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伤寒杂病论》(含《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的方剂配伍为研究对象,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根据其治疗的病性、病位及病势进行归类,再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八纲、脏腑、六经辨证等理论,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探索《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药物配伍规律与中医病性、病位及病势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杂病治疗学专著,主要对中医内科、外科、妇科、急症等提供了辨病辨证及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若根据现存可靠的文字史料,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伤寒杂病论》在预防思想,六经辨证,等方面与秦汉医药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发展的轨 ,从而为当前研究中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虽未提及体质一词,但是体质思想始终贯穿于全书,笔者剖析《伤寒杂病论》体质与疾病的相互联系旨在丰富中医体质的研究并帮助学习与理解张仲景对于不同体质的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伤寒杂病论》方证体系中"证"的内涵及临床常用辨证方法,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辨证特点。笔者认为,《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体系确立了疾病的基本病机(证型)模式,该模式是正确理解人体病理变化及指导用方的基础,为准确地把握中医的思维方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为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论治的大师张仲景的原著《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与杂病两大部分,后人把伤寒部分专辑为《伤寒论》,以论治外感病为主;杂病部分专辑为《金匮要略》,以论治杂病为主。从此《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变成两部经典著作。中医常说的四大经典,张机独占半壁,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学中医者必读之课本。故作者以"杂病"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伤寒杂病论》方证体系中“证”的内涵及临床常用辨证方法,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辨证特点。笔者认为,《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体系确立了疾病的基本病机(证型)模式,该模式是正确理解人体病理变化及指导用方的基础,为准确地把握中医的思维方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为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伤寒杂病论》这部古籍之所以能影响中医学1700多年之久,是因为灵活使用了辨证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一种认识疾病的规律.清代医家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所谓“伤寒之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即该书研究疾病的思维模式方法,是中医临床各学科的共同准绳,对中医各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中医眼科如何从临证思维和辨证方法两方面汲取《伤寒杂病论》的精华,并进一步拓展眼科辨证理论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三、从八纲辨证看《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在仲景撰述的《伤寒杂病论》中,无论是伤寒部份(即《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辨证,抑或是杂病部份(即《金匮要  相似文献   

11.
“宋本伤寒论”原指北宋所刻大字本、小字本《伤寒论》。传至明代,仅有的一部小字本《伤寒论》被赵开美翻刻于《仲景全书》之后旋即亡佚,后世遂美称赵开美辑刻《仲景全书·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本文所称“宋本伤寒论”指赵刻《仲景全书·伤寒论》,该书国内外仅存6部,笔者皆曾目睹手抚,并有较详笔记和照片。本文仅对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仲景全书·伤寒论》详加考证,以期对校勘研究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秦汉之际医学流派的传承发展、相互交融的情况,探究其对于《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影响。方法通过梳理秦汉之际医学流派的的概况,了解本时期医学流派间的割据情况、传承方式以及之后学派间的交流情况,探讨这种交流对《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影响。结果秦汉时期医学流派大概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4派,经历了固守家学的学术壁垒期,逐渐进步为各家积极相互学习交流的发展时期,这种交流为总结先贤学术经验及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正是这种交流发展催生了《伤寒杂病论》。结论秦汉之际医学流派间经历了从保守到交融的过程,这种交融是《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宋以前《伤寒论》传本及校勘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宋本《伤寒论》与宋前《伤寒论》传本,认为《伤寒论》原貌并非按三阴三阳病篇序列,而是按汗吐下可与不可体例编排;在流传过程中,衍化为《伤寒论》和《金匮玉函经》二大传本系统;文字润色、条文编次、三阴三阳名篇及六经辨证体系均在流传过程中渐次完善;宋代林亿校勘才使《伤寒论》定型规范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以标准成本为依据制订病种收费标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医院运行的特点,提出以标准成本为依据制订诊疗项目收费标准的理念,在标准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惯用的按诊断相关分组确定病种费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古书通例》所论述的周秦西汉古书体例特点和帛书《五十二病方》文献的本来面貌,论证了《五十二病方》篇名、章名及方名的主要命名方式符合周秦西汉古书"多摘首句两字以题篇"的通例,并探讨了《五十二病方》篇章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五十二病方》"前后相属,以类相从"的编写原则,从而进一步申述帛书《五十二病方》是周秦西汉"一部首尾完具的医方专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现率及其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给予指导。方法门诊随机接诊需行根管治疗的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各100例。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后开髓清理髓室,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根管口形态,比较2组C形根管的发现率。并对确诊为C形根管系统的患牙拍初尖锉片(或试尖片)进行分析,评价2组C形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结果 200例中通过术前X线片和手术显微镜确诊为C形根管系统共49例,维吾尔族14例,汉族35例。通过手术显微镜诊断的41例C形根管,30例为C1型,7例为C2型,4例为C3型。其中维吾尔族C1型9例,C2型2例,C3型1例;汉族C1型21例,C2型5例,C3型3例。49例C形根管的初尖(主尖)片上,23例为Ⅰ型,18例表现为Ⅱ型,8例表现为Ⅲ型。其中维吾尔族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3例;汉族Ⅰ型17例,Ⅱ型13例,Ⅲ型5例。结论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发现率高于维吾尔族,维、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在C形根管口形态都以C1形为主;维、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系统都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经方起源考     
从考古发现和史料出发,分析了《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成书时间,发现两书均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时,且前者成书可能还稍晚于后者。经方起源于古单方,于汉代获得空前发展而形成,成熟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8.
依据《古书通例》所论述的周秦西汉古书体例特点和帛书《五十二病方》文献的本来面貌,论证了《五十二病方》篇名、章名及方名的主要命名方式符合周秦西汉古书“多摘首句两字以题篇”的通例,并探讨了《五十二病方》篇章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五十二病方》“前后相属,以类相从”的编写原则,从而进一步申述帛书《五十二病方》是周秦西汉“一部首尾完具的医方专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韩懋为明代著名医家,撰有《韩氏医通》《杨梅疮论治方》等医学名著。韩氏提出的"一气流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一元论"思想,是其医学理论根基。"一气流行"说重视气的运行,认为气机不调或气虚是疾病的病因病机;"一气流行"诊脉法从气之动静理解脉象,总结了气、血、痰、火四大病机的脉象特点;韩氏临证则依气、血、痰、火分别施治,气分之病,力推香附;血分之病,力主当归;以姜汁炒香附治痰;以黄连为主治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