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1例既往确诊Blau综合征11年的成年患者先后出现多种眼部病变后手术治疗的效果,为规范化诊疗、围手术期管理提供思路及参考。 方法 通过报告1例Blau综合征成年患者病程中先后出现双眼葡萄膜炎、双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并分别于2016年左眼行青光眼阀管植入+异体巩膜移植+前房成形+瞳孔再造术、2020年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的病例,分析和总结Blau综合征患者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诊疗思维、围手术期管理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前房中深,虹膜周切口通畅,人工晶状体位正。 结论 Blau综合征患者的眼部病变需要早期、持续的观察和监测,及时给予规范合理的诊疗后患者可保留足够的视力以保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底黄斑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三组:Bigbag组28眼、MA60MA组26眼和PMMA组24眼。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黄斑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Bigbag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厚度显著小于MA60MA组和PMM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三组黄斑厚度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针对近视眼设计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对后囊膜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眼内轴向空间结构的稳定,减轻手术对眼后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8例(42眼)作为研究组,按1∶5的比例从剩余患者中随机选取190例(215眼)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视力<20/200、 玻璃体积血和核分级。 结论 术前视力<20/200、 有玻璃体积血病史及晶状体核分级较高的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球差设计的非球面及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为白内障患者合理选择IOL提供依据。 方法 59例(9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植入非球面和球面IOL,术后3个月测量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眼内及全眼的总高阶像差(tHOA)、球差(SA)、慧差(coma)及三叶草像差(trefoil)、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以及斯特列尔比(SR)、OV100%、OV20%、OV9%模拟对比度视力以及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 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间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两组间角膜tHOA、SA、coma、trefoil均无统计学差异,眼内SA有统计学差异,tHOA、coma、trefoil均无统计学差异;4 mm瞳孔直径下两组间全眼SA有统计学差异,tHOA、coma、trefoil均无统计学差异,6 mm瞳孔直径下两组间全眼tHOA、SA有统计学差异,coma、trefoil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OSI、MTF cut off、SR、VA100%、VA20%、VA9%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3cpd空间频率C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6cpd、12cpd、18cpd CS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非球面IOL组全眼SA、tHOA以及眼内SA小于球面IOL组;OQAS相关视觉质量指标及中高空间频率下CS均优于球面IOL组。非球面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优于球面IOL植入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9例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点眼综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采用裂隙灯检查及角膜荧光染色观察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修复、上皮水肿消退及荧光素染色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后1~2周,29例患者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逐渐减轻、消失。裂隙灯检查显示,结膜充血逐渐减轻,角膜上皮愈合,愈合时间为(12.60±3.91)d。29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 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可促进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患者22例(22眼),前房维持器辅助下处理晶体残留皮质。统计患者术后1 d、7 d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情况、前房炎症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角膜水肿轻、前房炎症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应用前房维持器可稳定前房,减轻玻璃体扰动,以免后囊破裂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晶体残留皮质清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及眼底的变化以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50例2型糖尿病伴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且需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眼为手术组,非手术眼为非手术组。术后1、7 d及1、3个月,分别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术后3个月行FFA检查,分析DR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手术组术后1 d~3个月视力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BCVA呈下降趋势。手术组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及DR进展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21.423)、糖尿病病程(OR=9.061)、NPDR程度(OR=2.486)为DR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论 2型糖尿病NPDR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BCVA明显改善,于术后3个月呈轻微下降趋势。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术前DR加重是术后DR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测量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伪调节力, 并与传统的主观检测手段进行对比, 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 于济南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随机选择30例(3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手术植入同类型两袢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 术后1个月用OQAS检查、离焦法、推进法测量每位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伪调节力。结果 OQAS检查、离焦法、推进法测得的人工晶体伪调节力平均值分别为2.34D、2.5D和2.93D;OQAS检查与离焦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QAS检查与推进法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QAS检查测量的伪调节力相对较小, 其测量结果与离焦法所测结果数值相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相关性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及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 复习1例78岁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于外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4 d,诉右眼突发视力下降而就诊,经眼电生理检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为右眼白内障术后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行右球后注射山莨菪碱及激素冲击治疗。 结果 治疗第19天右眼视力恢复至0.05。 结论 此为一罕见病例,且由于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于术前警惕本病的发生,对PION高危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对其做必要的全身检查,特别是评估其全身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非常重要。