超误诊有2例,全为淋巴管瘤误诊为甲状腺腺瘤。B超临床总正确率为93.8%。结论对颈部占位性病变行B超检测,具有检出率高、经济、方便、无痛苦、重复直观性好、无损害等优点。良性病变多数呈边界清晰,内部回声质匀,其及周围组织无受侵、受压;恶性占位则呈出内部回声不均匀,伴有周围组织有受侵、颈部血管受到挤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子宫畸形发病率很低,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B超是诊断不同类型子宫畸形及其并发症的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方法.本文小结22例子宫畸形的B超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协助子宫畸形及其并发症的正确处理.1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4年6月~1995年11月共经B超诊断子宫畸形22例,年龄13~40岁,平均27.6岁.患者分别以月经过多、不孕、痛经、闭经、合并妊娠、流产、盆腔肿块等就诊.用日本SD—500Aloke型经腹及阴道探头,频率分别为3.5MHZ及5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先经腹部B超检查,检查欠清者采用阴道探头,必要时采用彩超检查.选择典型图像摄影.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5岁。诊断为:(1)腹内肿块待查;(2)左侧巨大卵巢囊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从盆腔达剑突及左肋缘下,膀胱浆膜层延续囊肿表面,肿块表面光滑,血管稍怒张,为囊性肿块,其两侧与侧腹膜相连。子宫、升、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均在后腹膜外囊肿下段及两侧扪及,囊肿底部有部份小肠粘连,小肠相互粘连呈团状,大网膜缺如。在囊肿壁无血管区作一荷包缝线,在缝线内切开囊  相似文献   

14.
吐送江  图尔荪江  王福华 《医学信息》2010,23(17):3176-3177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我院购进CT以来,病列收集经临床证实的15例肺炎性假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肺炎性假瘤大多数位于肺的表浅部位、呈圆形、椭圆形,也呈驼峰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结节或肿块影。多数假瘤少于5cm,少数也可大于10cm。肺窗机纵膈窗所显示的形态大小比较一致。密度比较均匀.少数病人纵隔窗上可见其内有不规则钙化或小空洞,少数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边缘多清晰而光滑,少数可毛糙或毛刺样改变。周围肺组织受压、肺血管束移位,有时可见不规则条索状影。部分病人肿块胸膜缘可见尖角样粘连带,其较宽基底贴近肿块,尖角指向胸膜。增强后扫描大多数肿块可见较显著的均匀强化。少数仅见肿块周围部强化甚或肿块不强化。少数病人可见同侧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轻度肿大。抗炎治疗后复查病灶吸收缩小、消失。结论上述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诊断肺炎性假瘤与结核球.围型肺癌及球性肺炎鉴别。  相似文献   

15.
血管吻合重建时常常会产生狭窄、血栓和内膜活瓣等问题,而在术中往往不能发觉,若在手术时就明确诊断並纠正这些小而重要的问题将能预防许多术后的并发症。术中动脉造影很有帮助但危险大并费时多,作者在作了动物实验以后将高分辩实时超声波探测血管重建处的方法用于临床并报告如下。技术与结果:术中使用经气体消毒的High Stoy实时B型超声探头,内有7.5兆赫聚焦换能器,扇扫角18°。探头放在重建血管附近,距血管壁5~10mm,灌生理盐水,保持声传导连续性。先  相似文献   

16.
耳声发射在现代听力学中已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测试方法。文中介绍了耳声发射测试方法的发展现状,现在配合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仪器所用的探头以及针对探头所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解决办法。我们现在研制的探头配合骨导短声刺激进行测试,通过一定技术处理在外耳道内部提取出微弱的耳声发射信号,与听觉诱发测试系统连接。作者讨论一些特定的技术处理,探头的设计以减少电磁干扰及伪迹信号,声阻抗元件的设置以保证鼓膜处于正常状态等。对正常人耳进行测试,并以耦合腔代替人耳进行对照,对其进行了时、频两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2岁,农民。主因进食不适11年,伴气喘及轻度咳嗽6年,于1991年7月来我院就医治疗。查体,体质消瘦,面容发绀青紫,端坐呼吸,不能平卧,颈静脉胸型浅静脉明显怒张,全身浅表淋巴结示触及肿大,双侧睾丸下降阴囊,大小如常。胸片示:两纵隔旁区巨大肿块阴影,边缘不规则,右肺下野大片状阴影,右心缘不清,侧位片示,巨大肿块阴影占据整个前中纵膈,呈分叶状。胸腹部CT示中上纵膈巨大肿块(19×14cm),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针吸治检病理报告生殖细胞癌。诊断为纵隔生殖细胸癌。采用直线  相似文献   

18.
数字扫描转换是一个相当新的概念,作者先阐述了超声成像及其三种成像方式的基本原理,然后展示了作者研制的智能数字扫描转换系统。该系统能采集来自于超声扫描的数字信息,并以直角光栅扫描方式加以显示。通过该智能数字扫描转换系统,很容易实现B型和M型图象显示,并进一步实现了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的B/M型图象显示。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各种肿瘤、炎症和先天畸形。在B型超声检查上有其特征。超声波图象检查虽不能代替钡餐诊断胃肠道疾病,但在多数病例中,可提供特殊病理过程的辅助资料。本文旨在讨论盲肠和盲肠床的炎症和肿瘤病变形态学上超声图的异常表现。材料和方法:对9例右下腹肿块患者,采用2.25或3.5MHzB型超声波进行扫描,病人取常规仰卧位,按解剖方位作横行和正中旁扫描。结果:每例超声检查限于右下腹触及肿块处。除两例外,均行钡餐检查,证实均为异常图象。除1例慢性阑尾炎外,每例均得到外科手术证实。讨论:正常盲肠通常不能为超声检查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在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频率3.5MHz凸阵探头、7.5MHz高频线阵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观察.结果 3.5MHz凸阵探头显示病变区为一液性包块 ;7.5MHz高频线阵探头显示病变区为一混合性包块;彩色多普勒示包块周边及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被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超声等影像可评估其部位、形态、范围、大小、内部构成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高频探头探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