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方法:30例患者平均年龄42.2±10.1(17~58)岁。皮切口自第3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平均长度11(9~13)cm,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2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包括二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6例,二尖瓣Carpentier环成形2例。7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4例同时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结果: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54.5±24.9分、79.2±28.7分和160.9±44.3分,术后呼吸机辅助10.7±4.2小时,住院时间 14.4±4.9天。术后胸液量282±125(50~630)ml,有16例患者(53.3%)未输血。 结论: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美观,创伤小,出血少,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马松峰  乔峻  霍强  木拉提 《心脏杂志》2006,18(3):343-345
目的探讨各类胸部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4年9月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103(男60,女43)例,年龄1665岁。主动脉瓣置换(AVR)应用胸骨正中上半小切口19例;胸骨旁小切口2例;二尖瓣置换(MVR)应用胸骨正中下半切口30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0例;另2例为三尖瓣置换(TVR)。结果103例患者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2.9%。术后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比同期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瓣膜置换手术明显减少。痊愈出院的100例,切口甲级愈合。随访360个月,随访率91%。心功能比术前明显提高。结论胸部小切口瘢痕小,术后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减少,减少了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43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 手术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23例,三尖瓣置换(TVR)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36例、Ⅱ级7例.结论 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本中心行小切口瓣膜手术的患者。其中胸骨正中小切口患者共36例,平均年龄(45. 86±14. 83)岁,男性21例(58. 3%),主动脉瓣21例,二尖瓣15例。肋间侧切口患者54例,平均年龄(56. 77±14. 83)岁,男性31例(57. 4%),主动脉瓣30,二尖瓣2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36对患者。结果:住院期1例患者侧切口主动脉瓣手术因主动脉根部出血死亡,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小切口组患者在手术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显著短于侧切口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与肋间侧切口微创瓣膜手术相比,正中胸骨小切口患者有更好的受益,外科医生更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点。方法在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切口长7田cm。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纵隔引流量少,输血量少,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开展的小切口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手术,同期实施其他心脏合并手术的41例患者疗效及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从2010年7月到2017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小切口病房共进完成右胸小切口同期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手术41例。经股动静脉及右颈内静脉建立闭式体外循环,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横行切口进胸,不切断肋骨,不离断右乳内动脉,经左心房顶或左心房室沟切口进行二尖瓣手术。部分患者同时施行左心房血栓清除和/或左心耳缝闭。经升主动脉切口进行主动脉瓣手术,经右房进行三尖瓣手术,使用Medtronic长头射频消融笔进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结果: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27~69岁,平均(53.40±10.35)岁。无围术期死亡,1例患者转正中开胸,2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平均输血量中位数为4.1IU,其中免于输血患者17例(41.5%),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8±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7±29)min。术后随访1~80个月,无瓣周漏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早中期疗效满意。结论:经右胸小切口小切口双瓣膜手术安全可靠,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可以在有丰富的小切口心脏手术经验的医疗中心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体会。方法选择10岁以下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20例,纵劈胸骨上至第二肋间;1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9例,纵劈胸骨上至第二肋间并向右侧横断。常规体外循环,胸正中小切口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h胸液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切口长度约为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的60%。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可以顺利完成部分心内直视手术,美观且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无胸骨前凸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在二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展胸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二次瓣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8例,男17例,女2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再次手术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二尖瓣病变1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病变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病变8例,二尖瓣成形术后5例。病例均采用右股动脉、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经右侧胸壁小切口(3~6 cm)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全组1例因术后引流量多再次开胸止血,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8.0±18.0)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6.2±3.1)h,术后胸腔引流量(150.0±28.0)ml,术后输血量(0.8±1.6)U,住ICU时间(22.0±8.0)h,术后住院时间(6.8±1.6)d。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次瓣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体外循环胸骨旁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2007-10~2012-03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需行二尖瓣置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经右前胸小切口(6~8 cm)第四肋间进胸,行右股动、静脉插管建立部分体外循环,无须显露和阻断升主动脉。B组采用常规经右胸前外侧切口(12~18 cm)第四肋间进胸,显露并插升主动脉灌注管和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两组均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切口长度:A组(6.7±0.61)cm,B组(16.51±1.52)cm(P0.05);心脏血管手术时间:A组(74±12.00)min,B组(71±11.00)min(P0.05);体外循环时间:A组(58±13.30)min,B组(56±11.60)min(P0.05);出血量:A组(183±56)ml,B组(196±43)ml(P0.05);ICU停留时间:A组(36±8.5)h,B组(37±7.8)h(P0.05);术后住院时间:A组(12±2.3)d,B组(13±2.9)d(P0.05)。全组元伤口感染,元气栓栓塞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无主动脉、股动脉和静脉损伤并发症,均恢复顺利。心功能恢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体外循环胸骨旁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能进一步缩小胸部切口的长度、减少创伤、减轻疼痛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恢复快和切口美观的效果,为临床多提供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而且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sJ,JL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2.0(17.8±8.7)kg。其中房间隔缺损1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5例;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5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在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与第5肋间腋前线之间,皮肤切VI长度3.5-6.0(4.7±1.3)12111,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单纯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缺及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因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体外循环时间(63.4±1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6±14-3)min,术后24h胸腔引流40-130(85.3±26.5)ml。68例患者术后未输血。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右腋下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安全、可靠,可减少用血量,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