对于中老年人突发视力急剧严重下降伴或不伴视野缺损,眼底又无明显改变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神经疾病后,应考虑PION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第1、7、15和30天观察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术后第1、7、15天,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缩短,且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7、15、30天,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多,且实验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对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更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一种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人工晶体测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的ACG并白内障患者46 例(46眼)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术前SRK-T与Haigis公式各自预测术后屈光度数、术后实际屈光度数,预期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后等效球镜差值的绝对值记为绝对屈光误差值(ME),比较两种公式ME。 结果 术后3个月46眼与术前相比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10.14, P≤0.01)。受检眼术后残余屈光度为-0.79±0.45 D,SRK-T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0.89±0.17 D,其ME为0.34±0.27 D;Haigis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1.01±1.04 D,其ME为0.65±0.48 D。两组间M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 P<0.05)。AL与SRK-T 公式ME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 P≤0.01),而与Haigis公式ME无显著相关性(r=-0.09, P>0.05)。 结论 对于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此类患者选择SRK-T人工晶体测算公式术后屈光度准确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是目前公认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方式,现在白内障手术的目标已向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的屈光手术转变。IOL术后的偏心和倾斜可以增加高阶像差,降低视觉质量,但不同类型IOL因设计等因素,对术后偏心和倾斜所造成的视觉质量影响并不一致,偏心和倾斜对非球面IOL及多焦点IOL的视觉质量影响较其他类型IOL大。回顾近年来研究白内障IOL植入术后倾斜和偏心的相关文献,并对其产生原因和影响不同类型IOL视觉质量的结果进行综述,以求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研究方向,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比率,分析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及手术对A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0眼并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及眼底,必要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术后第1天,BCVA<0.3者45眼(15.00%),≥0.3者255眼(85.00%);术后3个月,BCVA<0.3者18眼(6.00%),≥0.3者282眼(94.00%);②术后眼底正常者215眼,AMD 5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各2眼、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各1眼;③白内障术后AMD以早中期患者多见,晚期较少,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④白内障术前确诊合并AMD者11眼,术后3个月复查有1眼从早期发展至中期,余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34,P=0.890)。结论 AMD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眼底疾病,其次为DR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AMD的比率为18.67%,其中以早中期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AMD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且能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At Lisa 809MP双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至2021年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35例(43眼).根据患者植入的类型不同,将植入AT LISA 809MP IOL的2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50例(55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连续视程人工晶体(EDOF IOL)植入术后伴有光学干扰的患者应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观察患者瞳孔大小、视力和视觉质量的变化,探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对EDOF 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EDOF IOL植入术后伴有光学干扰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例(21只眼),EDOF IOL植入术后患者1个月复查时,术眼应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 h、给药后4 h,中间视觉条件下应用OPD-Scan Ⅲ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EDOF IOL植入眼的客观视觉质量,包括斯特列尔比(SR)、高阶像差(HOA)、球差(SA)、彗差及三叶草像差等。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 h、给药后4 h,测量眼压(IOP),测量中间视觉条件下的瞳孔直径。在主观视觉质量方面测量术眼远视力(UD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CDVA)。利用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应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后,术眼客观视觉质量如:SR、HOA、SA及Trefoil得到明显改善,分别在用药后2 h达到最佳值,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可以持续到用药后4 h。而Coma无明显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70)。应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后,术眼IOP降低,给药后2 h、给药后4 h与给药前IO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间视觉瞳孔直径在给药后开始缩小,并在2 h达到最低值,给药后2 h、给药后4 h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后,UDVA及CD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0.063)。问卷调查显示,应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后,67%的患者眩光或光晕的症状消失,24%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9%的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结论 EDOF IOL植入术后应用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可以抑制术眼夜间瞳孔散大,降低术眼HOA、SA和Trefoil,提高术眼SR,减轻患者眩光或光晕等症状,改善夜间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复发、黄斑水肿和需行激光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观察并记录视力变化、葡萄膜炎反应、黄斑水肿和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第一次及最后一次复查视力较术前均提高(P<0.001);术后3个月女性葡萄膜炎并发瞳孔后粘连的几率较男性高(P<0.05);术后发生葡萄膜炎的患眼黄斑水肿发生率也较高(P<0.05);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55岁的患者中较高(P<0.05),而术前全身应用激素和使用三片式硅凝胶人工晶体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P<0.05)。结论绝大部分患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鉴别可能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如术前预防性、术后高频率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有选择地植入人工晶体等,均能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