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黄浦区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网络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的形式对参与黄浦区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网络建设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访谈对象表示,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网络运行后,社区的康复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填补了社区六位一体中的康复功能,为今后社区开展卒中康复、卒中患者管理提供了借鉴经验。但全科医生的康复治疗技术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实际纳入管理的社区脑卒中患者较少,绩效考核制度尚不完善。结论将脑卒中康复列为社区全科医生常态化工作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社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区域脑卒中康复管理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区康复的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社区康复的组织建设、资源中心的建设、工作制度、经费、宣传和评估等方面 ,对社区康复的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是社区康复健康、有效、持久开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北京羊坊店社区卫生中心建立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模式的具体方法和工作流程,并探讨该服务模式对社区康复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康复学会、三级医院康复专家为指导,社区卫生康复中心为重点,中心下属社区站为依托的三级社区康复网络服务。并制定了社区康复网络服务工作流程,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对该服务网络运行6个月前后社区康复患者接受康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模式运行6个月后接受社区各种康复服务的患者月均人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接受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羊坊店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康复网络服务模式对社区康复患者有良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社区康复直通车模式(医院-康复中心-家庭三级)在从化地区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脑卒中社区康复中心,运用社区康复直通车模式管理和治疗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社区康复直通车模式治疗效果理想,患者在医院-康复中心-家庭得到持续全面有效的康复治疗。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直通车从化模式是一种有效、可行和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精神康复措施在精神病人管理中的运用已经得到证实。本文通过分析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康复的现状及目前开展的社区心理康复技术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方法在精神病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讨精神疾病社区康复项目化管理方案对精神疾病康复的管理成效。方法:从社区医生综合平台中获取精神疾病患者监测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项目化管理方案实施后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建档人数分别为355人,精神病患者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肇祸率分别为6.05‰、99.72%、98.59%、93.24%、0.00%,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行项目化管理对社区精神疾病康复具有明显效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社区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期间本社区管理的5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设置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本社区未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55例脑卒中患者,并设置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bathel生活指数、Fugl-Meyer评分、FIM评分而言,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t=15.64,16.28,16.17,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模式。[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2名脑卒中患者,由社区康复医师和康复督导员上门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早期康复社区干预效果评估。[结果]随着干预的进行,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不同时间之间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社区干预研究建立了患者从三级医疗机构到社区管理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恢复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防治康复的可行性、有效性,进一步发展、普及、完善提高。方法在对管辖社区人群进行重性精神病筛查基础上,对社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防治康复有效管理。结果有效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显效率、稳定率、功能康复率均明显提高,再发率、肇事肇祸率均显著下降。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经社区防治康复服务,其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社会功能明显好转,从而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状况与需求。方法对103例居住在某社区的2~24刷内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结果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能自理者占6.8%,部分自理者占58.3%。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5.0%。对康复状况满意的占41.7%,不满意的占41.7%。只有6例进入社区慢病管理。全部患者愿意接受社区康复和管理。结论应提高对脑卒中社区康复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快将其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护理和管理方法,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方法 :在病人的康复管理方面,着重从病人的专人管理、心理护理、药物管理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合理的康复管理,可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康复管理的需求情况。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2015—2017年社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项目中的134名康复干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需求。结果不同日常生活能力、不同平衡能力的患者对康复的需求不同。日常生活能力低(Barthel指数评估分数67.49)、平衡能力低(Berg平衡量表评估分数36.14)的患者对康复服务形式、内容的相关方面需求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健康教育形式、内容和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方面需求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康复管理要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及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管理和相关服务,以便更好地促进和满足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0-5461
目的: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某社区25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5例,对照组患儿1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康复培训,对照组患儿进行普通家庭式康复训练。利用GMFM级别评分对患儿进行粗运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个体化社区管理康复化训练后,其GM-FM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有效的社区化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有助于脑瘫患儿身体功能的恢复,目前越来越受到社区脑瘫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从机构、康复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3个层面对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方法分别对武汉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名机构内康复工作者及42名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缺乏系统康复医疗设备。康复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康复知识及技能,其所提供服务以中医康复为主。超过半数居民首选社区康复服务,而方便快捷及价格适宜等为主要原因。结论研究将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康复需求现状调查提供依据,从而为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治疗康复影响因素。方法:对纳入社区管理的435名重性精神病人,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估康复水平,调查病人的社区治疗康复时间、病程、复发次数、婚姻状况、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监护人情况、家人态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情况、家人态度依次为重性精神病人社区治疗康复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管治工作中,要加强患者社会参与情况、治疗依从性、家人态度等因素的干预,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知识共享型康复沙龙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住院号随机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试验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社区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的知识共享型康复沙龙,干预6个月后,对2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功能锻炼效果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识共享型康复沙龙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对后续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功能锻炼的效果,改善其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社区医疗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大量社区医生面对新生事物无法快速进入角色,同时社会老龄化进程又使得众多慢性病患者的预防和康复工作进展缓慢。自我效能理论作为一种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能够较好地指导和帮助社区医生完成对社区慢性病人群的管理。对社区医生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病预防与康复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雷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2):107-107,113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6年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康复途径,即社区康复。目前世界范围内社区康复已由开始的“为什么推行社区康复”发展到了“如何进行社区康复”阶段,而香港是亚太地区开展社区康复最早的地区,笔者利用到香港参加国际康复会的机会,将所了解到的香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我市11个社区的22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接受社区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对连续护理的需求等35项指标。共收回211份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1制作数据库,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对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认识较为缺欠;27.4%患者接受社区连续康复护理;仅有5.21%患者对社区连续康复护理了解,15.17%患者不了解但听说过,51.7%患者没有听说过。结论患脑卒中次数、对社区脑卒中连续康复护理的认知、是否定期进行社区连续康复护理锻炼等多种因素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进行连续康复护理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琪 《社区卫生保健》2007,6(3):202-203
目的了解肢体残疾者对社区康复的需求,为制订残疾者社区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真如、长征两镇的肢体残疾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组高的肢体残疾者对社区康复的需求大,但自我恢复的信心较差,以往接受过康复治疗者半数以上对社区康复有需求。结论肢体残疾者的社区康复工作需要列入社区保健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