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不同营养评价工具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22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于人院48h内采用SGA和NRS2002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分别采用配对χ2和Kappa检验比较两种评价工具之间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223例患者均完成SGA和NRS2002营养状态评价,SGA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2.3%,NRS2002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工具对营养状态的评价虽然存在一致性(P〈0.01),但一致性差(Kappa=0.368)。结论SGA和NRS2002均可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但两者的评价结果存在差异性,NRS2002易于发现早期营养不良的患者,有利于营养不良的预防,SGA则侧重于营养不良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喻姣花  谭翠莲  黄海燕  孙新 《护理研究》2006,20(8):2023-2024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在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SGA和血清清蛋白(ALB)营养评价法对151例胃癌及大肠癌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GA及ALB营养评价法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5.0%及43.7%;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及48.3%。营养良好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4.8%,而营养不良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法简便易行,可早期发现病人营养不良,适合于胃癌及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评价;病人营养状况可作为胃及大肠癌病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外科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优质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术前与出院时体温、体质量、血红蛋白含量、营养状态、胸腔积液、下肢水肿状况。术前与出院时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围术期无死亡,出院时体质量较入院时增加(P0.05),营养状态较前好转(P0.05),体温下降,全部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及下肢水肿情况消失(P0.05),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焦虑与抑郁人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预后,明显减少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4.
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多存在营养障碍,提高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对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40例胃癌术后经空肠造瘘管的早期肠内营养,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蔡郁  林叶  陈扬华  周雄  陈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49-2250
目的:分析和总结营养支持在老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意义。方法:63例老龄胃癌患者在术前1周内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入院时、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与24h尿氮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经营养支持后手术前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入院时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时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本组病例与同期入院55岁以下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老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评价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老年喉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探索改善老年喉癌患者营养状况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65例60-82岁拟行部分或全喉切除术的喉癌住院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体质指数(BMI)、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SNA)对65例患者在术前1d,术后3、7、14d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老年喉癌患者手术前营养不良率10.8%,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不良率7.37%-50.8%;手术后营养不良加重;与手术前相比较,患者手术后体BMI明显下降(P<0.001);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运铁蛋白、上臂肌围值明显下降(P<0.05-0.001).结论 老年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部分或全喉切除手术后营养不良显著加重,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支持不能迅速完全纠正,在老年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简单的营养评估和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指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联合疼痛评估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收的11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营养风险筛查及疼痛评估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变化、疼痛强度变化及康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7 d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12月收治的椎管内肿瘤需行肿瘤切除术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60例,按患者行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干预。采用视觉疼痛评分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SF-36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经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体健康、健康状态、躯体功能、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在急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本院急诊住院手术的37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将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急诊住院手术的40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试验组,采用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护理程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的时间,48h内手术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的时间,48h内手术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48h内手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ERAS理念下多学科共管模式治疗护理,可提高48h手术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主观综合评价法(SGA)和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SGA和NRS-2002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与严重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多危险因素分析SGA和NRS-2002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按照SGA评分结果,无营养不良49例(40.83%),中度营养不良39例(32.50%),重度营养不良32例(26.67%)。NRS-2002评分结果,无营养风险44例(36.67%),具有营养风险76例(63.33%)。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者共25例(20.83%)。两种评估方法与严重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和SGA评分均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GA评分和NRS-2002均能评估出消化道肿瘤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且SGA评分和NRS-2002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预测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肠内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围手术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观察其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于术前3d接受EN支持,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常规膳食,术后给予TPN。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剂EN,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是围手术期胃癌病人营养支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103例,无术后并发症组73例,有并发症组30例。测定患者术前、术后24h、48h、7d血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的水平。【结果】①术前两组间GAS和MTI。血浆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术后24h、48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血GAS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③与无并发症组相比,有并发症组术后24h、48h血浆MT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AS水平显著升高(P〈0.05)。④无并发症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有并发症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GAS、MTL水平变化与病情及胃肠功能恢复密切相关,检测血中GAs、MTL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及评估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宁志超 《华西医学》2013,(11):1662-166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免疫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12年12月间2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12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5d至术后7d。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多有下降,但研究组术后8d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IgG、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3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肠外营养支持设为PN组,15例行肠内营养支持设为EN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化营养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7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均显著高于PN组(P〈0.05),且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出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的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道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食道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组及整蛋白肠内营养支持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10天测定营养及胃肠道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同期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0天,2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上升,相对整蛋白肠内营养支持组,序贯肠内营养支持组升高更为显著,腹泻、腹胀发生率更低。结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较整蛋白肠内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提升食道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减少胃肠道不适,是更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效果。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普外科住院128名老年结肠癌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研究。其中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行PN治疗7d,另64例为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MNA量表评估老年结肠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观察组术前术后分别为28.1%和45.3%;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前术后分别为26.5%和71.8%;术前术后营养状况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观察组患者术后体重和生化指标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潜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术前术后分别为29.7%和34.4%,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PN具有改善营养状态、增加手术耐受力、促进切口愈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手术前后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Body weight fluctuates daily throughout a patient’s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due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fluid balance, nutritional status, type of acute illness, and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 in body weight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during short-term hospitalization in the ICU.

Methods

Al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2011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age 18 or above and ICU hospitalization for at least 2 days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in this study. Body weight was measured at admission and daily thereafter using a bed scal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body weight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cluding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use, length of ICU stay, and ICU mortality.

Results

Of the 140 patients examined, 33 died during ICU hospitalization, yielding an ICU mortality rate of 23.6%. Non-survivors experienced higher rates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d greater weight gain than survivors on days 2, 3, 4, 5, and 6 of ICU hospitalization (P < .05). Increase of body weight on days 2 through 7 on ICU admi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longer stay of ICU, and increase on days 3 through 7 on ICU admi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longed us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crease of body weight on days 3 through 5 on ICU admi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CU mortality.

Conclusions

Increase in body weigh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ay be correlated with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se and longer stay of ICU hospitalization and be associated with ICU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营养风险评估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85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25例和无营养风险组60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7d检测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和转铁蛋白(TFN),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前85例患者中25例NRS-2002≥3分,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4%。术前1d两组患者各血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营养风险组PALB为(12.4±3.7)mg/L低于无营养风险组(14.3±3.9)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26,P〈0.05);术后7d营养风险组ALB、TFN值低于无营养风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12,2.153;P〈O.05)。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变化明显,临床护理人员应对该类患者进行相应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